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武次位面
《军武次位面》节目官方公众号,军事文化的推动者,军迷每周的节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都市现场  ·  胡塞最新声明:袭击美国航母 ·  3 天前  
环球资讯+  ·  格陵兰岛 特朗普为何“垂涎”? ·  6 天前  
九龙微观  ·  “我们买下阿拉斯加,咋样?”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军武次位面

现在的孩子有几个知道独联体?赤熊帝国的遗迹

军武次位面  · 公众号  · 军事  · 2016-12-28 18:06

正文



独联体的未来究竟如何?还会是依附在俄罗斯身上的皮毛吗?



一架隶属俄罗斯国防部、搭载了俄罗斯著名军乐歌舞团的图-154军用飞机,在莫斯科时间12月25日上午5点20分从索契起飞约20分钟后,即在雷达上消失。



而这个著名的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是成立于1928年的俄罗斯军队歌舞艺术团体,前身为苏联红军歌舞团。歌曲中充满了一个红色时代的伟大力量!




他们在鼓舞军队士气,和各类宣传表演中起到的作用,堪比一个军。许多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都是该团的作品,而这类作品大多诞生于苏联时代,一个伟大红色帝国的时代。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那个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而之前联盟中的那么多小国家后来如何了呢?他们的现状又是怎样?不妨继续往下看。


在1992年的奥运会上,出现过一支奇特而又昙花一现的“国家”代表队,这支483人的队伍打着五环旗而不是国旗入场,神情不像其它国家的选手那样欢快,内心也许是混乱而疑惑的,因为他们从出生起就无比熟悉的“祖国”已然消失,却还得换个马甲来参赛,这种奇特的景象在体育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一幕。

 


▲队员们胸前印着的CIS便是独联体的英文缩写,他们的队服在苏联时期的式样上增加了肩部的宽白条纹,算是区别于“前身”


这个奇特的“国家”怎么称呼呢?答案是“独联体”——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作为已告解体的苏联之“替身”,以此名义参加的赛事,还有1992年的欧洲杯和游泳世界杯。


在苏联解体之后,国际奥委会对突然多出来的十几个国家毫无准备,只好“勒令”从苏联独立出来的各国必须以统一的形式参加奥运会,否则免谈,于是奇葩的“独联体”代表队便出现了。在国际奥委会帮忙找到赞助商解决了经费问题后(独立后的各国都不愿意出钱),这支四百多人的队伍终于成行,并且凭借苏联时代的老底夺得了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一的桂冠。但在欧洲杯上,人心各异的独联体队军无斗志,仅仅一轮游后就告出局。

 


▲独联体女子体操队夺得了1992年奥运会冠军,在颁奖仪式上,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她们茫然无措的表情,四年后她们将代表各自国家作为竞争对手而出现在赛场上,这是整个独联体队乃至独联体本身的一个缩影

 

独联体的出现与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舒什克维奇、叶利钦和克拉夫丘克在白俄罗斯布列斯特以北五十公里的别洛韦日举行会谈,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根据协议,苏联被解散,新成立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将替代苏联。

 


▲《别洛韦日协议》的签字现场,

颇似“最后的晚餐”

 

12月21日,由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的《阿拉木图宣言》进一步确认了独联体取代苏联的合法性,苏联的国家地位和海外资产等都由俄罗斯继承。独联体的诞生宣告了苏联这个红色超级大国的彻底消亡,巨变来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全世界都没有准备,原苏联境内的人民要花上很多年才能重新理解并适应这一切——有的骨肉至亲一夜之间成了外国人,有的则成了双重国籍,在摩尔多瓦甚至出现过三重国籍,而各国的地图出版商们更是在那两年中忙得不亦乐乎。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演讲前签署辞职文件,国产钢笔居然不出水,还是用旁人递上了万宝龙圆珠笔完成了签署,这是有些黑色幽默的一幕,这支笔由华盛顿The Newseum博物馆收藏

 

说起来苏联解体居然还真是“合法”的,这个“法”不是指那些一堆协议和宣言,而是苏联宪法,因为历届苏联宪法都明明白白地写着各加盟共和国“享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这一当初谁也不会当真的条款,最后阴差阳错地成了“消灭”自身的法理依据——既然可以自由退出,那么退出就不违法,结果全都退了,“联盟”自然也就化为乌有。

 


▲独联体的旗帜和徽章,看上

去形似“独眼巨人”一般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这里暂且不去讨论,不过既然都已经分家散伙了,大家就该各过各的,干嘛还要搞出个独联体来呢?其实这还是原苏联“大家庭”各成员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虑而做出的妥协之举。首先,继承苏联遗产最多的俄罗斯不会甘心从此退化为一个二流国家,将原苏联境内的各国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不过现在大家都独立了,不好直接发号施令,搞一个以俄罗斯为主导的国际组织来达到目的再好不过。当然也有并不就范的国家,比如波罗地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从头到尾就没有搭理过这茬——这三国原本就是被苏联强行吞并的“自由人”,心怀愤恨久矣,好不容易独立出来,对俄罗斯避之惟恐不及,哪有再回头的道理?

