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Mustang Bio公布的MB-106(一种靶向CD20的自体CAR-T细胞疗法)的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该疗法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受此消息影响,Mustang Bio
当日股价暴涨476.92%
,而在今年4月,
Mustang Bio仍在实施裁员计划,
以保留第二季度现金,在2023年,公司甚至濒临破产,不得不举债度日,
Mustang Bio
为何在短期内重获资本市场的青睐
?
Mustang Bio成立于2015年,并于2017年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属于Fortress Biotech(NASDAQ:FBIO)的
卫星公司
(详见
Hub-and-Spoke:创新药企的新模式
),是一家致力于
CAR-T疗法
研究的生物医药公司,其产品主要用于治疗血液癌、胶质母细胞瘤和罕见遗传病。
在CAR-T疗法研发靶点同质化严重的现状下(多数在研产品集中于CD19和BCMA两个靶点),Mustang另寻突破,
专注于开发罕见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的CAR-T疗法以及罕见遗传病的基因疗法
。
曾经让
Mustang Bio
声名大噪的是治疗
“
泡泡男孩病
”(bubble boy disease)的管线
MB-107与
MB-207。
泡泡男孩病
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XSCID)的别称,患者几乎为男性。
2019年4月17日,
Mustang Bio
从美国圣犹达儿童研究医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引进的基因疗法治愈了8名泡泡男孩患者,
公司的股价在盘后暴涨近400%
。
-
2021年,FDA批准Mustang启动MB-107的非随机多中心的II期临床试验。但由于制造中相关的材料问题,相关研究已于2022年暂停。
-
2022年,FDA对MB-207的临床试验颁布了暂缓令,原因在于10%接受基因治疗的患者存在髓系克隆扩增的问题。
自此之后,
Mustang Bio
股价持续低迷,甚至跌破1美元,市值长期低于5000万美元。
市场需求少、临床成本高、研发难度大、融资环境恶劣
让
Mustang Bio
不得不削减运营成本,全面
停止开发靶向CD123、HER2、CS1和 PSCA的CAR-T疗法的研发,将资金用在
MB-106等优先管线的研发上。
良好的数据
。
MB-106由Mustang和Fred Hutch癌症中心合作开发,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公司进行的
研究包含10例患者,他们之前都接受过BTK抑制剂(BTKi)治疗,但服用BTKi期间疾病继续进展。
在2024年EHA大会上,
Mustang
介绍了
MB-106
的最新临床数据:
-
有效性方面,接受MB-106治疗的患者中,总体缓解率(ORR)为90%(9/10):包括3例完全缓解、2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和4例部分缓解。1例患者病情稳定。
其中一名完全缓解的患者持续缓解了31个月。
-
安全性方面,9例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包括5例一级患者、4例二级患者。1例患者出现一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尽管剂量递增,但未观察到三级、四级CRS和二、三、四级ICANS。
CD20 Car-T疗法的潜力巨大
。
目前全球已获批上市的CAR-T疗法,主要集中在CD19或BCMA靶点,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使得资本市场对于新靶点的CAR-T疗法抱有更高的预期,但迄今未有
针对CD20靶点的CAR-T疗法获批上市,市场潜力较大。
在适应症方面,除了WM之外,MB-106还在开发其他适应症,包括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
其中,
CLL和WM适应症都属于成熟B细胞肿瘤,其中CLL患者人数更多,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占有较大比重,是血液肿瘤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
许多“重磅炸弹”都拿下了CLL适应症,包括罗氏的年销售额曾超过70亿美元的“CD20单抗之王”利妥昔单抗,以及BTK抑制剂
,如强生/艾伯维的伊布替尼、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这些药物的广泛应用和卓越市场表现,凸显了CD20靶点在治疗B细胞相关疾病中的关键作用。
医药巨头强生已经布局
CD20 Car-T疗法
。
2023年5月,杨森制药宣布
与
西比曼生物
达成一项全球独家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下一代新型CAR-T细胞治疗产品C-CAR039(靶向CD19/CD20)和C-CAR066(靶向CD20)。
根据协议,杨森制药将获得中国以外地区C-CAR039和C-CAR066独家开发权,以及中国地区开发的优先选择权;
西比曼生物将获得2.45亿美元的首付款、后续多笔里程碑付款以及销售分成。
无药可用的利基市场
。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类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美国每年发病率为万分之0.03。
尽管WM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占比较低,但目前却无法治愈。对于没有症状的WM患者,治疗无法带来益处,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对于有症状的WM患者,可采用CD20单抗、BTK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BCL-2抑制剂等治疗,但这些现有治疗方案均有不足。
MB-106治疗WM的数据仍较为早期,需要后续的临床试验验证,在CLL等市场潜力更大的适应症领域,仍需出色的数据验证。
鉴于之前在泡泡男孩适应症方面虎头蛇尾的发展脉络,
Mustang Bio能否持续有效推进
MB-106的研发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
值得一提的是,已完成6轮融资的
宜明细胞
,是Mustang Bio的“卖水人”。
2023年5月,宜明细胞宣布将收购Mustang Bio的GMP细胞与基因治疗(CGT)生产基地相关资产,并负责Mustang Bio的一系列在研药物的CDMO及商业化生产事宜。
欢迎加入
美股滚雪球的知识星球
,查看我们的行业分享以及每周更新的多个投资机会:
一、我们专注的领域
1、美股
生物医药
股投资(
核心领域,优势明显
);
2、中概股、美股云计算板块、美股互联网板块投资(重点领域,擅长中长线);
3、美股IPO、次新股、SPAC、ETF投资(关注领域,水平中等);
二、我们提供的服务
1、
每日
:医药板块速评(包括板块走势、持仓标的动态、新列入观察标的情况)、每天交易机会提示(
不限于医药股
);
2、
每周
:至少推荐一只值得交易的标的分析、建仓价格和仓位建议等;
3、
每周
:白马股、成长股、短期交易股、烟蒂股、次新股等五大类,七小类关注标的名单定期更新;
4、
每季
:核心标的和重点观察标的季报更新;
5、不定期投资逻辑分享,如逆向并购概念股、SPAC公司、中概股打新等;
三、联系我们
直接获取我们的研究讯息,烦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免费微信交流群,请加微信:
meigugunxueqiu
本文内容只供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任何人依据本文所做的投资决策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