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干明确,考察全面
初中3年的学习,代数主干
数域的扩充和代数式
的计算为主,逐步向函数层层递进,试卷对于实数计算的考察较多。
如第17题涉及三角函数,无理数,有理数、幂和绝对值,
代数式的考察如分式的化简并求值出现在第6题,整式的计算融入了第19题解一元二次方法。
几何主干图形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和圆为载体考察三角形的全等相似问题,试卷分别以
16题四边形,24题圆
的考察形式出现,而
三角形贯穿几何的整体
。
统计概率主干,统计小题出现在第6题,大题出现在第23和第25题。
2.内容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
第17题的填空题,在出题人的创造和集体智慧加工后变得丰满和理性。
尺规作图的内容,不再以简单会作图,要求
能在作图过程能阐述作图依据
,和完善证明过程
,今年把解答题又放回选择的位置,可能还是觉得解答题不是那么合适。
3. “注重基础,能力立意”
数轴是解析几何的基础,是数与形联系的纽带,科学计数法是数与式部分的基础考点,注重基础,但是却需要能力。
比如
解方程
的能力考察出现在第19题,
解不等式组
的能力考察出现在第18题。
4. “稳中求变”
稳
:
北京中考一直以稳中求变作为命题的指导思想,稳体现在题型稳定,沿用2018年的8选,8填,12解答题的试卷布局,选填2分一个共计32分,解答题坚持6个5分题,4个6分题,2个7分题共计68分。
风格变化不大、难度相对稳定。
变
:
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与应用的考查力度比以往加大
(易、中、难);改变了函数出题的思路,没有考察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体现
考点变化
的思想。
情境立意使得数学问题贴近生活如第1题,15题,21题立意贴近生活,体现在生活中
应用数学
的解决问题、设问角度、呈现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