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绿发会
生态环境领域新鲜资讯,生态文明研究深入分享,一线志愿者信息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绿发会

自然不需要治理,要治理的是对自然的破坏!| 周道生态文明(第259讲)

中国绿发会  · 公众号  ·  · 2023-08-26 19:34

正文




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结合对“水”的自然状态的尊重及如何科学治理,以及“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的对比,对如何讲明白、说清楚生物多样性科学做出指导。


我们来看“环境治理三公理”和“生态恢复四原则”。现在涉及环境工程的课本内容,很多都是在讲如何用化学的方法去处理水、土、渣,这样的教科书和教育培训基本都从工业文明时代发展设定而来的。在生态文明时代,继续这种教育思路是不恰当的。应该把“三公理”和“四原则”纳入到里面。因为自然是不需要治理的,要治理的是对自然的破坏!



爱心助力


比如对太湖的治理,一些河流、湖泊自然形成的特征和属性,这些自然的产物是不需要治理的,需要治理的是生活污水、生产污水等未经处理就排到太湖的这些破坏自然的行为。应该在这些污水排向自然之前就对其进行治理,这是生态文明时代一个原则性的改变。


再比如,环境工程治理的时候,什么要治,怎么治?治到什么程度,也是要有公理遵循的。内蒙古的岱海水质检测出氟超标,有人认为岱海需要治理,但该治理的并不是岱海,而是人为制造并加重污染的企业。因为自然环境中本身就存在氟,如果不是人为制造的污染物排放到自然中,氟就不会超标,所以该治理的应该是制造污染物的源头。我们不应该去改变自然,我们要改变的是人对自然的破坏。


治理本身是 具有巨大生态代价的,所以,我们用的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充满了生态代价。我们用隐性的生态代价去改变自然,这是不科学的。


还有,我们不要去做“生态修复”,而要去做“生态恢复”。科学家对一些湿地修复后的评估结论是:湿地修复对生物多样性具有破坏作用。甚至很多年之后,修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都不能恢复到自然湿地的状态。包括城市中的植物杀虫,当然虫子多了影响我们的生活是不可以的,但不能过度消杀。比如,一些地方通过飞防消杀的方式控制松材线虫病,过度消杀导致当地的昆虫多样性急剧减少。


数据显示在过去27年中,德国一地区昆虫数量普遍减少75%。这个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是史无前例的,也是非常震惊的。我们在预防虫害的同时一定要掌握这个度,城市中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昆虫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整个生态系统崩溃的一部分。如果城市内大批的打药导致大量昆虫的丧失,进而导致土壤和水中的农药含量增加。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整个人类的生存,迟早会敲响警钟。


生物多样性科学就是这样,真的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场上和角度上来说,我们当前更重要的应该是让野草长、邻里生物多样性以及遵循“环境治理三公理”和“生态恢复四原则”。


(本文根据语音内容整理,未经本人核实。)


整理/Cherry 审/Tammy 编/angel


往期回顾

书籍撰写:如何用鲜活故事溯源生物多样性科学?以HbS为例 | 周道生态文明(第258讲)

以“碳平等”助力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 | 周道生态文明(第257讲)

以人本解决方案应对气候“沸腾”时代 | 周道生态文明(第256讲)
以“堂吉诃德”式执着,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 周道生态文明255讲(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讲话6)
坚持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 | 周道生态文明254讲(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讲话5)
从外卖餐具/电蚯蚓/肉锥案、水质评估等,探究生态环境损害鉴定问题 | 周道生态文明253讲(讲话4)
什么是生态环境损害?错误认知亟待纠正 | 周道生态文明252讲(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讲话3)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丧失速度仍未减缓 | 周道生态文明251讲(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讲话2)
“全球升温两度”为何令人忧心?因为生物大灭绝 | 周道生态文明250讲(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讲话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