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逐年降低,利差减少;银行业高管纷纷离职;银行员工人数也逐渐减少, 银行业能不能撑过漫漫寒冬?
截至10月30日晚,A股上市银行三季报已全部披露完毕。
在摆脱了多年未有新银行上市的局面后,持续了多年的16家银行的业绩披露也扩容至了目前的22家,江苏银行、贵阳银行等6家新上市银行交出了他们的业绩答卷。
以往相对稳定的银行总资产排名,正大幅调整,从2015年就已经开始。
从总资产来看,工商银行毫无悬念,以23.65万亿的资产规模牢牢占据第一大行的位置;建设银行这次争气了,成为继工行之后,第二家总资产达到20万亿的银行,达到了20.5万亿。细看数据,建设银行仅第三季度资产就增加7405亿,直接秒杀其它21家上市银行!
股份制银行座次大洗牌!民生逆袭,招行跌成老四。
2015年年底股份行总资产排名前五位:招行、兴业、中信、浦发、民生
2016年6月底股份行总资产排名前五位:兴业、中信、招行、浦发、民生
2016年9月底股份行总资产排名前五位:兴业、民生、浦发、招行、中信
2015年,股份制银行的老大依旧是招商银行,无论是净利润增速还是资产规模,都蝉联了冠军。不过不同于以往的顺风顺水,2015年三季度,招行曾被兴业短暂挤下宝座。
纵观2015年的股份行榜单,一度还在与兴业争夺股份制银行榜眼位置的浦发银行,在资产规模上,2015年又被中信银行赶超了,排在了股份制银行的第四位。
其余四家股份制银行的排位没有发生变化:民生、光大、平安和华夏分别排在第五到第八位。
此外,三家上市城商行也在2015年洗了下牌。
资产规模达到1.84万亿的北京银行依旧是城商行中的老大,而南京银行则以8050.20亿元的规模将宁波银行甩在了身后。
与上一年度相比,其余四家股份制银行的排位没有发生变化:民生、光大、平安和华夏分别排在第五到第八位。
此外,三家上市城商行也在2015年洗了下牌。资产规模达到1.84万亿的北京银行依旧是城商行中的老大,而南京银行则以8050.20亿元的规模将宁波银行甩在了身后。
而到了2016年6月底,股份行“座次”排序有大幅调整!如,兴业银行、中信银行超越招商银行,排至股份行老大、老二位置。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股份行的总资产座次仍将不断调整。作为中国银行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股份行在业务转型布局方面一直靠前,未来的业务模式也将更加分化。
根据三季报披露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
工行
营业收入为5177亿元,相较去年同期下降1.31%;
利息净收入为3513亿元,同比则大幅下降达7.52%
,年化净利息收益率为2.18%,同比也下降了0.31个百分点。
与工行一样,农行前三个季度的营收、利息净收入同比均出现显著下降。
截至9月底,该行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分别为3861亿元、2981亿元,同比分别大幅下降5.19%、9.31%,利息净收入在五大行中降幅最大。
建行、中行、交行三家国有大行,虽然营业收入仍在增长,但利息净收入也都出现了负增长。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建行营业收入为4725亿元,同比增长332%;利息净收入3158亿元,同比降幅达7.34%;中行同期营收3690亿元,同比增长3.45%,但2298亿元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164.75亿元,下降6.69%;而交行营收1473亿元,同比仅微增0.61%,利息净收入1007.64亿元,同比减少72.11亿元,降幅亦达 6.68%。
五大国有行利息净收入集体负增长,十多年来还是第一次。
2016年上半年,部分银行就已经出现了利息收入、支出同比下降的情况,但利息净收入总体仍在增长。进入三季度,利息净收入负增长已成为普遍现象,半数上市股份制银行,也未能避免这种局面。
按照银行业分析师的测算,
银行拨备覆盖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对应的是0.5%—1%的净利润规模
。为了维持利润的正向增长,或许是银行不惜突破监管红线,甘愿在央行MPA考核中被扣分的原因。
(16家A股上市银行部分业绩数据一览 腾讯财经根据季报整理)
截至三季度末,工行和建行的拨备覆盖率已经低于150%,分别为136.14%、148.78%。此外,还有中行、交行、中信、民生、光大五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在155%及以下,非常靠近红线。
值得关注的是,工商银行2016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41.21%、143.02%,均低于监管指标。
据财新网10月份报道,工商银行由于拨备覆盖率连续低于150%,在央行MPA考核中被扣分。
截至目前,工行并未就此事公开回应。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在二季度业绩报告会上曾提到,在当前经济放缓、结构调整阵痛期的大环境之下,银行通过适度的释放拨备资源,加大处置不良贷款力度,这是稳健经营的正常举措,也是践行拨备覆盖率以丰补歉、逆周期管理的理念。
从前三季银行的整体薪酬包来看,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3家国有大行,和民生、招商等三家股份制银行的员工整体薪酬同比出现下降。
(整体薪酬计算方式:按照“本期工资福利总额=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公式,计算得出的当期发放与计提或者延后发放的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