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MA
CMA(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旗下管理会计认证,CMA全称是美国管理会计师,CMA也一直被誉为国际财务界的MBA,广受精英财会人士欢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南日报  ·  华为重返前十,湖南8家上榜! ·  9 小时前  
新闻株洲  ·  株洲携手萍乡!将发力这项工作 ·  17 小时前  
潇湘晨报  ·  演员姚晨,官宣喜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MA

突发!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告上法院竟然这么判!高人这么劝!薪酬保密才能保命?

CMA  · 公众号  ·  · 2020-10-27 13:35

正文



前不久,同事间工资应不应该公开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有媒体就“你会打听同事工资吗”发起网上投票,结果显示,表示会打听的人占多数。


打听同事工资仅仅是同事间茶余饭后的消遣行为吗?记者采访了解到,远不止于此。有不少公司将“禁止私下交流工资奖金”写入合同,甚至还有公司让员工签订收入保密协议,明确违反者将被开除。如此一来,打听同事工资由“会不会”变成了“能不能”。


不过,即使是用人单位的明文规定,薪酬保密就真的合法吗?


打听同事工资 她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据媒体报道,何静曾在一家商贸公司做销售。一次偶然,何静获悉,与她从事相同工作内容、业绩不相上下的8位同事,无论工资收入还是业务提成都高出自己不少。


何静以分配不公为由,向主管经理提出加薪要求。被问到如何知道自己的工资比别人低时,何静据实回答。没过几天,公司以她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因为打听同事工资,刚毕业的李颖虽然没有被解聘,但也因此吃了苦头。 25岁的她硕士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财务公司做会计,在一次和同事的闲聊中,李颖得知和自己同批入职、岗位相同的两名同事工资都比自己高,便找人事经理询问原因,却挨了批评,“被告知‘再有下次就走人’。”


薪酬保密制度,成企业管理“高压线”


对于薪酬保密制度,在金融行业从事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的张漫颇有感触。她告诉记者,这是不少行业企业常用的管理制度。


张漫说,工作20年的员工不可能跟一名刚毕业的员工拿同样的薪酬。“即使工作内容、工作任务相同,因学历和经验不同,每个人对企业的价值贡献也有差别。”在张漫看来,同工同酬更多地体现在基本工资部分。


张漫所在的公司,将薪酬保密列入员工行为守则,员工在入职培训时,公司会强调这是公司管理的“高压线”。


工作中,常有同事找张漫询问其他同事的收入情况。这时,张漫一般会用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为其解释,并强调薪酬保密的规则,“如果员工没办法理解,我们会严肃地找他谈话。”


打听同事薪酬不可作为解雇职工的理由


何静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认为,虽然劳动法没有明文规定劳动者的收入是否应当公开,但公司规章制度中“对员工个人收入情况实行保密”的做法,与劳动合同法中同工同酬的规定相悖。由此,法院认为公司的行为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判令公司向何静支付经济赔偿金。


对此,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杨保全表示认同。他认为,在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了薪酬保密的情况下,当事人何静打听其他同事薪酬这一做法虽有些欠妥,但公司将打听同事薪酬的行为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并不可取。


根据劳动法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杨保全认为,“收入公开则是实现同工同酬的前提”。


应明确工资支付制度


“有人说自己年薪20万元,有人说30万元,事实上可能一个人说的是税前收入,一个人说的是税后收入。这种片面的信息传播,不利于公司管理。”张漫认为,因为员工了解的并非全部事实,所以有必要通过薪酬保密来避免负面信息传播。在张漫看来,薪酬保密更多是针对个人薪酬,但薪酬管理规则却是人人都知道的。


杨保全告诉记者,用人单位实行薪酬保密制度,主要是从保护员工隐私、防止互相攀比、减少员工流失等方面考虑,“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管理、维持员工间的和谐气氛等。”


“目前我国法律中并无明文规定薪酬必须保密,也没有限制用人单位实施薪酬保密制度。”杨保全认为,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薪酬保密条款在制定过程中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制定程序合法有效,就应受到法律的尊重与保护。


不过,在用工实践中,一些企业滥用薪酬保密制度的权利,对劳动者进行不合理控制。杨保全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劳动法规定的同工同酬原则相冲突。


薪酬保密制度在实际使用中,多因缺乏约束限制,与同工同酬原则产生冲突,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君玉认为,这对一些基础性、常规性岗位,或同一工种的劳动者而言缺失公平,同工同酬的权益难以实现。“法律对于工资是否公示并无强制性要求,但劳动者对自己的工资享有知情权,因此,无论企业是否公示职工工资,都应制定明确的工资支付制度。”


网友热议:


@ 像慵懒的百利甜: 我之前去某大公司任职,开的工资贼低,新人入职培训就下马威,说讨论工资就开除,还好现在换了家,以前天天加班还钱少...


@ Covo_Jerana: 公司觉得交流这种事情会交流出矛盾  有人心里会产生不平衡,然后就会找公司的事情对公司不满。


@ 卢晓琳-: 同工不同酬好像挺正常的。


@ 韩涵寒晗憨: 同工同酬不是在一样的岗位就拿一样的钱,你要同样的工作量,同样的价值才行阿。


@ 犹豫几时i: 工资这事还有啥保密的,怕留不住人是公司自己问题。


@ 九祯啊: 同样的工作,你做8000,你同事6000,你觉得要保密吗?


