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官方认证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16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2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刚刚,DeepSeek放出重磅论文!梁文锋亲 ... ·  3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关注】低至200元!价格“大跳水”! ·  2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明确】减免!名单公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每日毅讯|JAMA子刊:每天一包持续8年内的轻度吸烟者可立刻从戒烟中获益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 公众号  ·  · 2024-11-08 08:00

正文

每日毅讯

+


人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戒烟可以带来显著的健康获益。然而,对于不同程度的吸烟者,需要戒烟多久才能取得心血管获益呢?这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之前有报导,65岁才开始戒烟的人,大约可以获得1.6年的额外寿命。然而,对于不同程度的吸烟者,这样的获益程度是否又有不同呢?近期,JAMA Network Open杂志发表了一项基于韩国医保数据库的分析,探讨了这一话题。


这项对韩国国家健康保险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调查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参与者的吸烟持续时间和强度。参与者根据自我报告的吸烟习惯被归类为当前吸烟者、曾经吸烟者或从未吸烟者。吸烟记录每两年更新一次,直到2019年12月,将吸烟状态发生变化或吸烟状态不明确的参与者排除在外。数据分析在2022年6月至12月之间进行。主要终点是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和风险比(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中风和心力衰竭的复合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共有5,391,231名参与者入组(39.9%男性;平均[SD]年龄,45.8[14.7]岁;853,756名[15.8%]当前吸烟者,104,604名[1.9%] 曾经吸烟者,和4,432,871名[82.2%]从未吸烟者),他们被平均随访了4.2[4.4]年。当前吸烟者的中位(IQR)基线累积吸烟量为14.0(7.5-20.0)包年(PY),曾经吸烟者为10.5(5.3-20.0)PY。曾经吸烟者的中位(IQR)戒烟持续时间为4(2-8)年。无论是否继续吸烟,吸烟与CVD发生之间都存在剂量依赖性关联。与当前吸烟者相比,吸烟累计量小于8 PY(轻度前吸烟者)的曾经吸烟者在戒烟后10年内CVD风险显著降低,与从未吸烟者的风险相似。相反,至少有8 PY(重度前吸烟者)的曾经吸烟者CVD风险下降速度比轻度曾经吸烟者慢,需要超过25年时间才能使残余的CVD风险消失。



毅讯点评

本研究通过对韩国医保数据库539万参保人员的分析发现,韩国整体吸烟率在15.8%,有1.9%的成功戒烟人士。吸烟累积量在8包年(也就是如果每天一包烟,就是持续8年的吸烟量,每天半包就是持续16年的吸烟量)的轻度吸烟者,可立即从戒烟中获得心血管风险的降低。然而,对于8包年以上的重度吸烟者,需要持续戒烟25年以后才能带来心血管获益。由此研究我们可以建议8包年以下的吸烟者,应该立即戒烟立即获益;而8包年以上的吸烟者即便戒烟了,也基本可以等同于终生吸烟的人士了,戒烟可能带来的获益会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在给支架术后的患者进行冠脉复查时,特别关心患者的糖尿病情况和戒烟情况。很多换着说现在很少吸烟了,每天也就1-2支。其实吸烟带来的危害是在长期累积的,只要仍然吸烟就无法获得心血管风险的降低。而且一旦吸烟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戒不戒烟其实也就那一回事儿了。所以立即停止吸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825743#google_vignette


本文技术观点不代表CCI观点


作者简介

张毅 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2023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