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笔记侠
-1~6岁CEO都在看的第一手笔记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李楠或kkk  ·  大家还记得 IGN ... ·  昨天  
李楠或kkk  ·  有了 sider 终于可以高效的总结了一下 ... ·  3 天前  
sven_shi  ·  我回答了 @波大谦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笔记侠

80万创业,超500亿美元估值,程维说:企业之间比拼的是进化力 | 笔记侠精心锤炼

笔记侠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10-16 23:03

正文


内容来源:笔记侠整编作品。部分资料参考:搜狐、中金在线;舍予创业;THINKTANK新智囊;观察者网公众号。

责编 | kay

 第1794篇深度好文:5330 字 | 7分钟阅读



精简笔记·商业思维


本文新鲜度:★★★      口感:桔子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 什么是独立思考?

  • 创业的关键是什么?


企业家的核心精神是创新。“让出行更美好”是滴滴的使命初心,到今天,成立5年,出行更美好的使命只实现了1%,只有不断创新,保持奋斗精神,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让交通出行变得更美好。

 

我结合创业5年的经历分享一些经验,希望正在创业、有志创业的人,能够获得一些教训,少走一些弯路。


一、我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投身互联网


年轻的时候选难走的路,将让明天的你和今天的你走更不一样的路。

 

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大多没有足够的视野、足够的信息量与判断力去完成人生重要的职业选择。


临近毕业的时候,我同样感到困惑与迷茫。那时一方面想投入这个精彩世界有一番作为,另一方面,却困惑于:


  • 到底能做什么?

  • 适合做什么?

  • 怎样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说,要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刚毕业的我就是这一信念的践行者。

 

毕业后第一年,我换了六七份工作,当时很多工作都是亲自尝试后才感觉到不值得为它长久付出精力。直到2005年的某一天,我加入了阿里巴巴,投身互联网行业,这是我做的一次重要的选择,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决定。


、创业的3个关键词:

外界资源、人才、技术


2012年,在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移动支付才刚刚兴起大环境下,创业初期的滴滴从0到1,实现了异常艰难的“冷启动”。

 

很多事情不亲身经历就不能真的理解,很多时候,只要你努力到无能为力,上天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只要你不放弃,只要你有智慧,还是会突破的。


滴滴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家全球顶级科技公司,我认为,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发展壮大:


首先,与获取外界支持是分不开的。滴滴在创业初期虽然面临残酷的竞争,但很幸运获得了很多的资源与支持。

 

其次,公司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与团队成长。滴滴业务背后其实是一群人对它的理解,包括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持续在压力下保持良好心态,以及团队是不是团结,能不能不断的成长。

 

第三,技术。本质上还是因为技术的进步在推动着一切的变革,滴滴希望自己引领的是技术变革,这个是最重要的。


 

2015年,滴滴的两个重要战略是:


第一,独立思考。相信梦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第二,极致执行,确保落地。

 

2016年,滴滴在发展过程总敬重每一分钱。

 

2017年,滴滴的五个关键词是:修炼内功、智慧交通、专车决胜、国际化、洪流落地。


滴滴计划:2020年,打造100万辆新能源全职汽车。

三、程维创业十一条


1.创业路上都是孤独的

 

创业时,我就告诉自己,专心做公司,3年内不出来分享所谓的经验。现在,我对创业者的处境深有体会,创业的路上都是孤独的。

 

当初,我决定创业后,没有直接辞职而是又在阿里待了9个月,想创业做什么。当时觉得创业的机会很多,但现在想来,当时对创业的想法都是很浅薄的。

 

创业前期需要冲动,但不能一直只靠冲动,最后一定要形成自己对商业的判断。

 

美团网的CEO王兴鼓励我出来创业。当时王兴就已经创业了三四次了,他有了经验,对商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2.在巨头的阴影里与巨头共舞

 

我也一直生活在巨头的阴影里,这是一个时代的背景。

 