@ Near-River: 比别人低的情况下说出来,别人倒没意见,如果说出来的数字比别人高……那就尴尬了,鸡飞狗跳的。


@ 南亚蝙蝠: 我们公司都是把员工工资公布在公告栏,这样大家工作更卖力。


@ 墨香傻傻: 公司内部相对公平就没有保密的需要,保密的基本内部都比较混乱不堪。


@ 大了个木: 很多公司都这样 怕新员工的工资比老员工高,老员工心里不平衡。


@ oOJannIFrY_峯Oo: 我工作六年有相关经验开4k,一个刚毕业不久20岁出头的开5k。 同岗位同工种不同薪资,正在办离职手续。


你觉得薪酬保密合理吗?


聪明人用这3种套路回复“高压线”


如今,绝大多数公司都采取了薪酬保密制度;但是茶余饭后同事们一起聊天的时候,总免不了要谈论工资。职场上每个人都想知道别人的工资,但却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工资。今天我们也借此机会,谈一下,如果同事问你工资,你该如何回答?


在说到如何回答之前,我们要先明白一条职场潜规则:不要询问他人工资。


在入职的时候,HR都会提醒不要随便说工资; 有的公司会明文规定:员工之间不允许谈论工资。一旦发现甚至可能会被开除。


我曾见过一位领导对员工说:“你的薪资取决于你的能力” 所以说在职场上,不该问的话别问,不该说的话别说。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如果别人问你工资多少,究竟要怎么回答最合适?


1、拿制度挡箭


如果是初入职场的小白,实在不好拒绝也不会搪塞—— 可以拿公司制度来说事,就说公司制度不允许说。


一般的公司都会有薪资保密这一条,哪怕不明文规定。 因为无论在哪里,薪资都是职场中一个敏感的信息。


很多人之所以打听别人的工资,无非就是想要有个参照,衡量自己是否达到工资水平; 再者就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攀比的心理。


遇到别人打听自己的工资,我们要做的就是岔开话题以示委婉拒绝和友情提醒: 踏踏实实工作,以免“祸从口出”。


2、反问法


当你被同事问一个月工资多少的时候,你可以回答:“跟大家差不多吧,你是多少?”


你把问题抛给他之后交给他回答。如果他不回答,那么就这个话题终结; 如果他回答了,你就根据他所说的说一个差不多的数。这样就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


也不要反问之后傻傻地说出自己真实的工资。因为在职场上,工资问题一般都是比较禁忌隐晦的。 如果他向你问工资,保不齐他对你存了什么心思。 或许他嫉妒你工资比他高:明明看起来工作一样,为何比你低,他也许会找老板理论。


如果老板知道了,就会觉得你容易生事,能力低下。但是如果你用了反问的方式,就把主动权拿回来了,就算是老板听了都会为你称赞。


3、学会转移话题


一般虽然大家都不明说。但是根据公司的工资发放制度,你通过一个人的能力就能估摸出来他的工资在你之上还是在你之下。


那就差不多说一个低于他的工资范围。对方一般也就不好意思继续问了。 如果你不知道对方的工资范围,那就尽量把话题岔开,聊一聊其他事情。


上一次我们办公室小刘在茶水间见到我,还我昨天借给他急用的钱; 然后就和我说起来,自己的工资总是不够用; 问我每个月多少工资啊,感觉每次借我钱我都有。


我当然就不敢和他说我有多少工资,只是说:“我也很穷啊,不过恰巧你借的时候我刚好有一点,你房租一个月多少啊”。


茶水间人多混杂,这些话题最好不要碰。


避免谈论工资不但是一个保护自己的手段,也是保护他人的手段。因为如果问你的人知道你的工资比他高,就可能心生不忿,因而扭曲他自己的行为。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薪资保密究竟对公司有什么样的意义,为什么要实行工资保密制度?


4、薪酬保密的作用


第一:解决内部矛盾


薪酬保密制度,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就是解决内部矛盾。


在管理学上,有个这么一个说法:员工都有一个眼高手低的心态,会觉得自己对公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感觉公司今天的成就跟自己的关系很大,但是都会忽略自己的价值。


这种情况下就会高估自己在公司里的位置;由此造成的困扰就是:每个员工都会觉得自己的工资应该比其他同职位的员工高。


员工工资是员工入职时和公司高管一起商定的,与员工当时的口才和高管选人的准确度都有很大关系。


而实行工资保密制度以后,就可以避免员工之间因为相同工作;

相同绩效;相同职位而薪资不同造成的内部矛盾,以及员工的消极情绪。

也可以有效防止员工之间的薪资攀比心态。


第二:方便公司对员工管理


员工的内心都有一个对工资的定位,这个定位是自己对工资满意度的及格线。


当公司管理者告诉员工,这个工资的水平在他的定位之上时,员工会增加自己的薪资满意度。


例如,员工觉得自己的薪资应该在这么多人的中等水平;


管理者告诉他,你拿到的是中上等的工资。


员工会觉得自己被正向激励,觉得自己能力和薪资都在中上游,会继续努力。


员工满意自己的工资了,公司就方便管理了。


第三:对员工自身的保护


这种保护主要针对两种人群,其一是公司内的低收入者。在这个工资即证明实力的传统思想下,工资收入就表明了这个人的能力。如果公开所有人的薪资,会对低收入或者绩效低的员工造成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其二就是公司的高薪人才。对于同职位的员工,别人比自己拿的工资高出很多,会造成收入低的员工有很大的情绪。


总而言之,在职场上关于工资方面不要攀比、不要打听; 如果对自己目前薪资不满意可以申请加薪。但这些的前提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能力够了薪水都不是问题。



精选资料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