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春城晚报
春城晚报官方微信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春城晚报  ·  云南人贡献超亿元! ·  2 天前  
918云南交通台  ·  从昆明坐高铁直达曼谷,时间定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春城晚报

怒江大峡谷深处,有一间爱心书屋!

春城晚报  · 公众号  · 云南  · 2024-09-27 20:1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位于怒江州泸水市丙中洛镇秋那桶村的“半山花语”爱心书屋的故事。创始人甘文勇为了让家乡儿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从2016年开始建设书屋,如今书屋书籍超过4万册。怒江上的一座小桥见证了甘文勇小时候上学的艰难,也反映了他的励志经历和对知识的渴望。现在,随着“我在边城开小店”公益行动的发掘,“半山花语”爱心书屋已加入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获得更多支持和帮助,希望更多人能看到山村的书屋,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甘文勇建设“半山花语”爱心书屋的初衷和历程

为了让家乡儿童有更多的阅读机会,甘文勇从2016年开始建设爱心书屋,经过努力,书屋的书籍已经增加至四万册。

关键观点2: 怒江上小桥的故事反映了甘文勇的励志经历和对知识的渴望

甘文勇小时候上学需要穿过摇摇晃晃的小桥,他非常害怕,但他仍然坚持学习,后来通过阅读和努力,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关键观点3: “半山花语”爱心书屋加入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

随着“我在边城开小店”公益行动的发掘,“半山花语”爱心书屋加入了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并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观点4: 爱心书屋的影响和人们的反应

爱心书屋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包括游客、村民和学生等。许多人愿意为书屋捐赠书籍和其他物品,支持甘文勇的努力。


正文


从怒江州泸水市西北方出发,驱车近300公里,直至临近西藏,“我在边城开小店”寻找公益小店行动的触角延伸到了贡山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仿佛与世隔绝的“半山花语”爱心书屋就在这里。


“秋那桶”是怒语,汉语意为小村落。这个村落实际并不小,十个村民小组的房屋散落在色霸雪山下,绵延数公里。没修路之前,“半山花语”爱心书屋创始人甘文勇上小学需要步行4至5个小时,中间还需穿过架在怒江上晃晃悠悠的锁链木板桥。“很害怕,都是闭着眼过。”他回忆道。



春天的秋那桶村开满油菜花、桃花。


害怕到闭着眼睛也要走过去,因为学校在对面,那是甘文勇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多年来,学习、阅读让甘文勇得以看见更大的天地,他不想只是自己受益。为了让家乡儿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改善家乡儿童学习情况,甘文勇从2016年开始回乡建设“半山花语”爱心书屋,如今书屋的书籍已经超过4万册,更有从小爱来看书的孩子,已经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关注到了这里,并邀请“半山花语”爱心书屋加入公益小店联盟,在提供资金帮扶的同时,也汇聚多方力量,让更多人看见书屋,为孩子们的学习出一份力。


从山上到山下,有多远?


怒江上,甘文勇小时候害怕的小桥仍在,如今木板脱落了不少,江上风大,晃得更厉害了。“那座桥现在已经废弃,上面新建了三座桥,孩子们去镇上读书,走的是坦途。” 甘文勇看着旧桥,仿佛也看到了旧时的自己。


甘文勇在他深爱的村里漫步


曾经的秋那桶村,上学是许多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直到14岁,甘文勇才从山上下来,进入课堂。他形容自己30余年的人生经历,很神奇。


14岁前,父母到处务工补贴家用,基本没法照顾甘文勇。“于是我就上山了,字面意义的上山。”甘文勇说,在山上,他的任务是放牛,“牛在吃草,我在‘打野’,抓兔子抓蛇什么的。”开心之余,甘文勇心里却渴望下山。每当看到自己的小伙伴们背着书包回家,他就忍不住想,那书包里的课本上有什么课文?课间大家都玩什么游戏?他们以后会去往何方……


甘文勇和母亲在爱心书屋里侍弄花草


丙中洛镇一直深受徒步爱好者的喜爱,偶有游客爬上山来,向甘文勇问路。甘文勇毫不怯场,向游客们展现着自己的热情。他每每借机抒发自己心中隐秘的渴望:听听山下是什么样的世界。


刚走进小学课堂的这年夏天,一位外来的游客赠予的一本《小王子》,真正打开了甘文勇对大千世界的渴望。“那时还没学几个字,根本看不懂内容,只觉得图画很精美。”这些看不懂的内容促使甘文勇汲取更多知识。山村资源有限,阅读成了他认知世界的一大渠道。