早期,BAT创业的时侯,当时的巨头是华为、万科,而且他们看不懂互联网。但今天,巨头都身处互联网行业,他们对创业公司也很紧张,也有自己的顾虑。

 

如果他们盯上了你,来找你谈,是一件好事,说明你做的事情已经引起了他们的重视。如果他们还没来找你,说明你做的还不够大,没引起他们的重视。

 

但在细分领域,如果做得最好,一定能够打败巨头。

 

3.创业就是不断地闯关

 

我决定做滴滴,其实更多的是靠个人直觉。

 

我之前经常因为打不到车误机,也有亲戚来北京在用车的时候打不到车。


有创业的想法后,我咨询了周围的人,所有的人都说不靠谱。但这是正常的,这就是创业的第一关,只有闯过这一关才可能成功。

 

因为在2011年,对司机师傅来说,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做打车软件这种想法根本不靠谱,但正是在市场基础不成熟的情况下,创业才可能成功。现在,你再做打车软件,基本上就没有机会了。

 

所以,质疑的声音和反复衡量,不停的问自己,不停的磨砺自己,是创业的第一关。

 

投资人的建议是可以听一听的,好的投资人看过很多项目,对行业有判断,他们的建议确实能够帮助你。

 

滴滴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在我看来,创业很少有最大的困难。现在的创业是平衡的创业,不像过去依靠长板去赢。现在的创业过程其实是不停的补短板的过程。

 

一开始,决定做滴滴,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开发软件和线下找司机。

 

我从阿里出来,业务能力偏线下。我认识的有线下背景的创业者, 95%面临找不到技术合伙人的困难。我自己也是,有线下执行力,但没有技术合伙人。

 

摆在我面前的就两条路,自己组织团队开发或者外包。自己也不懂,就找了外包,当时还惊讶可以讨价还价。


结果2个月后交付的产品时,完全不能用。对方说,50%的几率就可以响了,但这不行,当时又着急上线,我就跟对方商议,能不能改进,响应率提高到75%的时候再上线。

 

人总要为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付出代价,创业没有侥幸。等到你真的痛的时候,你就会去补短板。


 

4.比做产品更不容易的是线下

 

当时,北京有189家出租公司。我们定的目标是两个月内突破1000个司机。结果40天过去了,还没有一家出租车公司肯跟我们签约。

 

每天早上,线下的同事都信心满满出发,晚上灰心丧气的回来。每次回来他们都很气馁,他们每天都会被问同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没有交通委员会的红头文件。但是真的没有。

 

当时想换个城市试一试。结果印象中很开放的深圳也遇到了一样的问题。

 

等到你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时候,你觉得走头无路的时候,上天就会给你开启一扇窗。

 

第40多天,一个同事高兴地给我打电话,说有一家出租车公司愿意跟我们合作了,是昌平一家很小的出租车公司,只有70辆出租车。

 

当时对方也不知道滴滴能做什么,只是觉得我们挺不容易的,在劲头上就答应了。我现在看到这家公司的车还会特别的亲切,充满了感激。因为这就是曙光。

 

接下来一个星期内,我们顺势又签了4家出租公司。

 

之后就是组织给司机培训。当时100个司机中不到20人有智能手机,一般每天只能装7、8个。我自己想一想,觉得特别凄凉,我们计划两个月装1000个,现在一天只装7、8个,真不知道公司什么时侯能做起来。

 

5.努力到无路可走,上天就会给你一扇窗

 

创业的时候,很多事都没有想到过,如没有考虑过技术合伙人,也没有思考过市场、运营、CFO这些都可以干什么。

 

技术外包不靠谱,就开始找技术合伙人。

 

为了找到可能搭档的技术合伙人,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我找了支付宝的同事,问了在老家开网吧的堂哥,去腾讯、百度,约有可能有工作变动的人吃饭喝咖啡,都没有愿意来合伙的。

 

我现在相信,等到你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时候,上天就会帮你。

 

