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斯坦福大学教授、中国问题学者罗斯高的一次演讲引发了热议。罗斯高教授的团队调查发现:63%的中国农村孩子没上过高中,原因在于农村幼儿阶段教育出了问题,认知能力从一开始就出现了滞后。
丹麦广播公司和BBC共同拍摄的纪录片《为什么贫穷?》同样聚焦了中国的教育问题。农村的贫穷、高等教育体制问题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只有一部分人可以通过教育找到工作,而另一部分人即使努力,最终也只能无奈地干着农活,重复着祖辈的贫穷。
阶层,真实地存在着,许多人无法通过教育实现跨越。
印度的孟买是一个囊括世界两极的城市,一边是贫困潦倒的贫民窟,一边是灯红酒绿的富人区。两者在位置上的距离是一墙之隔,在阶层上的差距却是千沟万壑,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过如此。
电影《疯狂的赛车》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没钱,晒太阳都是二手的。
贫穷,是一种西西弗斯式的诅咒,让你在日复一日的无望劳作中困顿挣扎。
贫穷不是原罪,而是一种社会层面上的不幸。
富有意味着孩子可以踩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金钱、眼界、资源、人脉,这些有助于成功的因素在出生之前父母就已经帮他完成了“原始积累”。
总有同事在闲聊的时候跟我说:Spenser,我觉得你35岁之前结不了婚。
而我是认可的,我暗暗之中觉得,我还没有给下一代准备好最好的东西。
当穷人的孩子帮着父母在田间劳作时,有钱人的孩子在纠结学高尔夫还是马术。面对升学、爱好、事业、婚姻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时,富人才有选择的空间,穷人经常选无可选,被生活的洪流推着向前。
王思聪曾在感恩节时发过一条微博:感谢上帝在我来到这世界的时候帮我选择了“简单”模式。
不是穷人不努力,而是身处Hard模式,无论怎么努力,都换不来一个同样美好的未来。
这就是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