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传播优秀文艺思想,推进文艺思想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院闲聊  ·  韩国姓金和李的人为何特别多?朴姓哪来的? ·  15 小时前  
小院闲聊  ·  韩国姓金和李的人为何特别多?朴姓哪来的? ·  15 小时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总台央视】激情亚冬 逐梦冰雪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杜维明|《儒家人文主义:修身与道德共同体》讲座合集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8-07 15:03

正文

本文为杜维明先生1996年在哈佛大学开设《儒家人文主义:修身与道德共同体》(Confucian Humanism: Self-Cultivation and Moral Community)的课程录像合集。

HARVARD UNIVERSITY PAINE HALL

2月1日,在哈佛大学授课。1996年,杜维明先生(后文简称先生)在哈佛大学开设 《儒家人文主义:修身与道德共同体》(Confucian Humanism: Self-Cultivation and Moral Community) 的课程。授课地点在潘恩大厅。[1]该课程属于“Moral Reasoning”(道德观念),是哈佛五类核心课程(core course)之一,选修人数多达500余人,选课学生专业范围广泛、男女比例均衡,具有一定代表性。[2]在1980年代,先生曾经讲授《文化中国》以及“稻田(Rice Paddies)”[3]系列的《中国思想史和哲学》课程。

2月6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二讲。 参考阅读文献W.C.Smith和先生合著的《世界宗教》World Religions 和《我们的宗教》Our Religions。

2月8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三讲。

2月13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四讲。 先生认为儒家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社会伦理、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一种学术传统、当然也是一种生命之道。儒家的实际意义是学术传统,一个儒者意味着是学者或者现代语境的知识分子。

2月15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五讲。 儒家的金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复杂多元的现代社会之共存的最低要求。儒家的金律是一种被动的表达,必然需要一个主动的表达来完备,这个主动的表达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2月20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六讲。 讲授《论语》。参考书是芬各莱特的《即凡而圣》。

2月22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七讲。 讲授《论语》。讨论智与仁的关系。

2月27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八讲。 讲授《论语》。引用爱德华·希尔斯的观点,孔子是现代公民社会的祖先,按照Civil 的训诂三义,孔子是文的不是武的,是民间的不是官方的,是文明的不是野蛮的。权威的两种理解,权力带来的或者说服力带来的权威。

2月29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九讲。 讲授《论语》。主题为自我转化,如何使得一个具体的经验的人同时具有抽象的普遍的价值,从而在有限的时空中实现无限的精神价值。人的结构化的限制(Limitation )恰恰是实现仁的自我转化的动力。

3月5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十讲。 讲授《孟子》。孟子以仁义(礼智)十字打开孔子的仁。自十一世纪,《孟子》升格成为经书,儒家转化成为“孔孟之道”,在中、日、韩、越等地区获得发展。

3月7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十一讲。 讲授《孟子》。主题为“心(mind and heart)学”。

3月12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十二讲。 讲授《荀子》。主题为“儒家之道的多样性:礼”。

3月14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十三讲。 讲授主题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3月19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十四讲。 讲授主题为“诚”(《中庸》)。

3月21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十五讲。 讲授主题为“万物互联互感互通”。

4月1日,春季假期后,继续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十六讲。 从这一讲开始,连续六讲是有关始于十一世纪、迄于十九世纪的“新儒家”。本讲在介绍儒家三期说以后,讲授主题为“朱子·敬”。参考文献 Learning to Be A Sage :Selections from the Conversations of Master Chu, Arranged Topically edited by Daniel Gardner and Michael Kalton’s[4] translation of  Yi T’oegye Ten Sagely Diagrams.贾德纳[5]编写的《学以成圣:朱子语类(按主题)》和Kalton翻译的李退溪的《圣学十图》。

4月4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十七讲。 讲授主题为“朱子格物学”(《大学》)。

4月9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十八讲。 讲授主题为“孝”(《圣学十图》)。

4月11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十九讲。 讲授主题为“儒家的伦理智慧·权利与义务”(《圣学十图》)。

4月16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二十讲。 先布置作业assignment, 讲授主题为“关联性与存有的连续性视域下之恻隐之心”。

4月18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二十一讲。 新儒家最后一讲,讲授主题为“道德观念与宇宙论”。

4月23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二十二讲。 讲授主题为“东亚崛起的文化内涵”。

4月25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二十三讲。 讲授主题为“在东亚儒家视野下重新思考现代性”。引用赖肖尔。

4月30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二十四讲 (前面50秒视频阙如)。讲授主题为“儒家与人权”。

5月2日,在哈佛潘恩厅,讲授 《道德观念•儒家人文主义》课程。第二十五讲(终讲)。 讲授内容为本课程结语,《伦理观念•儒家知识分子》。

先生宣布期末考试事宜,一共十道题:

1、孔孟荀的政治思想之探究;2、儒家普世伦理与传统精英主义;3、孟子的宗教性包括心、天和礼的讨论;4、儒家之学,所学为何;5、朱子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之辨;6、李退溪的敬与修身以及与朱子之比较;7、论天;8、儒家的自我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以Geertz为例);9、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0、东亚现代化暗含的儒家意义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