作者:曹将
编辑:泽涛
先说一个故事。
一个朋友进了一家公司,刚开始很开心,但之后就郁闷了。为什么?午餐和同事吃饭时, 他们都在聊公司这里不好、那里不行,听多了,就也觉得这里很糟糕。
有了这样的认知后,接下来面对领导布置工作,会怀疑他在 PUA 自己;面对同事的请求帮忙,会觉得他们在剥削自己;看到公司的经营数据,总能在里面找到不利因素。
久而久之,也就有了离职想法。在一次不开心的沟通后,他毅然而然交了离职信,背起包离开了写字楼。
刚好遇到行业下行,跌跌撞撞找到的新工作,收入比之前低,环境也没之前好。而他观察当初抱怨公司的那些同事,依然「矜矜业业」地工作着。
——你看,这就是职场的一个弯路:
把别人的话当真,把自己的路走窄。
我们经常会发现,工作多年,有些人可以成长很快,也有一些人原地踏步。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机会,可能是家境,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预见。
在培训领域,有一个教学方法叫做沙盘演练。提前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先在模拟场景下操作一遍,等到难题真正来的时候,大脑里的红绿灯会被点亮:可能是红灯,这时候我应该要按下暂停键,不要前进;可能是绿灯,这个机会我要把握住,绝不错过。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三个常见弯路。
01 第一个弯路是错过资源
就以离职为例,很多人在面对离职这件事时,考虑的唯一因素就是钱。但其实,职场老兵还会考虑:这份工作的财富,自己是不是已经全部掌握?
任何一个岗位,都会提供给我们大量的经验价值。比如招聘岗,一方面的价值是习得识人的一系列方法,另一方面是链接更多的机构和人。这些经验和能力如果没有拿到,那就浪费了这个岗位的价值。
再比如「领导」,很多人只会把他当作职位比自己高的人,但老兵则会把他当作老师。他能到目前的职位,肯定有过人之处。你有没有观察过他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没有观察过他为人处世的方法?有没有研究过他在突发状况下如何应对?
类似的还有:
·
公司的制度有没有读过一遍?里面可是这家公司多年的智慧沉淀。
·
公司的学习平台里的课程有没有看过一遍?里面可能有一些质量不高的,但也有很多精华,而且是在外面看不到的绝招。
·
公司优秀的合作伙伴有没有跟他们交流过?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行业优秀经验。
这些都是你的公司、你的岗位提供给你的资源,错过了,就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02 第二个弯路是病急乱投医
工作三年后,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面临职业瓶颈。这时候,有些人会寻找第二曲线,有些人会报各种班、学各种课,还有些人会参加一些社群,但精力投了进去,仍然没有收获感。
那方向在哪?其实我们的职业发展来来去去就四条路:第一是升职,第二是成为专家,第三是内部换岗,第四是跳槽。
而我想再给一个实操性建议:去逛逛求职网站,看看别家企业对你岗位的职责要求。比如你现在的工作是运营,那么可以看看类似公司的运营主管的职责要求。
看完以后,你就可以评估要胜任这个岗位,还应该补充哪些技能。
有了方向,后续才能找准发展的路径,而非病急乱投医。
03 第三个弯路是我行我素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给他人发信息,或者长段语音,或者密密麻麻的文字,例如:
领导好~邀请您今天下午 5 点半在 2 楼大会议室参加项目沟通会,会议参加者有策划部和研发部的同事,以及他们的部门负责人,一共 8 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项目推进难点协调」,希望您能过来旁听并给出建议。您看是否能到场参会?
4.参会人员:策划部、研发部部门经理及员工,共 8 人
他们把长段内容拆解为清单,一条条梳理出来,他人一眼过去,马上能抓住核心。
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客户思维」,不在于我要怎样,而在于对方舒不舒服、方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