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光伏产业链价格特别是多晶硅价格持续低迷,硅料龙头企业经营依然“压力山大”。10月29日晚间,光伏硅料龙头企业新特能源(01799.HK)发布公告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未经审计的合并业绩。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达到164.62亿元人民币,营业成本为151.63亿元;而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4.05亿元,与去年同期盈利50.79亿元相比大幅转亏,跌幅达127.66%。截至2024年9月末,其总资产达878.96亿元。分季度来看,新特能源第一季度尚且盈利3.59亿元,第二季度则亏损12.46亿元;三季度亏损5.18亿元,亏损已明显收窄。就在几天前,同样是硅料“四大天王”之一的协鑫科技(03800.HK)率先披露其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受多晶硅及硅片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影响,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亏损达到约29.71亿元,而去年全年净利润则为25.10亿元,降幅达218.37%。分季度来看,协鑫科技一季度净利润0.33亿元,二季度和三季度则分别亏损15.12亿元和14.92亿元,亏损小幅收窄。需要指出的是,另外两家硅料“天王”通威和大全,今年上半年也分别亏损了31.29亿元和6.70亿元。2024年以来,行业面临激烈竞争,多晶硅价格与成本出现倒挂,目前已跌破全行业的生产现金成本,硅料企业纷纷调低开工率,形势异常严峻。就新特能源而言,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多晶硅产能逐步释放,实现多晶硅产销量分别为14.65万吨和13.68万吨,分别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约93%和59%。其多晶硅生产成本约4.80万元/吨,较上年同期下降约30%。而多晶硅平均销售价格(不含税)为4.23万元/吨,同比降幅超过70%,并已低于生产成本。就协鑫科技而言,该公司主打产品则是颗粒硅。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颗粒硅名义产能达到42万吨,已全面达产;产量达到13.64万吨,同比增幅达65.6%。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颗粒硅含税售价分别为55.05元/公斤、35.52元/公斤和32.75元/公斤,生产现金成本(含研发)则分别为37.84元/公斤、35.19元/公斤和33.18元/公斤。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的33.18元/公斤生产现金成本已刷新行业最低纪录。随着颗粒硅基地技改成效显著,协鑫科技现金成本持续下降。预计年内可实现现金成本30元/公斤以下目标。与新特能源相比,协鑫科技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仍然出现亏损,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2024年上半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普遍下跌,特别是硅料和硅片价格,导致公司产品售价下滑;二是光伏行业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引发价格战,使得成本较低的企业也难以扩大盈利空间;三是虽然公司颗粒硅名义产能达到42万吨,但实际产能利用率较低,限制了降本增效能力;四是上半年研发投入费用超7亿元,短期内增加财务负担。综上所述,尽管协鑫科技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但由于市场价格下跌、行业竞争加剧、研发投入较大以及行业周期性影响等因素,公司仍然出现了亏损。今年8月前后,多晶硅价格保持平稳态势,市场底部基本达成共识,硅料价格开始出现小幅反弹。8月下旬,硅片巨头隆基与TCL中环纷纷宣布上调光伏硅片价格,此举意在借助价格杠杆,引领行业摆脱低价恶性竞争的困境,重归良性竞争轨道。今年10月份,16家光伏骨干企业达成共识,共同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行为。就在近日,市场传出消息,自10月29日起,隆基绿能的光伏组件价格上调了1至2分/瓦。截至目前,包括天合光能、晶科、通威、晶澳在内的多家头部组件企业,也都将出货价格微调上调了1至3分/瓦。针对上述消息,隆基已率先回应“消息属实”。不得不说,低价竞争可能会引发产品质量问题,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甚至不惜偷工减料,进而影响了光伏组件的质量和性能。因此,光伏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亟待政府、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实际上,自反内卷会议后,涨价已成为光伏行业的趋势。产业链格局或将迎来重塑,光伏产品价格有望步入上升通道,头部电池组件企业的盈利能力或将率先恢复,低价产品扰乱市场秩序的局面或将一去不复返。 广告及商务合作 |焦小姐:191 6859 7392
戳“阅读原文”报名参加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