我偶然在一个微信群里遇到一个猎头。一个月后有一天,他说,手里有一个人了,我就赶紧约了见面。那个人就是我们现在的CTO张博。

 

6.产品一定要做到70分以上

 

找到张博后,张博说产品不行,但时间不能在拖了,必须上线。就硬着头皮上吧。

 

我去交通委员会演示,呼叫了两次,看了30秒没响,所有人都盯着看,它没响。再后来,我再去我就带俩手机,哪个响演示哪个。

 

所以,产品一定要做到70分以上。

 

7.产品上线一切才只是开始

 

原以为产品上线是一个门槛,但是上线只是一个开始。

 

早期太苦了,我们不知道怎么提高流量,连张博都一起想办法提高流量。用了很多办法都没有作用。

 

还是那句话,努力到无能为力,上天就会帮你开一扇窗。

 

一个事情有很多面的。我当时觉得,团购已经很少钱了,但今天我们的竞争程度比团购激烈100倍。


那时,我们遇到了一个比我们出钱更多的竞争对手。他们第一个策略是在广播电台做了广告,第二招又租下了机场的摊位。我们也找了各种资源,但还是要看钱。

 

我现在的感觉就是,你遇到这样的出手很辣的对手,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赢。

 

后来,我们趋势想尽办法,考虑到各种细节去打拼。


 

8.有些事,你一辈子也不能理解

 

有些事情,你可能一辈子也不能理解,但依然要坚持和拼搏。事情做没做成,就看有没有用心。

 

我们有了司机后,订单的压力就变得更大。对平台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运营,是线上线下的平衡。

 

2012年北京的雪特别多,那个大雪的夜里,我们的订单一夜之间过了1000单。后来我们开玩笑,说我们的市场部都变成了天气预报部了。

 

我们的运气是好的,但这些运气首先是我们在不停的努力,一直把事情做到了极致上。

 

平台类的打法,是双边交易市场的模型。其中的关键点是低门槛,今天零门槛都没用了,我们还要去补贴用户。

 

接下来,就看谁能跑得快,然后把业务结果变成资本。


在A轮前,我都没有见过投资人。你要记住,投资人都是锦上添花的,没有雪中送炭的。你一定要等到公司做到了一个点了,再去找投资人。

 

我现在对创业者的忠告就是:要迅速、有效的去试错,去找到最有效的打法。

 

一开始,最多先在一两个城市把自己的模式验证好,要把自己的最精锐的部队放进去验证整个打法。但很多人都死在上面。

 

9.CEO的任务就是组建梦幻之队

 

2000年,马云怎么组建团队的?

 

我40%的时间都用在了招聘上。业务都是假的,团队才是真的。没有好的运营,没有融资,团队也是假的,所以我们的第一天条是一切问题,都是管理者的问题。

 

首先,你要敢想。招聘柳青的时候,我紧张,全方面的素质都好的人让人紧张。

 

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迈出第一步是最难的。

 

10.创业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创业就像大海行船,船长是不能弃船的,船沉了船长要跟着一起死,而企业的路大于人的一个寿命。

 

麦哲伦当年带了三艘穿出去,碰到了无数的困难。

 

人在没有希望的时侯,是会疯狂的,如果我们每天都清楚的知道自己要走哪条道路,就可以实现一些事情。这就是人生的修炼。在这个时代,不创业是会后悔的。

 

11.天使要找有经验的人

 

天使要找有经验的人,朋友的钱最好不要。因为创业初期,一个错误公司就有可能死掉。

 

从天使到A轮,最重要的是验证自己的商业模式,在这之前,投资人是不会投你的。

 

好的投资人一定会告诉你下一次见面的时间。每次要有两个备选投资人,这样就可以在自己也不知道值多少钱的时候,不会太亏。

 

A轮,我没想融很多,他们对公司是有帮助的,他们看过很多项目和行业,能给我们很多经验,但等到你的市场做起来后,你要敢于问他们:我要找最好的投资人,你有什么能帮助我的。

