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小助手
科研总是太无聊,文献天书亦乏味,实验也不要不要,paper之路总遥遥。科研小助手旨在解救广大同胞于此困扰。我们会每天分享实验心得,传递最新科研资讯,解读各类专业文献,总结各类科研方法与思路,希望我们能成为各位给力的科研小助手,科研助动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曾国藩  ·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就看这三个特征,很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小助手

他从开始读博,到发Science封面论文用了25年!

科研小助手  · 公众号  ·  · 2024-04-19 23:43

正文

本文来源: 新华社、 高分子科学前沿、 小柯化学、中国科学报

快30岁才博士毕业,进学术圈是不是就毫无竞争力了?

总有一些科学家用自身经历告诉你,厚积薄发, 科学研究从来都是一场长跑,所有的好事终将来到。

36岁读博
61岁发Science封面论文

2023年3月10日,Science封面刊登了谭垦研究员关于蜜蜂的深入研究,作者首次发现,蜜蜂正确的“舞蹈语言”需要从小学习。该发现颠覆了学界长期以来对于蜜蜂的传统认知,并对社会性昆虫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得到了多家媒体的热切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论文的作者 谭垦 36岁才开始读博,41岁才发表了人生第一篇SCI论文。但在他61岁的时候,他成功的登上了Science封面。

科研生涯比一般人慢了不止一拍。但那又如何? 谭垦说,科学研究从来都是一场长跑。他的内心一直有一个信念:所有的好事终将来到。

图源:中国科学报

谭垦介绍,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为实现最佳任务分配,蜂群内蜜蜂个体间需准确交流信息。蜜蜂的“舞蹈语言”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蜜蜂摇摆舞的持续时间、角度、摇摆次数分别编码食物的距离、方向和质量等信息,巢内蜜蜂通过接收摇摆舞编码信息找到食物位置。那蜜蜂的这种“舞蹈语言”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开始,谭垦只是毕业从事蜜蜂养殖。 直到他34岁时 ,在一次国际养蜂大会上, 才遇到了后来的博导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尼古拉•科里克,谭垦的大量养蜂经验让科里克颇为赞赏,并对他发出了博士邀请。

尽管已经是普遍大众眼里的“过了科研黄金期”。谭垦还是抓住了这次机会。多学、多问。辛苦没有白白付出,他没有管别人说什么,在科研的长跑里,他坚持到了最后。

直到这篇Science的诞生。蜜蜂的舞蹈是否存在“言传身教”?研究人员采用全新实验模式,先创建一种全部由刚出房的幼蜂组成的蜂群(简称“幼蜂群”),与在自然蜂群里成长的蜜蜂相比,幼蜂群中的蜜蜂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向有经验的采集蜂学习舞蹈的机会。

实验时,研究人员首先训练幼蜂群和自然蜂群准备出巢的采集蜂,在其访问距蜂巢150米远的饲喂器时,对它们逐一标记。当他们回巢跳舞时用摄像机记录,对舞蹈的持续时间、角度、摇摆次数等多个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分析。


给学生讲解

通过比较幼蜂群和自然蜂群同日龄蜜蜂的各项舞蹈指标发现,幼蜂群表演的舞蹈存在明显缺陷和误差。蜜蜂舞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其舞蹈摆动角度(指示方向)的误差会随采集经验的积累有所降低,但摆动时间(指示距离)的误差却始终不会改善 。也就是说,社会学习对蜜蜂“舞蹈语言”的传承有重要作用,幼教缺失会导致蜜蜂舞蹈发展出新的“方言”,并将终身保持。

研究还首次发现,社会学习塑造了蜜蜂的舞蹈语言,跟随成蜂学习能提高幼蜂舞蹈行为的准确性。研究同时证实,脑容量很小的无脊椎动物也具备“言传身教”的能力,相互交流和学习是蜜蜂社会取得成功的基石。 该研究对探索人类和动物语言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科学启示。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e1702

27岁博士毕业
60岁成为院士,70岁发Nature

厚积薄发,像谭垦这样的科学家并不是个例。

Meijer教授是埃因霍温理工大学(TU/e)分子科学特聘教授和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教授,被认为是超分子聚合物化学领域的创始人之一。

27岁博士毕业的他,进入飞利浦研究实验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工作10年后回学校做科研,被任命为埃因霍温理工大学 (TU/e) 化学与化学工程系有机化学正教授。2014年,60岁的他成为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院士。 70岁高龄的他,再发Nature !

近日,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E. W. Meijer教授团队报告了合成超分子聚合物(由于组成单体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而自组装成大分子)经历液-液相分离(LLPS)的首次证明。


论文通讯作者是E. W. Meijer教授和付海林博士,第一作者是付海林博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