 


▲《阿拉木图宣言》签字国领导人的合影,他们脸

上的表情也许能够说明各自不同的处境和心情

 


▲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名义上组建了,但不仅只有一个空架子,还要受多头指挥,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空有司令的头衔却难有作为

 

其次,这也是为了处理苏联遗留下来的军事力量而采取的一个措施。对于在苏联遗体上新独立出来的许多国家而言,穷且小的他们在短时间内无法建立起有效的武装力量,但收编前苏军也有困难,因为苏军中俄罗斯人占了绝大多数,强行让这些俄罗斯裔军人向突然冒出来的新主人效忠既不现实又很危险,比较明智的办法是让俄罗斯把这个担子扛起来,正好俄罗斯又有“控制”的欲望,于是多方一拍即合,这个棘手的问题以俄罗斯主导独联体防卫的模式来解决。

 

不过这个问题依然复杂,俄罗斯虽然当仁不让地得到了苏联武装力量的大头,但苏联留下的核武器散落在各处,凭空多出了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个“有核国家”。虽然这三个“有核国家”在考虑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后相继把核武器或核材料还给了俄罗斯或销毁,但俄罗斯建立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的设想也一直难以真正落实,无论是动用战略武器,还是常规力量,都只能大家商量着来。苏联最后一任国防部长,也是首任独联体国家武装部队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曾这样表达过他的无奈处境——常规力量方面,他有7个上级,而在战略力量方面,他有11个上级(也即需要独联体全部成员国同意才能动用核武器)。

 


▲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的主要军事存在

 

除了乌克兰完全独立建军以外,其他成员国均向俄罗斯让步,俄罗斯以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的形式实际控制了绝大部分原苏军,基本掌握了这些军队驻在国的军权(这些国家实际上还是各自建军了,只是规模较小,多数还是归了俄罗斯,部分战略力量撤入俄境内,黑海舰队仍归俄罗斯,但得向乌克兰付租金,克里米亚归俄后,钱自然也就不用给了)。1992年5月,俄罗斯与亚美尼亚、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五国签署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此后, 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陆续加入,乌克兰、摩尔多瓦和土库曼则拒绝参加。俄罗斯通过该条约实现了军事一体化,并向入约国提供安全保证,算是稳定了自己的“后院”。

 


▲俄罗斯介入独联体地区冲突(1992-2010)

 

此后, 独联体国家元首会议还先后通过了《防止和解决独联体境内冲突的构想》、《独联体维和部队条例》等文件,独联体俨然成了小联合国一般,而俄罗斯处于主导地位。1992年,摩尔多瓦与其境内宣布独立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发生内战,俄罗斯驻摩第14集团军站在后者一边,有了俄罗斯大哥撑腰,小小的摩尔多瓦无可奈何,只能接受停火,并于1994年加入了独联体。与摩尔多瓦命运类似的还有与亚美尼亚发生冲突的阿塞拜疆,由于俄罗斯支持加入独联体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只能服软,也不得不加入了独联体——俄罗斯就像被撞毁的星球留下的核心一样,把飞出去的碎片又慢慢拉了回来。

 


▲2009年的独联体各国经济状况对比,无论

从哪个方面来看,俄罗斯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第三个原因是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在一起过了几十年的日子,除了对苏联怨念深重的几个国家外,多数成员之间的“感情基础”多少还是有一点儿的,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虽然有制造矛盾的一面,但也形成了一些共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经济上更是有相互依赖的因素。独联体成员国合作部部长图列耶夫在《除了一体化别无选择》中指出:“在苏联时代, 俄罗斯从各加盟共和国进口102个部门的产品,同其他共和国一起生产2500万种产品和商品。……目前,军工综合体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找到市场,但如果没有独联体国家的配套产品,俄罗斯只能生产18%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俄罗斯就不能生产出核潜艇、宇宙飞船、飞机、汽车、农业机械、高技术产品以及四分之一的机械制造业产品”。独联体各国离不开俄罗斯,俄罗斯也离不开独联体各国,大家组成一个集体继续过日子不失为一个折中方案,这些方面的因素都构成了形成独联体的“向心力”。

 


▲休克疗法曾在玻利维亚取得过非常不错的效果,但俄罗斯国情不同,西方又未给予援助,缺少必要条件的冒进改革不仅使俄罗斯迅速滑落,还把昔日的兄弟国家坑得不浅

 

