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今年骨痛热症疫情严峻,死亡病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第三季度虽然病例数减少,但死亡病例增加令人担忧。骨痛热症病毒分为四种血清型,其中第二型病毒占比最高。尽管活跃区减少,但蚊子滋生问题仍严重。当局呼吁公众采取灭蚊措施,防止骨痛热症传播。
截至9月,本地因骨痛热症导致的死亡病例已有15起,比去年全年的六起增加了超过一倍。今年第三季度共有2963起骨痛热症病例,虽然比第二季度减少了27.6%,但死亡病例的增加仍然令人担忧。
骨痛热症病毒分为四种血清型,数据显示,第二型病毒(DEN-2)引发的病例占比最高,是大多数病人感染的病毒。
在全岛范围内检测到约4900处有蚊子滋生,比上一季增加1%。尽管活跃区有所减少,但这一数据表明蚊子滋生的问题依然严重。
裕廊西第74街和西林道的活跃区出现了67起病例,显示传播速度快。在裕廊东21街和邻近的卓源路等区域也通报了多起病例。
环境局促请民众经常做好灭蚊工作,以确保居住环境不会成为蚊子滋生的温床。当局建议的五个步骤包括铲松干硬的土壤、清除花盆底盘的积水、确保水桶和容器不积水、定期更换花瓶里的水,以及保持住屋排水沟畅通并放置BTI灭蚊药。
今年新加坡的骨痛热症疫情形势严峻,截至9月,本地因骨痛热症导致的死亡病例已有15起,比去年全年的六起增加了超过一倍。这一数据来自国家环境局在网站发布的最新报告,揭示了今年7月至9月的第三季里,本地共有2963起骨痛热症病例,虽然比第二季减少了27.6%,但死亡病例的增加仍然令人担忧。
据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9月,骨痛热症死例总数已达到15起。骨痛热症病毒分为四种血清型,数据显示,第二型病毒(DEN-2)引发的病例占比最高,是大多数病人感染的病毒,其他依次为DEN-3、DEN-4和DEN-1。
在第三季度,当局发现了354个骨痛热症活跃区,比第二季减少约18%,其中309个目前已不再是活跃区。在全岛范围内检测到约4900处有蚊子滋生,比上一季增加1%。这一数据表明,尽管活跃区有所减少,但蚊子滋生的问题仍然严重。
宏茂桥中心地带曾因累计65起病例而受到控制,不再是活跃区。然而,裕廊西第74街和西林道的活跃区出现了67起病例,显示传播速度快;在裕廊东21街和邻近的卓源路共通报96起病例,凯秀路(Cashew Road)通报78起。这些数据进一步凸显了骨痛热症在某些区域的快速传播。
今年截至本周,骨痛热症累计病例1万2736起。上周新增118起,比前一周多17起。9月15日至21日这一个星期的病例突破180起,这一趋势需要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
除了骨痛热症,当局也通报了由蚊子传染的兹卡(Zika)病例情况。今年截至9月,共有12起孤立的兹卡病例。稽查人员在住家检测到滋生蚊子的主要是水桶、花盆托盘、花瓶、有地住宅户外的垃圾桶,以及帆布或塑料布块。在公共场所常见的滋生处则包括沟渠和废弃的容器等。
57医疗诊所的合伙人徐宽医生透露,今年从7月至9月,到诊所求医的骨痛热症病人减少约四五成。他认为,伊蚊的传播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民众的防蚊意识提高,大家会更主动清理可能滋生蚊虫的角落,从而使骨痛热症的新增病例减少。
环境局促请民众,为了确保居住环境不会成为孑孓的温床,应经常做好灭蚊工作,以阻断骨痛热症的传播。当局建议大家采取五个步骤,即铲松干硬的土壤、清除花盆底盘的积水、把所有水桶和容器倒置以确保不积水、定期更换花瓶里的水,以及保持住屋排水沟畅通,并在里头放BTI灭蚊药。这些措施对于防止骨痛热症的传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