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近年来,我区围绕“韧”字做文章,扎实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联动,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在融通交互中促进经济发展长期向好。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不断提升创新载体能级,事关企业技术创新承载能力的提升。
日前,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中汽中心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发布了《2024年中国汽车专利数据统计分析》。其中,蜂巢能源2024年全国动力电池系统专利公开量位列第三。
同时,在有关数据中,蜂巢能源2024年发明专利授权率达91.9%,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5%,位列2024年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率百强榜第31名,电池行业第二,是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典型代表。
蜂巢能源始终秉持“因创新而前进”的企业精神,在产品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开创短刀品类,提升叠片制造效率。专利方面,蜂巢能源已拥有有效专利超过6000项,境内外专利申请超过10000项。在研发投入方面,2019年至2024年的研发投入达44.98亿元。
瞄准“五新产业”体系,我区始终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创企业梯次培养工程,进一步完善“科小—高企—瞪羚—独角兽”梯队培育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专注产业细分领域加快技术迭代,深化“抱团攻坚”合作模式,着力培育更多“独角兽”“瞪羚”类企业,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滚动扩充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同时,深入实施“揭榜挂帅”产学研合作新机制,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合成生物产业园建设,引育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和研发机构。
一边是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急需高技能人才“招工难”……近年来,传统培养模式下人才“供给”与产业结构“需求”错配的矛盾日趋突出,如何才能让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需求适配,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给出了答案。
银灰色工业机器人阵列前穿梭着青春的身影,服装设计与工艺实训室内3D虚拟样衣与智能裁床同步起舞。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通过全方位培育专业技能、全场景搭建实操场地、全链条畅通就业渠道,为地方产业发展构建人才“蓄水池”,打造支撑地方智造升级“工匠新势力”孵化器。
“校门连着企业大门”,以“五新产业”需求为导向,该校与多家地方知名企业形成良好合作关系,设置了“现代学徒制班”“订单班”等多种培养类型,与江苏金旺、常宝普莱森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与德国手工业行会开展国际合作,培养了一批精密制造师、机械一体化师,服务于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园区企业发展。近三年,已为地方输送技术技能人才3000余人,有效支撑了我区产业链升级需求。
引导创新要素精准对接,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今年,我区将探索“孵化培育+投融资+微工厂”路径,全力推动“机器人+新材料”平台项目启动运营,积极推进河海大学科技园建设,集聚高校智力资源、科研平台及创新要素,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同时,聚焦科研仪器、人工智能等方向,落地一批科创项目,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和应用场景优势,积极打造新质生产力标志性产品。
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点菜的不吃饭,吃饭的不买单”,创新链与产业链往往“相望难相见”。如何打通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堵点、卡点,让创新链的好技术转化为产业链的新应用?“融合”,是重要一环。
日前,我区举行常州市“百场千企”产业链融链强链对接活动——金坛区新材料产业链专场活动,为企业搭平台、建生态、优服务,助力企业“链”上生辉。
当前,化工医药及新材料产业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与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产业+”要素融合,打通产业堵点、锻造长板优势,凝聚“政府+商会+企业+智库”的合力。
常州威斯双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阳表示,活动为企业在上下游、供应链侧提供了交流探讨的机会,有利于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