但另一方面,毕竟各国已经独立,除了白俄罗斯算是完全铁心亲俄外,其它成员并不甘心完全受制于俄罗斯,加入独联体是根据自身实力而得出的权宜之计,而俄罗斯一贯奉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事风格也曾给予独联体各国以经济重创,这使得独联体这一大家庭中的成员面和心异,除了“互通有无”之外的利益契合点不多。独联体刚成立还不到二十天, 急于“甩包袱”的俄罗斯就在未与其他成员国商议的情况下,突然搞了“休克疗法”。由于其他成员还没来得及发行货币,俄罗斯的举动无疑是一场经济领域的“珍珠港”式袭击,各国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几近崩溃。这些国家被迫发行临时货币,并采取了禁止本国产品外运、建立边界和海关等措施来紧急应对。俄罗斯此举破坏并割裂了原本统一的经济体,不仅“一损俱损”,还给人留下了不靠谱的印象,失去了小伙伴的信任。

 


▲独联体内生出的异数古阿姆集团,

土耳其和拉脱维亚是其观察员国

 

对于独联体各国来讲,东面是繁荣的亚太,西边是富裕的欧盟和强大的北约,相比之下,一落千丈的俄罗斯显然吸引力不够大,再加上历史遗留问题、掺杂以民族和宗教矛盾,各国或多或少地对起主导作用的俄罗斯怀有戒心,有“离心离德”之举也就不奇怪了。2005年8月,土库曼斯坦宣布退出独联体,2008年8月,格鲁吉亚因南奥塞梯冲突也拂袖而去,2014年3月,乌克兰也因为克里米亚问题而正式启动了退出程序。更有甚者,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四国在1997年另立山头,建立了“古阿姆”集团(GUAM,取自这四国的首字母),一开始还宣称是一个磋商性的非正式地区联盟,到2006年已经成为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2009年5月,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及乌克兰加入了欧盟的“东部伙伴关系”(这被普京视为“北约东扩的替代品”)。

 


▲普京会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白俄罗斯是原苏联独立出的各国中境况较好的国家,奉行亲俄政策,1997年与俄罗斯签订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盟条约》,组成“俄白联盟”,企图以此作为形成独联体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但效果不彰

 

除以上变动外,在独联体内部,还有“俄白联盟”,“中亚合作组织”、“关税联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等各行其道的亚组织,再加上独联体解决区域性问题的能力低下,各成员利益诉求不一,完全没有欧盟、北约和上合组织那样严密和高效,的确成了名副其实的“松散”组织。整体来看,独联体实际上已经一分为二,与俄罗斯一起结成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亚美尼亚和乌兹别克六国,仍属俄罗斯势力范围内的亲俄派,而其它成员虽然在名义上仍在独联体内,但实质上已经被欧盟和北约拉走了。

 


▲独联体地区的安全结构和外部因素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少在新闻报道中听到“独联体”的称呼,仿佛这是一个隐形的存在,1992年在奥运会和欧洲杯的亮相,反而成了独联体曝光度最高的时刻,作为一个规模不小的国际组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独联体原本是为了解决苏联解体后一众兄弟怎么过日子而生的特殊时代产物,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独联体明确要达成的一体化目标并没有得以实现,不仅没有过到一块去,而且由于政治、领土纠纷多,文化宗教差别大,利益各异,以及域外势力的吸引,独而不联的趋势愈加显著,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不过独联体虽然现在默默无闻,却也没有死去,对于俄罗斯来讲,尽管这个组织问题多多,乱七八糟,半死不活,但到底还是俄罗斯的基本盘,放弃这个几乎是自己唯一能说了算的地方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无论如何也得维持下去。

 


▲为长远计,独联体事务也

是普大帝必须要操心的事

 

独联体的未来究竟如何,总的来讲还得取决于其核心俄罗斯的发展,如果俄罗斯能再次崛起为超级大国,引力增加,并且能解决好独联体内部的一系列技术问题,独联体是有可能复兴,并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的。倘若俄罗斯国势迟迟不振,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继续拉大距离的话,核之不存,体将焉附?作为苏联遗迹而存在的独联体恐怕会重蹈覆辙,上演“独联解体”的一幕,究竟会发生哪一种结局,也许还得看普京的了。

 

参考资料:

 《独联体的发展困境及根源探析》 战略决策研究2015年第3期

 《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1992 —2000 年) 》  欧洲研究 2001年第5期

 《独联体地区安全结构分析》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11 年第3期

 《从雅典到北京:奥运风云录》 刘晓非著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冲的博客

 大视野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