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要研究目的地的良性化发展、复合型发展,千万不要把一个目的地变成中转地、集散地、顺访地。”
“产品就像一阵风,但是基础的格局不变,总是在跟风可能永远不会成功。”
“如果存量资产不能证券化,这盘棋就无法盘活,当代社会资产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将增量平台化。”
在“2017首届中国旅游目的地暨旅游小镇发展大会”上,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以《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营销》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旅游目的地概念更符合当下旅游业的发展规律,也更符合旅游市场规律。
以下为演讲实录:
旅游目的地不是新概念,在中国至少有20年发展历史,可这个词这些年大都被全域旅游顶替,用的很少。
避免成为中转集散地
我们现在所说的目的地和20年前已截然不同,现在是指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与之相对应的概念类型有:客源地、出发地、中转地、集散地、顺访地、目的地、中级目的地等,有的从需求侧出发,有的从供给侧出发,说到底最大的特点还是复合型。
例如浙江,浙江要建设一个万亿产业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中国主要的客源输出地,其他很多目的地也都如此,这就意味着
需要从原来讲接待、讲产品的目的地建设转变成现在讲求复合型产品的思维
,这样将在战略思路、投资产出和科研等方面面临新的问题。
目前还有没有比较典型的目的地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已经为数不多。其中,九寨沟就是典型的旅游目的地,一年接待近五百万人次,但因为九寨沟仅仅只是一个县城,出去的人数有限,所以它不可能变成一个客源输出地,而且游客基本上会将九寨沟作为最后一站。
多数情况是多种形式混搭的状态,但各种类型之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我希望这个变化是良性的,但有些变化让人并不愉快。比如昆明,旅游刚兴起时,昆明就是旅游目的地,去一趟昆明会觉得很棒,可是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昆明就变成了集散地,这几年,连集散地都达不到,变成一个中转地,因为觉得昆明没得玩儿了。比如很多时候大家到云南,从昆明机场出来后找个酒店住一晚,第二天早晨直接赶早班飞机到腾冲、大力、漓江,
这是昆明旅游发展的悲哀
。昆明名义上还是目的地,实际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也有其他地方面临着以上这种状况,所以我们
要研究目的地的良性化发展、复合型发展,千万不要把一个目的地变成中转地、集散地、顺访地
。
建立多元化产品体系
避免以上问题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就需要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不能局限在一个旅游小镇或一个旅游目的地。我赞同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
吴文学局长
的观点,
一个目的地的基础必然是景区,没有景区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景区想通过经济化发展及深入体验使吸引力越来越强,就要建立多元化的产品体系。现在的旅游市场是多元化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从体验的角度我把旅游行为概括为以下六种:
第一种,眼界型,即传统观光旅游,追求多看,开拓眼界;
第二种,家常型,即休闲类;
第三种,享受型,度假是典型的享受型产品,很多高端旅游属于享受型产品;
第四种,撒欢型,可能因为日常的工作太紧张、城市生活太匆忙,难得有点时间,有些人不追求什么,就图撒欢;
第五种,撒野型,撒野型在世界各地很普遍,实际上是在追求生活意志的变化,如新加坡人在本国内非常规矩,因为平时憋得够呛,到了马来西亚就撒野;
第六种,自虐型,这种自虐型游客越来越多。
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过程中,
必须根据需求的多元化、体验的多元化来研究产品体系
。一段时间内可能比较关注旅游小镇,下一段时间或许就会关注另外的东西。
产品就像一阵风,但是基础的格局不变,如果总是在跟风可能永远不会成功。就如观光时代虽已经过去,但其永远是中国旅游发展乃至世界旅游发展的基础
。
简单来讲,永远会有第一代消费者、第一代旅游者,这类游客追求的还是观光,所以
观光旅游和多元化旅游产品并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的,而是复合型关系,这对多元化的要求变的更高。所以需要研究全域、全时、全民、全值等主要的问题才能把这些做到位。
全域旅游不是简单的概念,而是在相应的空间里面研究多元化;全时不是只有一个黄金周,而是怎样配置时间的问题,若时间的自主性更强,毫无疑问大众的旅游时代将来到;全值就是旅游者越来越追求性价比,如果在10年以前或5年以前,50元和100元的差异就能引导旅游者的方向。
核心在“人物”
第三个问题,目的地的建设核心在人。人不是指“人才”而是“人物”,回想近几十年,
中国旅游业有一独特现象:一个重大项目产生了一个人物,构造了一份事业,推动了一个目的地的发展
。
比如说黄山之于黎志,张家界、凤凰古城之于叶文志,乌镇之于陈向宏,千古情之于黄晓玲等,这些都是中国创意旅游的开拓者,实际上反映出中国旅游的创造力。
但同时也可以看到,这么多旅游国企并没有出现这样的人物,这不是偶然。
国企的根本问题在于大家的帽子随时随地可能被领导拿走,我们有多少时间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考虑
?这都不确定,但是只要有足够时间来经营这番事业的都做出了成绩,比如任克雷和华侨城、段强和首旅集团,都是利用十几年时间一步步把事业做成的。
我很赞成刚刚组建的省级国有旅游集团联盟,还应该推出一个概念叫目的地人物,
混合所有制构造了混合目的地,产生了目的地人物。没有人物就聚拢不了人才
,没有人才怎么做这些事情?
存量资产证券化
因为常常接触企业及投资者,部分做过比较系统的研究,从层级来说,中国的旅游集团当中,央企“顶天”,一家是中国旅游集团,一家是华侨城,他们有历史、有政策、有资金、有实力,我们比不了。
城市旅游集团“立地”,首旅集团、锦江集团均是城市旅游集团,他们有资源、有土地,有政府最直接的支持。可是省级旅游集团上不着山、下不着地,做好这番事业会有很大困难。一方面需要整合省里的资源;另一方面,各个省的领导都对这个联盟赋予了殷切的期望。这就需要研究省级旅游集团到底应该怎么做?
在我看来,省级旅游集团不能只局限于做项目。
第一要做目的地,只有做目的地才能发挥优势资源的整合;第二,存量资产证券化、增量资产平台化
,省级旅游集团都有很多存量资产,但这些存量资产有几个是优质资产?这些资产之下沉淀了多少人需要养?
如果存量资产不能证券化,这盘棋就无法盘活,当代社会资产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将增量平台化。
增量不是指资产问题,而是资金、资本的问题
,这两者结合才能开辟出省级旅游集团发展的一条新路,既不同于央企也不同于城市的旅游集团。在这个过程之中,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将成为省级旅游集团的重点。
整理 | 唐茗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