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社长向大家安利了一部天才少年
哈维尔·多兰
自编自导自演的高分处女作
《我杀了我妈妈》。
后台有许多留言表示喜欢这个导演
到不可自拔。
既然大家辣么喜欢他,那么今天社长就来说说他另外一部
极富野心和史诗风的作品
:
▼
《双面劳伦斯》
听到这个片名,是否一下子就想到了什么
“双重人格”、“
精神分裂
”
?
其实不然,海报上的那位美女是个男人,
但他坚持认为自己应该是个女人。
他就是属于世界上一个极其稀薄的群体——
变性人。
夹在青春期荷尔蒙爆发的《我杀了我妈妈》、《幻想之爱》和几近让人压抑窒息的《汤姆在农场》之间,
《双面劳伦斯》像是一个舒缓、雅致的伸展
,也是目前社长认为多兰导演的影片中最精彩的一部。
影片用整整168分钟,讲述了
一对“特别”的情侣长达十年的爱情长跑。
两人之间的关系从
热恋、动摇、变质,最后到灰飞烟灭。
一对深爱的情侣因为其中一人的变性而分崩离析,无法挽回。
女主很爱她的“男人”,
但她需要的是一个“
真正
”的男人。
▼
影片的开头像极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道路上的所有人都对一个特别的女人投以奇怪的目光。
不同的是,《西西里》那些道貌岸然的绅士和妇女们透着欲望和嫉妒。
而《劳伦斯》里更像是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以感受到的,
看小丑或是质疑的目光。
这个故事发生于八十年代末,
男主劳伦斯本是个
受人尊敬的大学老师
,被许多女生暗恋,更有诗集作品出版流传。
她的女朋友
弗蕾德
在剧组工作,性格奔放,聪明干练,有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
两人不仅在生活中是对和谐的好伴侣,
在精神世界上也有着天衣无缝的默契。
(喜欢把脏衣服倒在对方头上,真有意思)
可在劳伦斯35岁的某一天,他如梦般初醒般,
觉得自己本该是个女人,却被囚禁在一个男人的身体中。
他实在无法忍受自己的苦痛,就像快要窒息一般,
毅然决定向弗蕾德吐露出自己的心声。
并开始逐渐改变自己的穿衣风格,开始学着化妆美甲。
明明是第一次给自己刷睫毛涂口红,
可他却娴熟地仿佛天生就会一样。
穿上裙装,踩着高跟鞋走起路来自带着几分妩媚和柔美。
作为边缘群体中的一部分,跨性别者是比同性恋者更稀有的存在。
然而,
大部分人都很难接受自己爱的人成为变性人的事实。
就像女主弗蕾德,在她得知自己挚爱的劳伦斯其实是个隐藏多年的性别认知障碍的时候,
这股强烈的冲击差点让她崩溃。
她坚定不移爱了多年的男朋友,
却认为自己是个女人,甚至憎恨自己的身体……
“过了这么久你告诉我,我爱你的那些原因,都是你讨厌自己的原因对吗?”
好像过去的一切其实都是假象,所谓的爱情更需要被重新定义。
不仅是
弗蕾德
,看到这里大概每个人都会产生疑惑:
如果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男人还是女人,那么他爱上的另一个,
究竟是出于爱情还是友情?
《丹麦女孩》里,小雀斑饰演的画家艾纳,异装之前并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个女人,对于妻子格尔达的爱可能是出于一种蒙昧。
而劳伦斯的爱也有欲望的基础,
并非假象或敷衍。
艾纳较为不幸,因为年代太早,他为回归女人的梦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然而劳伦斯虽不必付出生命,
但这一路心灵的折磨也够他消受余生。
跌宕,失望,容忍,绝望和纠缠。
▼
弗蕾德一开始
无
法割舍自己对
劳伦斯
的爱。
在他开始第一次女性化打扮的时候,还故作镇定,
帮他买女士假发,在商店里说服自己的母亲和姐姐。
经过时间的考验,她发现自己实在无法打心底的
接受这个“
奇怪
”的设定。
她想要离开这种畸形的感情,
离开这个被全世界看不惯的男人。
于是他们互相开始了新的生活。
弗蕾德怀过他的孩子,猜想这个小baby在这个世俗里或许会因为自己父亲是个变性人难以幸福的成长,
竟狠心打掉。
似乎是为了弥补缺失,她嫁了一个温柔平淡的丈夫,
温柔平淡的活在世上。
劳伦斯则找到了
自己的同类
和一个
不在乎自己是变性人的女友
,边吃药边写作,等着时机成熟好动手术
变成一个真正的女人。
但这两个人对对方的思念都一直无法从脑海中抹去。
他们何尝不想在一起,每次相遇,再尝试,都觉得最后那一步
犹如撕开伤疤一样全是疼痛。
他们的每一次见面,
感情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割舍不下的感情背后,
弗蕾德
明白了自己不可能为了他放弃现在的生活
,而劳伦斯
也不会为了她变回一个真正的男人
,因为那样他会更加痛苦。
曾经一直计划想要去旅行的岛屿还是去了,但是已经不一样了,也就没有最初的意义了。
那一场戏的画面很美,而夜晚的争吵和弗蕾德一人醒来苍白的早晨却
将气氛急转直下。
他们都知道,
他们已经不是曾经的他们。
爱情脆弱无力
,无论劳伦斯是变性人还是被整个社会的大流所抛弃,
弗蕾德
强行骗自己的心绝对还是会输给世俗的压迫。
无法接受就是无法接受,只要有这个坎儿在,再怎么硬扯也是不合适。
分道扬镳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她走在落叶里,一切都随风而去,
心里还是会悸动但只能选择放弃。
整部电影就像一场色彩的实验,
又像一本无比漫长念念叨叨的日记。
对劳伦斯来说,变性是生存的前提,是令他在水底闭气30年终于呼吸的第一口氧气。
然而劳伦斯只是决定了自己的性别,
他没想过变性后的人生。
他更没有想过,要用十年来验证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弗蕾德的感情。
▼
尽管这是一个非常明晰的变性人的故事,
但多兰显然没有一点要开宗明义的意思。
多兰有着很大的野心。
他在知道这个故事取悦不了大多数观众的情况下,
竟还放任自己在片中展现他的自我意识和极其明显的个人风格。
首先他根本不在乎片中的
主演是否脸蛋够好。
如果说男主角的长相算是清秀一般,那电影中其他主角的颜值
真的没有可圈可点的了。
特别是女主角,在片中的形象犹如抱着长棍面包回家的家庭妇女,
眉眼粗野,身材浑圆。
女主的妹妹虽然五官大气,但由于过于锋利而不够妩媚。
其他男性角色就更加不用说了。
所以毫无疑问,多兰要向观众表达的重点就是
一份不同寻常的爱情。
他自己也说过要像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看齐,在不平凡的爱情中
提取一些“天
空之上
”永恒的东西。
他放射着奇异光芒的野心也正如他还在找寻的“冰山”,正悄悄浮出水面。
他有的是坚定而非自信,一步一步的探寻自身的潜力,
而非一味的玩弄和颠覆。
(他在电影中也客串了几秒)
他对于
时尚的理解、画面结构、配乐融入
,都完全自成一派。
以至于了解他的人一看这部电影,就知道是他的作品。
他能把整部电影制作成
一场色彩的盛宴。
其中的女性角色,包括劳伦斯变装后妆容和服饰,让观众相信说着这个暗沉故事的人,
绝对有着嘉年华般狂野的内心。
他甚至摒弃了主流审美,采用
4乘3
的复古画幅,让电影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窥视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