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锵锵三人行》停播了。后台有不少留言,让我聊聊。大概大家都知道我是《锵锵》的铁粉吧。
那么,就聊聊。
其实一个电视节目停播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锵锵三人行》的停播,却让很多人不舍。
我们舍不得好东西消失,更舍不得和朋友分别。
我们最舍不得的,是那些消失在我们生命中的时间。时间太虚无缥缈,只好投射到具体的人事之上,比如大白兔奶糖,比如《还珠格格》,比如《葫芦娃》,我们通过这些具体的事物,缅怀已经逝去的年华。
《锵锵三人行》也是一样。如果它只播一年,不会有那么多人唏嘘。令人唏嘘的是它已经和我们一起度过了十九年,而现在,它离开了。
前几天《锵锵》有一期主题聊的是《权力的游戏》,许老师作为资深“权迷”,给小君君解释为什么《权力的游戏》这么好看。其中提到一点,他说最新一季并不如之前的好,但他还是看得兴高采烈,因为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不要以为这种习惯是多么简单的事,正是因为之前剧集的出众,才能把一大群人牢牢抓住,让大家一年一年,一季一季的追下来。
时间是个催化剂。我们喜欢陪伴的感觉。所以《哈利波特》对很多人来说不只是一个魔法故事,更是自己最珍贵的成长经历,有些人是看着《哈利波特》一年一年长大的,哈利和他的生命有了某种更深刻的连接。这是后来一次性看完所有书或电影的人无法体会的东西。
《锵锵三人行》对很多观众来说,也是这样的存在。
02
我是2008年开始看《锵锵》的,当时我18岁。高考结束,前途未卜。浑浑噩噩地在广州番禺过暑假,每天穿梭在城中村,搬货、卸货,无聊、无措。
正是那时候我发现了《锵锵三人行》。它和《开卷八分钟》挨着,每天中午十二点之后重播。
我也不知道是如何产生了兴趣,就这样看上了。
后来想,最吸引我的,一直都是那种谈话的氛围,一般电视节目里的拿腔拿调在这里给取消了,他们谈什么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谈的这个状态。
老实讲,当时这个节目我看得半懂不懂,很多新闻背景不知道,知识背景更是差一大截,许多问题在窦文涛、梁文道、许子东等人的掰扯之下,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角度,原来可以这样思考。
对我来说,《锵锵三人行》着实扮演了一个启蒙者的角色。
它让我发现了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王蒙、许子东、査建英、梁文道、马未都、马家辉……这个名单可以拉得很长很长,他们每一个人都不相同,正是这些不同让节目变得丰富。
它也让我发现,深刻的交流是有乐趣的。日常生活里的八卦、工资、工作、房子,话题干涸得几乎让人窒息。但在这个节目里,你会看到很多日常交谈里不会出现的话题,而他们总是有办法从话题本身聊到话题的背后,向你展现出思维的乐趣。
也许,一个聊天节目对社会的贡献无足轻重,但它肯定还是影响了很多人的。至少,我就是在这个节目里学到了互相的尊重,得体的倾听,不极端的立场,永远怀疑自己可能是错的,坦诚,自我要求……
看得久了,还从节目的边角料里,看到友情,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以及生活的多种可能。
03
看《锵锵三人行》九年,我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上大学、毕业、工作、辞职、写文章、出书,慢慢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锵锵三人行》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节目,还有节目中的人带给我的人格力量。因为知道梁文道、马未都、许子东、窦文涛这样的人存在,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才不会那么那么无措。
《锵锵三人行》是停了,但《圆桌派》应该还会继续下去的。就像《开卷八分钟》变成了《一千零一夜》,他们仍然走着自己的路,做着自己的愿意做的事情。
我们也是。
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最终,我们还是会告别的。但是一路上,我们一起度过了这么多好时光。已经很幸运了。
感谢和《锵锵三人行》有关的日子。
PS.曾经还想,如果以后有机会能上一次《锵锵》就太好了。现在看来这愿望不可能实现了。
PSS.《锵锵》停播并不奇怪,奇怪的是现在微博搜索“锵锵三人行”无法显示结果。不知道是什么鬼。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看《锵锵》的?
-the end-
-也许你还想读-
许知远和罗振宇聊了2个多小时,这些问题你怎么看?
看罗振宇罗永浩4小时《长谈》有感
《康熙来了》再见!
为什么《圆桌派》的观众老骂蒋方舟?
- 魏小河 -
一条未知终点的河
从 读 书 开 始
尝 试 不 粗 糙 的 生 活
- 不止读书-
魏小河出品 微博 豆瓣 知乎 @魏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