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德芬空间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著有《遇见未知的自己》,并译有《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张德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张德芬空间

为什么你总是希望从男人口中得到自信

张德芬空间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1-09 20: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艾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这句话已经被大家当做真理一样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自信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意味着什么,它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中没有一个人不渴望得到,但对于那些想要自信却无从下手的人,他们该怎么办呢?


01

你是不是也会经常希望从被人口中找到自信?


那天在后台翻留言,一个提问引起了我的注意,与其说这个问题让我关注,倒不如说,看到过太多类似的提问,终于让我忍不住想要跟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


学员的问题是这样的,她说:我总是很介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家庭教育的原因造成我遇事不是很有主见,做决定老是犹豫不决。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爱情中,我总渴望从别人的评价中得到肯定,这样我才有一丝信心继续走下去。连我那可怜的自信,也完全是基于别人对我的好评之上的,我该怎样走出这样的怪圈?


非常能够理解这位学员说出此番话的心情,不仅是她,就连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或多或少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形。


在工作或者爱情中遇到挫折后,我们会像抓着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地问身边的人:


  • 你觉得我能跨过去这道坎吗? 我还会成功吗?

  • 你觉得他还爱我吗?我们到底合适吗?


如果身边的人给予无限鼓励和关爱,他们也许能重燃自信,恢复解决困难的决心。


但如果他们得到的只是不带丝毫感情色彩的理性分析,未来就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没准他们会丧失仅有的自信,如一滩软泥,让能量一点点从身体缓缓流失。


我曾有一个学员,从刚开始咨询起,就不断问我同一个问题,我跟男友会有未来吗? 在我一番苦口婆心的解释后,她很沉默了。

于是我趁机跟她强调,这样的问题没必要重复提问,姑娘非常认真地说:“我记下了,不会再问了。”


没过一天,她又来问,说老师,您觉得我跟他合适吗?我哭笑不得。


虽然理解她想从我这里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安心去谈恋爱的心情,但也忍不住在纳闷, 为什么我们总是企图从他人身上找自信呢,自信真的是别人给我们就会有的“东西”吗?




02

自尊的三阶层


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自信,其实就是人们对待自己的一种态度,它与自尊紧密相关,而“自尊”也确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


著名的人本主义流派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认为, 自尊是一种觉得自己能够应付生活中的基本挑战,值得享受快乐的感觉。


它主要由能力感(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和价值感(个体最希望达到的水平)两部分组成,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失衡就会造成低自尊,即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应付生活中的基本挑战。


自尊,究其内部层次,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依赖型自尊,其价值感取决于他人, 能力感来源于与他人的比较,整体呈现的状态为寻找他人的肯定,害怕批评。换言之,就是:“别人的肯定才是我继续努力的动力,没有肯定,我的努力毫无意义。”


第二种是独立型自尊,价值感是由自己的标准评估自己, 能力感是与自己比较。整体呈现的状态是寻找批评,想要进步。可以解读为“我比之前进步了吗,学到新东西了吗”。


第三种是无条件自尊,价值感不取决于他人的评价,也不取决于自我评价,充分的自信,不参与任何评价。 能力感是与他人相互依赖,又怡然自得。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人生境界。


依赖性自尊是最初的阶段,独立性自尊属于第二个阶段,我们可以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而无条件自尊有点近乎“圣人”,也是自尊的最高层级。


如果真的要对号入座,我相信我们中大部分人都属于依赖型自尊,尤其是在逆境中,这种状态表现得尤为明显。


就像上述的那个学员那样,我如果告诉她,你们未来肯定会在一起,难道她真的会相信吗,并不见得,但这话就像是毒品一样让她上瘾,当她坚持不下去了的时候听到“你们是有未来的”,她就会觉得,有好的结局,我的付出才有意义,反之,我就没必要浪费时间了。


这样一分析,大家有没有觉得很可怕,看得到希望才去争取,看不到希望就舍弃。(尽管这个希望并非绝对)


除了因为功利的社会让人们的心也如此浮躁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们潜意识里表现出来的低自尊。


1905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以后,有人曾创造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网罗了一批所谓名流对这一理论进行声势浩大的反驳。


可是爱因斯坦自信自己的理论必然会取得胜利,对反驳不屑一顾,他说:“如果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反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他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坚持研究,终于使“相对论”成为 20世纪的伟大理论,举世瞩目。


爱因斯坦在挫折面前表现出来的正是无条件自尊,他的价值感不依靠于他人的评价,也不取决于自我评价,充分的自信,并坚定地维护自己的理论研究,才造就了他的成功。


如若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能表现出无条件自尊,心若磐石般的地完善自身,认真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计较得失上,相信我们最终也能跨过内心的障碍,迎来新的转机。




03

如何培养无条件自尊?


其实,在人们的自尊构成中,依赖型自尊是自尊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并不是自尊的唯一组成部分,当你明白并允许这一部分存在时,它带给你的伤害和约束就也会相应降低。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学会由依赖性自尊到独立性自尊再到无条件自尊的过渡。 那么到底该如何一步步培养无条件自尊呢?玲珑姐给大家几个方向,供大家参考。


1、 自我接受


首先要正视和宽恕自己人性的弱点,有很多你极力想要控制和摆脱的负面情绪,你无法做到驱逐它,但你可以理性地接受它们的存在。你会客观地看待自身的问题,并不会被它们所束缚。


2、 有意识的生活


有人说“极度的自信源自极度的自律”,自律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尤其是那些渴望成功的人。不幸的是,仍有很多人不屑地视自律为自虐,其实,若想达成人生目标,自律为实现自我欲望的一种自然的先决条件。


3、 学会对自我负责


从出生开始到长大成人,我们的监护人也逐渐由父母转变成自身。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存在负责,需要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负责,需要为自己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负责,这是我们立足社会、勇敢实现人生理想的前提。


4、 学会自我保护


当别人对你感到不解,对你产生疑问之时,你有权利维护自己的价值和情感,就像爱因斯坦一样,坚定地维护自己的信念,这是你获得认可的一个基础。


无条件自尊的培养是不断完善的终身过程,每一次的提升都会对我们自身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 随着我们慢慢地成长,多了一些良好的自我评估,对自己的接纳也越来越多,内心就会变得更强大些。


当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宽心忍性、知足乐观”之时,我们自然就进入了无条件自尊的境界啦!


···


作者 | 玲珑姐,教育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情感、婚恋类心理咨询五年,资深情感咨询师。 善于运用情感角色定位分析、情商个性化提升策略、情感自疗伤自治愈方法、二次吸引等有效方法,擅长维护稳定的长期关系、提高异地恋成功率。公众号:恋爱成长学会,I D:lianaichengzhang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