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春城晚报
春城晚报官方微信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南信息报  ·  国庆假期出行必看! ·  10 小时前  
918云南交通台  ·  突发!多车相撞,已致6死8伤! ·  4 天前  
昆明发布  ·  昆明半马完赛 进来找找你的身影!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春城晚报

怒江大峡谷深处,有一间爱心书屋!

春城晚报  · 公众号  · 云南  · 2024-09-27 20:13

正文


从怒江州泸水市西北方出发,驱车近300公里,直至临近西藏,“我在边城开小店”寻找公益小店行动的触角延伸到了贡山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仿佛与世隔绝的“半山花语”爱心书屋就在这里。


“秋那桶”是怒语,汉语意为小村落。这个村落实际并不小,十个村民小组的房屋散落在色霸雪山下,绵延数公里。没修路之前,“半山花语”爱心书屋创始人甘文勇上小学需要步行4至5个小时,中间还需穿过架在怒江上晃晃悠悠的锁链木板桥。“很害怕,都是闭着眼过。”他回忆道。



春天的秋那桶村开满油菜花、桃花。


害怕到闭着眼睛也要走过去,因为学校在对面,那是甘文勇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多年来,学习、阅读让甘文勇得以看见更大的天地,他不想只是自己受益。为了让家乡儿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改善家乡儿童学习情况,甘文勇从2016年开始回乡建设“半山花语”爱心书屋,如今书屋的书籍已经超过4万册,更有从小爱来看书的孩子,已经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关注到了这里,并邀请“半山花语”爱心书屋加入公益小店联盟,在提供资金帮扶的同时,也汇聚多方力量,让更多人看见书屋,为孩子们的学习出一份力。


从山上到山下,有多远?


怒江上,甘文勇小时候害怕的小桥仍在,如今木板脱落了不少,江上风大,晃得更厉害了。“那座桥现在已经废弃,上面新建了三座桥,孩子们去镇上读书,走的是坦途。” 甘文勇看着旧桥,仿佛也看到了旧时的自己。


甘文勇在他深爱的村里漫步


曾经的秋那桶村,上学是许多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直到14岁,甘文勇才从山上下来,进入课堂。他形容自己30余年的人生经历,很神奇。


14岁前,父母到处务工补贴家用,基本没法照顾甘文勇。“于是我就上山了,字面意义的上山。”甘文勇说,在山上,他的任务是放牛,“牛在吃草,我在‘打野’,抓兔子抓蛇什么的。”开心之余,甘文勇心里却渴望下山。每当看到自己的小伙伴们背着书包回家,他就忍不住想,那书包里的课本上有什么课文?课间大家都玩什么游戏?他们以后会去往何方……


甘文勇和母亲在爱心书屋里侍弄花草


丙中洛镇一直深受徒步爱好者的喜爱,偶有游客爬上山来,向甘文勇问路。甘文勇毫不怯场,向游客们展现着自己的热情。他每每借机抒发自己心中隐秘的渴望:听听山下是什么样的世界。


刚走进小学课堂的这年夏天,一位外来的游客赠予的一本《小王子》,真正打开了甘文勇对大千世界的渴望。“那时还没学几个字,根本看不懂内容,只觉得图画很精美。”这些看不懂的内容促使甘文勇汲取更多知识。山村资源有限,阅读成了他认知世界的一大渠道。


从一百多本书到四万册

书屋开进了村里


2013年,甘文勇进入高中学习,他对课外阅读有着浓厚兴趣,并养成了习惯。


从家乡来到泸水上学,甘文勇早上天没亮就得到路边等车,直到晚上才能赶到学校。路途遥远,家人让他学期末再回家,并让甘文勇自己支配一学期的生活费。于是,他起了心思,想要干一件大事:买各种各样的好书,都是精装全套。“这一买,3个月生活费没了,我吃了一学期馒头。”回想起这疯狂的举动,甘文勇也觉得自己有点“魔怔”。


高二放假,他将自己假期想看的几本课外书背回家,没想到村里的小孩子看到时都争相问他借阅。“村子里几乎没有学习空间,孩子们平时的学习资源很匮乏。”当甘文勇看到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时,便萌生了要为村里孩子修建爱心书屋的想法。


甘文勇在爱心书屋里整理书籍


2016年,爱心书屋初具雏形。这一年,进入大学的甘文勇四处奔走,收集自己学生时代的旧书、举办书籍募集活动、争取爱心人士捐助,数千本课外读物陆续寄回家中。一天,甘文勇曾做义工的书店也带来了好消息——愿意为孩子们捐赠6000册书籍。在父母的支持下,家里收拾出两间屋子,孩子们从此就有了简单的阅读空间。


然而,有限的书籍并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想要读到更多有用的书籍。为了让书屋“更像个样子”,甘文勇的父母下了决心,卖掉了家里的两头牛用来装修和添置书籍。至此,在半山腰桃花盛开的地方,“半山花语”爱心书屋正式亮相,这也是秋那桶村的第一个图书馆,24小时免费开放。


爱心书屋从开放伊始到现在,甘文勇顶着经济压力两次大修书屋,并将小院整理出来,阅读环境明亮温暖,书籍由最初的一百多本增加到了如今的四万多册,并实现了种类全覆盖。


几年前,深圳大学看到了这个书屋,每年暑假都会选派优秀大学生和教师过来,为秋那桶村内外的孩子举办免费阅读夏令营,这项活动已使上百名村里的孩子受益。“我女儿琳达(音译)也爱去看书,还参加过夏令营,小姑娘变化很大,开朗许多。”村口经营客栈的阿白说,村里孩子们的变化也不小,“写作文可厉害呢!”


