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市场中的玉米价格涨跌展开讨论,分析了决定供需的因素以及当前玉米市场的状况。文章提出了五大风险,并指出南北两地的粮商和农民对于售粮进度的共识。同时,文章也对市场中涨价的背后的原因进行了个人看法表达。
文章中提到的五大风险包括南北两地大量结转陈粮、新季玉米的售粮节奏、南地各地轮换粮以及东北的收储量级、河北地区的售粮情况以及东北港存的态势等。
文章最后强调这些看法并不代表正确,不能作为投资依据,但提醒读者要思考重要问题,如出口和销路等。
市场中的大多数人,不论是贸易商还是农民,近几年都喜欢拿“供需”二字来给市场进行定义或解释价格涨落原因,大白话就是所谓的“供需决定价格”,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决定了供需”呢?
我们回想一下前几年大宗商品牛市的时候,那时候供需决定价格了吗?我们再看一下当下熊市的时候,是供需决定了价格了吗?
我们再回想一下前几年大宗商品几乎都创了历史新高价格?我们再看一下当下大宗商品几乎又创了历史新低价格?到底是什么推动大宗商品的行情从一个高点跌至另一个低点?
谁能给出一个相对合理解释!有谁静下心来思考过这些问题?明天我会阐述自己的观点!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24年12月30日,
当小小的玉米坐在人生的低谷,正在小黑屋里思考人生之时,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你说怎么样?玉米涨价了!
黑龙江海伦国投:30水分0.735元,涨1分。
黑龙江宝清华泰:30水分0.725元,涨5厘。
黑龙江青冈龙凤:30水分0.7474元,涨5厘。
黑龙江伊品生物:30水分0.7676元,涨5厘。
黑龙江京粮龙江:30水分0.7434元,涨7厘。
昨天吉林和辽宁像“蹦爆米花”式的涨价,今天黑龙江也开始了涨价,虽然涨价的幅度很小,但对于整个市场而言,涨价就是好消息!
你以为只有东北在上演“同样的剧本”吗?不,华北亦是如此,不仅开始了涨价潮,而且基层蠢蠢欲动存粮的粮商也开始增加。
最重要一点
:南北各地的基层粮贩子,注意是粮贩子,而不是烘干塔和贸易商,他们已经开始收粮了,其实用收这个词不恰当,用抢相对更贴切一些!
为什么他们开始动手了?非常简单——售粮进度。
现在整个市场最关心的不是自己收到手的玉米出口问题,而是售粮进度——南北各地基层粮商们和农民都口径一致认为今年卖粮速度过快,结果就是——此时不抢,更待何时呢?真的如此吗?
1)南北两地大量结转陈粮,仍在南北各地贸易商手中
,这部分玉米的赔钱率少则100~150元,多则200~300元,
卖与不卖都是割肉,所以他们就如同死灰一样放在那里。
2)新季玉米上市后,南北走出了雷同的售粮节奏
,算下来有4个月时间,
深加工和养殖都是刚性需求
,几乎没有大库存,同时
贸易商和粮点几乎没有存粮,请问,粮哪里去了?
3)南地各地轮换粮以及东北的收储量级,最多又能有多少?
某粮和头部企业虽然启动了收购,但量级多少不得而知,也不可能在4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
因为他们也要抄底,而且只要期货涨点价,以某粮为首就会在南方进行低价卖粮,从而供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