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不管怎么喝水还是感觉口干,甚至长时间大量饮水也无法缓解呢?
口干,说得直白点就是嘴巴渴了,但口腔干燥的表现,其实还和人的耐受程度有关。
观察身边的人不难发现,有的人可以连续好几个小时不喝水,而有的人需要不停喝水,一会儿不喝水就渴得受不了。
我们的唾液分泌调节主要依据神经反射,而支配唾液腺的传出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这两种神经兴奋情况下,唾液就会分泌更多。
所以,我们能见到很多老年人明明唾液不多,且没有不适,这是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神经反射。相反的,小孩子往往口水多,是因为还没有耐受。
再看唾液腺,我们的唾液腺主要由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这几个部分组成。
唾液腺一般分泌的唾液量,是每天1000~1500ml。唾液腺的成分相对来说是固定的,如果成分改变了或者分泌的唾液量变少了,那么就会出现口干的症状[1]。
感觉口干有可能是正常生理现象,平时注意多喝点水,基本就没问题了[2]。比如:
还有一些口干是某些疾病或者身体的特殊状况引起的,大部分这种情况,只要对症下药,病症痊愈或者缓解之后,口干基本也就消失了,比如:
发热或者腹泻时,体内的水分也会随之丢失,这时可能会出现口干;
外伤导致分泌唾液的管腔狭窄或腺体组织破坏,使得唾液分泌减少;
感冒后,因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也会出现口干的症状,不过这种症状会随着感冒的痊愈而消失;
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如某些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米嗪等,降压药可乐定、哌唑嗪等,也会出现口干的症状[3];
患有口腔疾病,最常见的如腮腺炎或口腔腺体结石,也有可能会诱发口干症状。
如果口干和前面提到的这些线索统统没有关系,那就要留心了,有可能是以下疾病的信号!
当血糖升高,血浆渗透压也会随之增高,出现渗透性排尿导致机体失水。大脑口渴中枢因此受到刺激,口干自然就出现了。
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有经常口渴,并且排尿量无故增加,体重也无故减轻,还伴随着无法缓解的疲劳感,就一定要去检查排除糖尿病的可能[4]。
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或者缺乏维生素B,可能会导致萎缩性舌炎。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舌乳头萎缩,唾液分泌减少等症状[5]。
有些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因为长期服药或者心理因素等,导致自觉性的口干(实际上并没有口干,但因为心理因素的暗示,总觉得自己口干),甚至在吃东西时都会感觉到需要加水服用才能吞咽下去[6]。
干燥综合征也称“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炎”。这种病是由于免疫细胞攻击破坏自身的外分泌腺体,造成腺体萎缩及分泌功能下降,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干燥症状,如口干、眼干等。
但是,这时候患者体内本身水分是充足的,一般患干燥综合征的人都喜欢多次饮水,并且每次的量都很少[7]。
因为抗利尿激素缺乏而导致的尿崩症,会使得患者出现多尿和口干、多饮等症状。
我们正常人一天的尿量大概是2~3L,所以如果24小时尿量大于4~10L,并且这种现象持续了半个月以上,就要警惕尿崩症的可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