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留几手
我觉得我像一个艺术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岩发布  ·  晚安 龙岩 | ... ·  17 小时前  
龙岩发布  ·  晚安 龙岩 | ... ·  17 小时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款又㕛叒延期的游戏本 ·  昨天  
笔吧评测室  ·  英伟达 RTX 50 系列 GPU 放弃对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类愈发小众的游戏本 ·  3 天前  
MiyueMedia  ·  1688overseas?在美区的TikTo ... ·  3 天前  
MiyueMedia  ·  1688overseas?在美区的TikTo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留几手

我们为什么不把登月的钱拿去扶贫?

留几手  · 公众号  ·  · 2019-07-30 21:40

正文




每当看到火箭成功发射的新闻,你是否有想过:

我们为什么不拿这笔钱去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


在一些人眼里,发射卫星、登月、探索火星等太空项目是一种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除了提振一时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外,并无多大实质作用。


▲2003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01



1970年,赞比亚一位修女给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写了一封信,提出类似问题:


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NASA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NASA的科学副总监亲自出面回复,详细解答了她的疑问: 人类探索宇宙是有意义的。



首先,国家的运作是多任务同步进行,“探索宇宙”和“扶贫”没有冲突。


国家每年都有一笔预算,用于农业、医疗、教育、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国防、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农业等领域。

假设国家当年有100元的财政预算,城市建设可能得10元,教育得10元,扶贫得10元,探索宇宙得5毛。


在国家科学分配的基础上,“扶贫”已经得到相应的资金,我们不可能把100元全部或者一大半都分给“扶贫”,那医疗、教育、交通等其他领域怎么办。


现在的问题就变成:

为什么不将“探索宇宙”的5毛钱也划入“扶贫”账户?


因为有用, “探索宇宙”能极大促进科技发展,反哺人类。


发射一颗人造卫星,虽然不能直接提供面包油条,但可以短时间内观测和收集大量天气信息,预测病虫灾害的影响,帮助人们改进农业生产。


据估计,即使一颗最简单的卫星就能让农作物的年产量大幅提高,提供更多的粮食,在解决人类饥饿同时,还能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增长。


▲人们通过卫星遥感大数据知天而作,掌握农业生产的主动权。


“探索宇宙”可以产出许多高精尖技术,极大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


四百年前,德国一小镇有位善良的伯爵,在出现全国性瘟疫时,他经常捐钱救助穷人,但同时也在资助一个怪人搞科学研究。

大家很生气,抱怨说,为什么不把资助怪人的钱也用来救助饱受瘟疫之苦的穷人?


后来,那个怪人发明出了我们熟悉的显微镜,为消除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瘟疫以及其他接触性传染疾病做出巨大贡献,远远超过只解“近渴”的资金救助。



为了登月,科学家们给宇航员研发的生命支持系统,可用来监测心脏病患者的体征变化,提高社会的医疗水平。


这时又有人问了,我们为什么不直接研发监测心脏病患者体征的设备,而是绕一个大弯,先研发宇航员的生命支持系统,再将这技术平民化呢?


因为,只有集中最多的资源、资金和优秀的人才,才有可能实现技术突破。


重要的技术突破大多不是按部就班实现的,而是一定时间内集中最多的资源、资金和优秀人才来一起研发,这就需要一个能激发人们创新力、可整合所有资源、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如果直接将上述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监测心脏病患者体征设备”生产,成本高,投入产出比太低,很少人会这么做。


只有“探索宇宙”这种极具挑战的宏大目标,才能容纳最顶尖的投入,从而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造福人类。


据统计,当年耗资240亿美元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衍生出数千亿美元的市场。


▲美国登月发明的技术每年有1000多种被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般来说,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14元的带动效应。


此外,“探索宇宙”还能转移国家之间的矛盾,将国家间的军备比拼转为太空竞赛,让世界减少战乱之苦,以及激发人们的科研热情,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来。


▲1983年,里根政府向全世界宣布,第三次世界大战决赛场将在太空,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太空战。



02



航天科技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从卫星导航、脱水蔬菜、记忆棉、神经外科手术臂到卫星搜救和预报各种自然灾害,航天技术的每一个进步都与改善大众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电话让我们天涯若比邻,电视让我们尽知天下事,但一个卫星就为我们提供了电话、数据传输、电视转播、移动通信、救援等上百种服务。


旅游时,卫星可以帮我们快速获取周围的建筑物、咖啡店和重要旅游景点,同时推荐一条最近的路。 当我们在高山大川里遇到危险时,一种名叫“全球卫星搜救系统”的航天技术可以及时让我们转危为安。


▲卫星技术让全世界人民在家同步收看奥运会,“天涯若比邻”。


卫星技术还可以掌握在铁路上所有列车的状态,调整列车运行,从而大幅度增加行车密度,运力至少可增加一倍,相当于修建同样长的铁路线。


以京沪线为例,全线修筑费约100亿元,而建立铁路卫星定位及通信控制系统的全部费用不足10亿元。



我们平时吃的方便面里,调料包的蔬菜都经过脱水处理,以便贮存、运输。 这种技术来源于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当时是为了让宇航员吃上蔬菜而发明的。


很多枕头里的记忆棉,原先是为了让飞行座椅更舒适设计的。 这种材料也用在安全头盔中,关键时刻可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



小孩“尿不湿”的发明,是为了解决宇航员在执行任务时尿急的难言之隐,科研人员发明了能大量吸水的纸尿布。


原本用来帮助航天员在外太空维修的机械臂技术,现在也已经民用,协助医生做神经外科手术。


这种更精确的手术臂将有助于减少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降低手术风险。


▲机械臂技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2018年12月4日,美国一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64颗小卫星送进了太空,其中,在一颗叫做“极乐卫星2号”的立方星上,携带着100位用户的至爱的骨灰,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太空葬礼”。


以前人们都自我安慰说,人死后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星,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会感到逝去的亲朋依然与你相伴。


如今,人死后真的能成“星星”了。


此外,航空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多,比如假肢技术,新药物,运动鞋,太阳能电池,绝缘材料,数码相机,摄影机防抖技术、红外线温度计……



03



探索太空,让我们跳开身处的世界,站在上帝的视角去看待地球以及整个人类,扩大我们的思想格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