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要紧,因为一般都是摔的。
生活中谁还没个磕磕碰碰?毕竟丁当一直都是摔着摔着就……摔习惯了。
虽然摔伤了没啥不光彩,但总是会留下一块乌青,那么问题来了:
一般人就算受点小伤「青一块紫一块」,过不了多久就会好(肠子除外)。
但有些人像「瓷娃娃」一样,轻轻一碰就乌青,甚至是悄无声息就乌青……那可能会出大问题。
这可不是丁当说的,是医生说的,不信你来听听。
● ● ●
一碰就乌青,
为何这么「脆」?
乌青只是看起来又乌又青,实际上是血管破了但皮没破,血细胞跑到皮肤下面形成的。
正常人具有非常精密而又复杂的止血系统,构成了身体的「应急防御体系」:
-
血管:
人体的血管好比河堤,血液好比河水。河堤坚固,水就没法跑出去。
-
血小板:
血小板就像是砖块,当血管破裂时,它们会快速聚集到缺口处,封堵漏洞。
-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好比水泥,它们能够将血小板紧紧粘附在一起,砌
成坚硬的堤坝,避免出血。
一般情况下,受伤时身体便会启动这套「应急防御体系」,所以不会出太多血。
如果损伤较大,应急防御体系没来得及充分止血,血管中的血液就会有一部分进入到我们的皮下组织,这种皮下出血便成为了我们看到的乌青。
所以对于正常人而言,只有碰撞的力度足够大,对毛细血管产生足够破坏时,才会出现乌青。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 ● ●
一碰就乌青,
该怎么办?
虽然很多电视剧会把乌青、流鼻血之类的症状作为绝症的引子,但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真的很低。
当你发现乌青时,可以通过这 4 个步骤判断要不要去医院:
-
回忆:
是否有碰撞过;
-
再回忆:
是否近期有频繁发生乌青现象,是否服用特殊的药物;
-
观察:
乌青的大小、形状、部位、分布等特点;
-
再观察:
除了乌青,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
如果在观察过程中,你发现除了乌青还有以下情况,就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
-
时间短,部位多,范围大:
短时间内出现多处乌青,或是乌青范围逐渐扩大,难以吸收;
-
伴有其他不适症状:
发热、关节疼痛、皮肤瘙痒、腹痛、血尿、大便发黑、鼻出血、头晕乏力、皮肤发黄等;
-
小时候发生过且有家族史:
少年儿童自幼出现轻伤后大片乌青或皮下出血,且亲戚中有同样情况,要当心是血友病;
-
长期吃预防血栓的药物:
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服用此类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华法林、氯吡格雷等,而这些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如果服药期间特别容易出现乌青,建议请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 ● ●
这 3 类人「更容易乌青」
1. 血管变脆弱的人
在轻微损伤后就会破损,或者弹性较差无法快速闭合。
如老年人常见的血管性紫癜,就是由于血管弹性变差所导致。
2. 血小板不够用的人
前面我们说过,血管是河堤,如果河堤破了,体内又缺少了血小板这样的「抢险突击队」,自然出血风险会相应增加。
如年轻女性多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是由血小板减少所导致。
3. 凝血因子有问题的人
人体体内的凝血因子种类繁多,各司其职,缺乏其中任何一种因子均会导致出血风险升高。
广为人知的血友病,就是一种遗传性的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一般在幼年就会出现轻伤后出血不止的情况。
● ● ●
乌青不是坏事,但也不要轻视
一般来说,小伤留下的乌青会在 2 周左右被人体完全吸收。
如果你觉得两周时间太长,可以通过前期冷敷(伤后一天之内),后期热敷等方法加快吸收进度。但其他民间疗法,诸如穿刺放血、拔罐等都有不小的风险,切勿尝试。
乌青的轻易出现是一个信号,至少能让我们提高警惕,及时看医生。通过检查医生一般都能找到产生乌青的根源,从而对症治疗,避免更严重的情况。
所以,我们不怕乌青,但也不要轻视它就好了。
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