从一百多本书到四万册

书屋开进了村里


2013年,甘文勇进入高中学习,他对课外阅读有着浓厚兴趣,并养成了习惯。


从家乡来到泸水上学,甘文勇早上天没亮就得到路边等车,直到晚上才能赶到学校。路途遥远,家人让他学期末再回家,并让甘文勇自己支配一学期的生活费。于是,他起了心思,想要干一件大事:买各种各样的好书,都是精装全套。“这一买,3个月生活费没了,我吃了一学期馒头。”回想起这疯狂的举动,甘文勇也觉得自己有点“魔怔”。


高二放假,他将自己假期想看的几本课外书背回家,没想到村里的小孩子看到时都争相问他借阅。“村子里几乎没有学习空间,孩子们平时的学习资源很匮乏。”当甘文勇看到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时,便萌生了要为村里孩子修建爱心书屋的想法。


甘文勇在爱心书屋里整理书籍


2016年,爱心书屋初具雏形。这一年,进入大学的甘文勇四处奔走,收集自己学生时代的旧书、举办书籍募集活动、争取爱心人士捐助,数千本课外读物陆续寄回家中。一天,甘文勇曾做义工的书店也带来了好消息——愿意为孩子们捐赠6000册书籍。在父母的支持下,家里收拾出两间屋子,孩子们从此就有了简单的阅读空间。


然而,有限的书籍并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想要读到更多有用的书籍。为了让书屋“更像个样子”,甘文勇的父母下了决心,卖掉了家里的两头牛用来装修和添置书籍。至此,在半山腰桃花盛开的地方,“半山花语”爱心书屋正式亮相,这也是秋那桶村的第一个图书馆,24小时免费开放。


爱心书屋从开放伊始到现在,甘文勇顶着经济压力两次大修书屋,并将小院整理出来,阅读环境明亮温暖,书籍由最初的一百多本增加到了如今的四万多册,并实现了种类全覆盖。


几年前,深圳大学看到了这个书屋,每年暑假都会选派优秀大学生和教师过来,为秋那桶村内外的孩子举办免费阅读夏令营,这项活动已使上百名村里的孩子受益。“我女儿琳达(音译)也爱去看书,还参加过夏令营,小姑娘变化很大,开朗许多。”村口经营客栈的阿白说,村里孩子们的变化也不小,“写作文可厉害呢!”


希望更多人能看到山村的书屋


书屋里,曼妮的妈妈高杨庆正在整理书籍,孩子们上阅读夏令营时,她也负责做饭。这几年,高杨庆看到许多孩子进出书屋,有的考上大学去到昆明学习,有的从内向变得开朗,有的交到新朋友,她希望女儿曼妮也成为其中之一。


村民嘎玲(怒语音译)也带着不到三岁的女儿佳玲(怒语音译)过来看书。嘎玲说,希望有更多人看到我们山村的书屋,让孩子们有更多书可以看,有更好的环境学习。


甘文勇为小朋友讲书上的故事


随着“我在边城开小店”寻找公益小店行动的发掘,“半山花语”爱心书屋已加入网商银行公益小店联盟,并获得捐赠的玩具和第一笔公益扶持金。山村人民对阅读的期望,一点一滴更加清晰。


“山上早晚温度低,孩子们在室外看书特别冷。”甘文勇表示,多媒体教室外的走廊有一半是新修的,新砌的墙和天顶下,又是一间小小的阅读室,但还是不够用。开办阅读夏令营几年来,村里村外报名的孩子愈发多了,有时达100多个,学习的内容也很丰富,还包含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孩子们积极上课,给予甘文勇的正向反馈,催着他心里生出更多想法,“多媒体教室只有一间,无法容纳更多孩子学习,我们计划开设绘画课,但是缺乏绘本……公益小店联盟的帮助好像及时雨,让一些我原本还不敢想的事,得以提上日程。”


甘文勇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公益小店联盟发起人王烨表示,许多公益小店的店面都很小,他们却用一己之力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将自己做成了公益的基本单元。而要帮助更多这样的公益小店,一个人、一家企业的力量都远远不够。未来,公益小店联盟将聚合更多的爱心企业帮助公益小店,将公益进行到底。


小小的阅读天地

连接着大世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