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天下》:近几年来,你感觉接触到的学生们状况如何?
● 徐凯文:总体而言,现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还是比较严峻。根本因素仍是学业压力,压力越大,出问题的学生就可能越多。不过前景乐观,因为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为学生减压的共识正在形成。
其中,初中生的问题最大。中考分流对于学生而言是人生第一次重大节点,有的学生一上初中,马上进入高压状态,家长、老师、学生都很焦虑。小学生还好,压力没有那么大。高中生已经经历过中考,年龄大一点,心理上相对成熟,抗压能力强一些。
好的一面是我觉得现在心理学越来越被接纳了,病耻感已经越来越少了。年轻一代能够坦然地说“我现在抑郁了”“我emo了”,会主动寻求心理学帮助自己。
●《看天下》:很多成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他们在儿时挨揍也没有怎么样,现在的孩子被说几句就不行了,你怎么看?
●徐凯文:我经常会用刻舟求剑来形容这个现象。我们无法用二三十年前的经历来理解现在的孩子,因为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孩子“脆弱”是因为他们这代人确实比较难,竞争激烈。大家解决焦虑的方式就是比别人多学点,再多学点,剧场效应就形成了,所有人都疲惫不堪,然后传导到孩子那里。
我们小时候有很多调节机制,放学没有那么多作业,被爸妈揍完可以和同伴玩,玩完就忘记了。现在,孩子的生活中只有学习,没有调节机制。
我读高中时,三点半放学,之后想打球打球,想踢球踢球。
我的母校是苏州中学,文体活动非常丰富,学生的成绩也非常好。学生在学校里过得愉快,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那么痛苦的事情了。磨刀不误砍柴工。
●《看天下》:你6年前就开始带领团队做厌学青少年心理康复计划,你觉得这些学生复学的难点在哪些方面?
●徐凯文:想让他们复学确实很困难,但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我到现在为止没有遇到不想回到学校的,或者不想继续学业的孩子,他们也知道不上学的后果。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发展得好,每个人都希望看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一个孩子还愿意上大学,并且愿意做心理咨询,信任心理咨询师,复学的成功性就很高。核心是要解决不愿意上学的原因,是亲子关系、校园霸凌、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还是学习压力过大?
青少年的问题大多都是发展性问题,是需要厘清学习问题,还是关系问题、情绪问题,把障碍解决了,孩子就会奇迹般地发生变化。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改变。
●《看天下》:当孩子一旦休学在家,家长就会非常焦虑,觉得孩子要彻底落后了,你怎么看?
●徐凯文:学生心理状态不好,就如同背着一块大石头和别人赛跑,再聪明的头脑都会崩溃,学习成绩一定受影响。把石头放下,解决心理的问题,学习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我有一个来访者,在北京著名的重点中学读书,初三崩溃了,之后的两年半都没有去学校。他停下来,处理好情绪后,也没有再回到那所学校。
不是所有人说最好的东西就是最好的,而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这个学生还是想上大学,只是可能适合不同的教育方式。他的家长花了一个暑假探访了北京很多的国际学校,然后选了一个非常小众的国际学校。对他来说,进入那所学校没有恐惧,比较放松,所以他表现得很好,一个学期下来,几乎每门课都是满分,他一下子有了信心。
我用一个套话来讲,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第二学期,学校正好有同美国学校合作的机会,可以直接上大学,如果大二成绩好,还可以直接转“藤校”。他从高一直接跳到大一,休学的两年半时间,夺回来了两年。他现在在美国的大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现在有种不好听的说法叫“养废”,但其实没有人会被养废,年纪轻都可以从头开始。
所以我们先把病治好,先把问题解决好。
●《看天下》:在目前的现实下,对于个体,你有什么建议?
●徐凯文:很简单,大家停下来,不要过度竞争,正常学习就好。
如今的现状是人在复制,知识在复制,但人工智能时代,创造性更重要,要能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作为个体而言,家长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是守住孩子们每天八九个小时的睡眠底线,二是守住孩子们每天三四个小时的活动底线。
睡不够,身心一定会生病,活动、与他人接触培养的是孩子除考试外的其他能力。做到这两条,不用吃药,不用做咨询,百分之七八十的问题都能解决。
有些家长会问,作业那么多,学业压力那么大,怎么保证?其实很简单,孩子是自己亲生的,自己不能保护好,怎么指望他人?我知道的情况是,很多人是写不完作业的,可以制定家庭规矩,比如作业最晚写到10点,无论如何都去睡觉,如果写不完,老师要惩罚,家长可以替孩子顶着。我女儿高中有时候作业太多,写不完,我会帮她做一点。
最近我指导的一个家长,面对老师在微信催作业、催到校时,家长回“老师这个事儿我定不了,得孩子定”。家长如果焦虑,会把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一焦虑就会出问题。
●《看天下》:可是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不好好学习,怎么办呢?
●徐凯文: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教授说的:“学习不能讲竞争,要讲互助友爱,共同进步。”
我们现在都是“溺水式学习”,都是为了生存,学习、工作等都变成了上岸。我在大学做危机干预,见过很多高考状元、奥赛金牌选手,进入大学后一分钟都不想学习,或者不想再学曾经获奖的科目。
学习应该是“恋爱式学习”,哪怕有不开心的部分,但过程仍是美好的,真正学得好的人是享受学习的。
●《看天下》:怎么样才能享受学习?
●徐凯文:很简单,就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在北大给学生做讲座时,有同学心理不平衡,说“我上北大学考古,完了”“别人学金融挣多少钱,我学考古有什么用”。行行出状元,你在任何一个行业如果做得好,怎么会缺钱?
你去看看那些所谓的成功者,哪个不是因为他喜欢做这件事情,才能够全心投入,全心投入才有可能做好。
再聪明的头脑,没有热情,就像再好的车子没有油,它怎么开得起来?那个油就是你的passion,是你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