希望更多人能看到山村的书屋


书屋里,曼妮的妈妈高杨庆正在整理书籍,孩子们上阅读夏令营时,她也负责做饭。这几年,高杨庆看到许多孩子进出书屋,有的考上大学去到昆明学习,有的从内向变得开朗,有的交到新朋友,她希望女儿曼妮也成为其中之一。


村民嘎玲(怒语音译)也带着不到三岁的女儿佳玲(怒语音译)过来看书。嘎玲说,希望有更多人看到我们山村的书屋,让孩子们有更多书可以看,有更好的环境学习。  


甘文勇为小朋友讲书上的故事


随着“我在边城开小店”寻找公益小店行动的发掘,“半山花语”爱心书屋已加入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并获得捐赠的玩具和第一笔公益扶持金。山村人民对阅读的期望,一点一滴更加清晰。


“山上早晚温度低,孩子们在室外看书特别冷。”甘文勇表示,多媒体教室外的走廊有一半是新修的,新砌的墙和天顶下,又是一间小小的阅读室,但还是不够用。开办阅读夏令营几年来,村里村外报名的孩子愈发多了,有时达100多个,学习的内容也很丰富,还包含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孩子们积极上课,给予甘文勇的正向反馈,催着他心里生出更多想法,“多媒体教室只有一间,无法容纳更多孩子学习,我们计划开设绘画课,但是缺乏绘本……公益小店联盟的帮助好像及时雨,让一些我原本还不敢想的事,得以提上日程。”


甘文勇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公益小店联盟发起人王烨表示,许多公益小店的店面都很小,他们却用一己之力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将自己做成了公益的基本单元。而要帮助更多这样的公益小店,一个人、一家企业的力量都远远不够。未来,公益小店联盟将聚合更多的爱心企业帮助公益小店,将公益进行到底。


小小的阅读天地

连接着大世界


“这里有什么好玩的不?我们从广东自驾游到秋那桶,看到上面还有村寨,来瞧瞧。”与记者一同到来的,还有游客陈叔和萍姨。听到爱心书屋,“这里居然有一间书屋给娃娃们用?我们有很多书啊,可以捐赠过来,还要发动我们的朋友捐书过来,让山里的孩子多受教育!”就这样,无意间知晓书屋的游客,将为孩子们带来更多书籍。


无意间来到此处的陈叔和萍姨,惊喜于这一方小小的天地。


一个窄窄矮矮的小木门,侧面一米多高的院墙上,手写着“半山花语”字样,出头的藤蔓缠绕在门框上,绿意盎然。推门进去,走廊约莫一米宽,一侧种满山茶花和爬藤植物。另一侧,是用粮仓改成的书屋,落下几级台阶,门更小了,内里却别有洞天。


爱心书屋是村里许多孩子的乐园


灯光是打开的,大孩子自习的桌椅贴着书架,儿童角落绘着色彩鲜艳的画,画中的小朋友也在阅读。书架上的书已经不是最开始的按类别摆在一处,中外小说、故事大全、教材详解,甚至经济、哲理、心理学、农技等,孩子们看的多了,摆放也杂乱起来。书屋里还有一棵树,甘文勇特意没有挪动,反而为它开了天窗。这里,是最初的书屋,也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有孩子来看书,甘文勇高兴极了。


往里走,紧凑的小院也被利用起来,增加的书屋、自习室、多媒体教室簇拥在鲜花中,“半山花语”名副其实。廊下的长椅上,6岁的曼妮和2岁的芳菲正在看儿童绘本,她们是这里的常客。“这个绘本是教我们认识小动物和它们生活的地方。你看这一页写着:珊瑚丛里有各种海洋生物,猜猜都有谁。有海葵啊,这个海葵插画可以翻起来,下面画着在海葵里生活的小鱼和小虾。”有一些字曼妮还不认识,靠拼音理解得七七八八,芳菲则只看得懂图画。


曼妮和芳菲在爱心书屋里看书,她俩是这里的常客。


曼妮和芳菲生活的山村,有许多外地难以得见的高原植物,有抬头即见的雪山,于她们而言,海洋是遥远陌生的。这一本小小的绘本,让山村孩子有了一抹对蓝色海洋的美丽憧憬,也让他们与村外千姿百态的世界连接起来。


策划:曹婕 颜媛

来源:开屏新闻记者 孙江荭 摄影报道

一审:曹婕

责任编辑:王维娜

校对:刘娟

主编:陈洁

终审: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