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对摄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为您分享的是3个提高自身构图水平的“修炼方法”,大家看完以后要记得实践哦!
1. 把场景简单化
摄影新手常犯的一个错误,和老妈的唠叨很类似:
“今天下班路上你帮我买个东西,急用。天气预报说今天刮大风,多加几件衣服,省得感冒。你们年轻人就是不懂照顾自己,上周买的西兰花还没吃吧,菜在冰箱里放太久就对身体不好......”
听了五六分钟,你实在忍不住要打断她,“妈,你到底要我帮买啥来着?”
新手拍的照就和老妈的唠叨一样,信息量大,什么都有,但极为散乱,观众根本都分不出哪个是主体。
至于说表达情绪,创造内涵,更是无从谈起啦。
你想让观众看什么?天空,山峰还是停车场?
相反的,如果把场景简单化,去掉无关紧要的其它景物,只拍一些真正有趣的,你想让观众关注的东西,照片的主题会更突出。
减去不必要的画面元素,主题变得十分突出
在每次拍摄前,你都要思考一下,画面里的元素,对我的拍摄主题有没有帮助?没有帮助的多余元素,能不能换个角度和构图把它们去掉?
我们来看个例子。
这张街拍小品想表达的主题,无疑是那只慵懒的、趴在水果摊桌上的猫。那么,画面中的其他元素,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呢?
右方的香蕉、标价牌和下方的箱子,是交代场景信息“水果摊”的,可以保留;而左方的一堆钢管没啥用,还严重分散观众注意力,应该尽量削弱。
再进一步说,能不能再精简一些?主题“趴在水果摊桌上的猫”是不是可以进一步精简成“趴着的猫”?精简主题以后,画面元素就可以进一步进行精简。
每次取景构图拍照之前,都可以这样思考一下,培养精简意识,你的构图水准一定会越来越高的。
2. 靠近放大,填充画框
有时候,你可能感觉眼前看到的东西很乱七八糟,没法精简,但这可能只是因为你的主体不够大。
如果你把利用变焦功能或者靠近些,让主体在画面中看起来更大,填满整个画框,边角上的空白或者杂乱事物自然而然就会被排除掉。
我会告诉你,画面再往右一点就是一大堆人吗
要使用这招,就必须拥有细致的观察力和一双锐利
的“摄影眼”,在纷乱的环境中发掘出值得拍的,有意思的小景物,然后把它放大,调大光圈拍摄吧。
3. 尝试多种画幅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都是长宽比3:2或者4:3的横画幅,这样对手持相机拍摄比较方便,同时也便于纳入更多景物。
但如果张张都这样,未免有点单调,也限制了自己的创造力,不妨试试使用竖幅构图,强调纵向的空间感,同时避免在左右方纳入过多杂乱景物。
比如说,拍日落时可以尝试使用竖幅构图,体现出从低空到高空橙红色、黄色再到蓝色的变化,具有日落的真实变化感:
如果你面前的场景第一眼判断不出到底是拍竖幅好还是横幅好,不妨各拍一张再进行对比。
反正现在是数码时代,不必担心浪费胶卷。
想表现山体的连绵,还是强调山峰的险峻?都拍来看看
此外,你也可以试试相机内置的其它画幅,如16:9,1:1等等,都各自有不同的画面风格的感受。
或者,你也可以通过后期裁剪改变画幅比例,创造出不一样的构图与画风。
以这张中规中矩、普普通通的风光照为例:
上方是无云的天空,下方的马路也单调而乏善可陈,
我们不妨把画幅压缩一下,变成伪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