 

每一次谈判,每一个条款都可能决定公司的生死。不要心疼钱,要找到好的代理中介,这是值得的。


我一开始只是用80万做一个创业,由于过于同质化,因此经历了竞争、资本、政策的各种考验。


目前也一直在想着如何创造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因为通过补贴留下的客户,怎么把价值创造的功课补上。


滴滴一开始就希望通过机器做决策,机器有机会做出比人类更优的决策。后来意识到云端的价值。


、迎接第三次世界级浪潮

带来的机会与挑战


未来的交通会借助共享、新能源、智能化、通过大数据智慧交通的人工智能技术去学习人们出行的规律、了解交通工具。

 

我认为,交通和汽车领域将爆发第三次世界级浪潮,新能源、共享、智能等技术创新在未来十年会交汇,他还展望“有生之年看到交通变成三维”。


企业之间,最终比拼的是进化力。滴希望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并在全球移动出行领域布局。


 


如果只看10年,交通领域未来有3个趋势:

 

第一个是汽车共享。人类会逐步意识到:我要的是出行,而不是要一辆汽车。如果出行能够被稳定高效地解决,没有必要每个人拥有一辆车。


实际上,个人汽车的使用率只有5%,为了5%的时间有车开,需要付出100%的成本拥有。

 

95%时间被闲置的汽车导致城市变成停车场,很多城市停车位比车卖的都贵,这样的城市不可能持续发展。而几百年汽车工业的惯性很大,广告商还在鼓励大家买更多的车。

 

过去20年,大城市的机动车每年增加20%,但道路的增加只有1%,供需这么大的差异,一定导致拥堵。所以要发展共享汽车,大家按需使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不必拥有。


汽车白天在城市里服务,晚上统一停到郊区去充电,城市里面大量的停车场可以变成绿地和学校。

 

在那些人口超密集、道路资源更紧张、公共交通相对更不发达的城市,共享汽车将更快变成现实,比如说中国的很多城市,比如说巴西。而日本和欧洲许多城市倒是会慢一些。


 

第二个大趋势是新能源。3-5年之内新能源汽车的综合使用数量会超过传统燃油汽车。全世界都在制定计划,到十几、二十年后就不再允许销售燃油汽车、不允许再开传统燃油汽车。

 

过去我们在全世界开采石油煤炭,运输到各个地方,将来我们会建设几个超大的、基于风力或者太阳能的新能源发电中心,通过特高压网络给全球输送廉价能源,大多数地方不需要再建发电厂。

 

过去一两百年,对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的争夺塑造了当今世界和城市的形态,这会被新能源的世界规则所改变。全国100万座加油站,将来可能会变成30万座充电站。

 

第三个就是无人驾驶和智能时代。汽车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代大规模应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人这种动物并不很适合开车,人类的可靠视距大概只有两三百米,但是激光雷达可以看到更远。


人类只能看到前面180°的视角,看不到后面有车追尾,机器可以环顾360°。人类只能靠个体学习积累驾驶经验,用公里数换经验,但是机器可以100万辆车共享一个大脑,去学习沉淀经验。

 

人类开车走复杂路段,是靠自己的经验扭方向盘,但是机器可以学习舒马赫怎样精准过弯。人类操纵汽车是靠手感,是靠脚踩下去的感觉,机器人可以精确到毫米、微米,去控制机械。机器也不会疲劳驾驶、酒驾。


 

所以,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机器驾驶的综合安全性会比人类高一个量级。高一个数量级意味着什么呢?每年有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未来可能有27万人因为(机器的)安全驾驶而被拯救下来。

 

当然,机器人驾驶也会有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说很多新的伦理、交通规则。但是如果最终能够拯救27万人的生命,我觉得(转变)没什么可犹豫的。

 

无人驾驶是汽车的操作系统。从手机和pc的经验看,全世界最后只会留下两套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iOS、安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