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嘲讽这篇论文,认为中国传统上家谱里是不记录本族女性的,并且“绝嗣”是指没有男性后代,所以认为作者搞错了。不过,要做出这样的嘲讽,势必要假设复旦的这位作者连家谱上不记录本族女性这一点都不知道,也不知道“绝嗣”是什么意思,还要假设给这篇论文审稿的人都忽略了这些问题。
即使是在今天的医疗、经济、社会环境下,只考虑生理不育的情况:假设不育的夫妇占比 12%,每对夫妇生育 1 个子女,那么今天的人在 5 代之后,只有 52.8% 还有后代存在。古人结婚早,按 20 年一代人算,清朝 276 年差不多 14 代人。也就说,即便不考虑天灾人祸,满清入关时候的人,到溥仪退位时,只有 16.7% 还有新生的后代。
当然,古人通常不会只生育一个子女,而且古人的不孕不育率可能比现代人低。但是,现代医学也比古代发达,现代人也都能解决温饱问题。康熙生了 35 个儿子,其中 11 个生下来就夭折了,4 个死在 18 岁之前,也就是说活到成年的只有一半。这还是当时中国最顶级家庭的情况。
不管怎么说,那篇论文的结论不会和现实差太多。我可以理解有些人不喜欢这个结论,但宇宙就是这么运作的。
即使是在今天的医疗、经济、社会环境下,只考虑生理不育的情况:假设不育的夫妇占比 12%,每对夫妇生育 1 个子女,那么今天的人在 5 代之后,只有 52.8% 还有后代存在。古人结婚早,按 20 年一代人算,清朝 276 年差不多 14 代人。也就说,即便不考虑天灾人祸,满清入关时候的人,到溥仪退位时,只有 16.7% 还有新生的后代。
当然,古人通常不会只生育一个子女,而且古人的不孕不育率可能比现代人低。但是,现代医学也比古代发达,现代人也都能解决温饱问题。康熙生了 35 个儿子,其中 11 个生下来就夭折了,4 个死在 18 岁之前,也就是说活到成年的只有一半。这还是当时中国最顶级家庭的情况。
不管怎么说,那篇论文的结论不会和现实差太多。我可以理解有些人不喜欢这个结论,但宇宙就是这么运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