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的关键平台。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开发区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其改革创新尤为迫切。通过
创新管理体制、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等措施,开发区有望在新的发展阶段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笔者梳理过往27个省市自1989年以来的开发区管理条例,重点对
2024年颁布的《福建省开发区管理办法》《湖南省开发区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
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分析了开发区在主管机构设置、管理体制、管委会和公司的职能定位等方面的最新表述,通过条例的分析,寻求开发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为开发区产业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推荐阅读:
一文看懂开发区如何推动“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
)
主管机构
《福建省开发区管理办法》规定
省人民政府商务部门
负责全省开发区的综合协调、指导和管理工作。湖南省提出
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
是全省开发区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开发区统筹协调、综合评价等工作。《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确定了
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
在开发区管理中的牵头作用, 负责开发区统筹布局,开展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等工作。
主管机构的设置上,湖南省和河南省均明确了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的统筹管理职责,而福建省则由省人民政府商务部门牵头,展现了不同地区的管理特色和协作机制。但三个省份均强调了开发区管理机构是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依法赋予其对所管理的开发区的经济管理权限。
管理体制
福建省鼓励
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开发区公司化管理模式,通过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不断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
湖南省重点提到要持续创新开发区规划、管理、建设、运营机制,有序推进政企分离、管运分开,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精简机构设置。河南省通过立法固化“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模式和“三化三制”等改革创新经验,明确了管委会和公司各自的职能定位。
尽管三个省在明确界定开发区管理体制方面表述不同,但都表达了开发区应当推进
“管委会+公司”运作模式
的意思,打造“小管委会,大公司”,从而实现“政府+市场”的共治。
管委会职能定位
福建省指出开发区管委会作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行使经济社会管理权,包括编制开发区产业规划、制定招商引资政策、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等职责。湖南省强调开发区管委会应当统一管理职能,包括发展、建设和产业规划、土地开发管理、招商引资平台的搭建、财政、环境保护等。河南省明确界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开发区“管理机构加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管委会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包括政策制定、发展规划、行政审批等,同时强调开发区管理机构有权限自行组建或通过公开选拔机制挑选运营管理机构,以提高开发区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和国际化发展水平。
总结来说,
三个省份在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责上有着共同的认识,即管委会应当作为政府的延伸,更多承担的是管理职能,统筹开发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和运营服务。
国资公司职能定位
福建省鼓励开发区管理机构与开发区运营企业分开运作,开发区运营公司受管委会委托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以及园区开发运营等业务。湖南省未特别强调国资公司职能,但鼓励开发区将设计、建设、招商、运营和服务执行逐渐下沉至市场主体,同时鼓励开发区内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和企业化管理,以提升开发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河南省明确界定开发区内国资公司作为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市场主体,承担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园区运营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责。
三省条例表明开发区内国资公司应当充分贯彻管委会部署,发挥市场优势,从事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运营服务等各项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化经营能力。
(
推荐阅读:
“管委会+公司”改革下,开发区平台公司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
产业布局
福建省开发区管理办法明确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提升产业集群,强调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等高端产业的支持力度。湖南省鼓励开发区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在绿色低碳方面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改造和节能降碳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用低碳技术与设备,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河南省提出要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的支持,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竞争力的提升;同时统筹推进开发区企业智能化改造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鼓励开发区建设智能工厂和零碳园区。
在产业发展方面,三个省份政策指向一致,
明确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和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产业发展,鼓励开发区绿色低碳和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
管委会运行机制
在运行机制方面,福建省鼓励开发区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和薪酬制度,支持开发区按照规定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制、绩效考核制。湖南省开发区条例在开发区人事、财政、薪酬、派驻机构和市场化运作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在用人方面,湖南省支持开发区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人才依法有序流动,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探索实行岗位聘任制、竞争上岗制;在绩效薪酬方面,支持开发区实行可量化的绩效考核和差异化的薪酬分配。河南省提出要在开发区推行领导班子任期制,除领导班子以外成员实行全员聘任制,推动人员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同时规定开发区管理机构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可以互相流动。
总结来看,三个省份均鼓励和支持开发区能够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优化薪酬制度,
倡导实行岗位聘任制和工资绩效薪酬制,从而选拔和吸引优秀人才,提升开发区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和提高开发区整体工作效率,促进开发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债务管理及投融资
福建省开发区管理办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开发区政府性债务管理,保持与财政管理体制相适应;在融资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开发运营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湖南省鼓励将开发区实现的本级财政收入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支持开发区滚动开发建设;同时健全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支持商业银行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来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发布的开发区促进条例也明确提到通过支持开发区运营公司上市和发行债券来筹措资金,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来支持开发区发展。
三个省份的开发区管理办法都体现了开发区对区域内企业的债务管控和资金支持的重视,但在具体的实施策略和重点上有所差异。
在支持企业融资方面,福建和河南支持开发区内的企业通过上市和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在鼓励金融机构参与上,湖南和河南省鼓励商业银行在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以促进开发区的金融发展。在债务管理方面,福建省强调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重要性,要求与财政管理体制相适应,而其他省份没有明确提及这一点。
通过分析最新发布的开发区管理办法,可以对开发区未来的改革方向略窥一二。
一是强化管委会的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
未来管委会积极瘦身,剥离社会管理职能,聚焦在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建立完善政策体系及行政审批等核心职能上,将区域建设、招商、运营服务等是职能下沉至开发区内国资公司。
二是国有企业将在市场导向的运营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实现其战略价值最大化。
开发区国资公司作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总抓手,承接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运营服务等职能,结合开发区产业定位积极服务好开发区产业发展,同时围绕主责主业探索拓展自身业务,增强造血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引领开发区基础设施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同时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生态友好型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鉴于此,开发区国资公司应着眼于未来,优先发展数字化与绿色低碳领域的产业链整合,涵盖高端智能制造、智慧园区运营、可持续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以及碳资产的综合管理等前沿业务,以实现产业的创新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推动开发区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
未来开发区将专注于培育和发展具有创新驱动力的产业集群,通过战略性增强对科技先锋企业、高端技术企业以及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与布局,以此激发区域经济的新动能和增长极。这些新兴产业的集聚将为开发区国资公司提供了广阔的资本运作空间,国资公司可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参与资本市场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实现资本增值并优化现金流结构。
五是不断优化选人用人机制。
开发区将实行岗位聘任制和工资绩效薪酬制,以此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国资公司也应当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薪酬绩效评估体系,加大市场化招聘力度,吸引和选拔具有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总之,开发区国资公司应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紧密围绕改革创新的方向,精心策划和实施战略布局。围绕开发区未来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完善法人治理架构和组织架构,不断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开发区的繁荣与进步作出更为积极的贡献,将开发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