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开始,我就大量阅读中国现当代名家的作品,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文字、他们的风骨,都曾经令我深深着迷,感叹着“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今天书叔想分享3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中国名家作品。看他们的小说,也许不能当下就给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益,不能让你月入上万或是升职加薪,但他们对人性精准的解剖、对人类共通情感的表达,都能极大引起人的共鸣,让你有更多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那么你们呢?最喜欢哪个中国作家和作品?不妨在留言区和书叔分享。
这是看书有道·夜阑书香为你整理的
第 78 份书单
本期书单主题:中国名家
这本书开头比较难入戏,后面非常精彩,一旦看下去就会着迷。
小说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出延津记”,讲的是一个孤独无助的农民吴摩西,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
下半部分是“回延津记”,记述了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的故事。
出延津,回延津,一去一回,跨越70多年,背后的故事藏着弯弯绕绕的原因,人与人之间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纵观之下,他们其实都在寻找,寻找一个能与自己说得着的人,摆脱内心的孤独苦闷。人生得一知己,难矣!
精彩书摘:
杨百顺他爹是个卖豆腐的。别人叫他卖豆腐的老杨。老杨除了卖豆腐,入夏还卖凉粉。卖豆腐的老杨,和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是好朋友。
两人本不该成为朋友,因老马常常欺负老杨。欺负老杨并不是打过老杨或骂过老杨,或在钱财上占过老杨的便宜,而是从心底看不起老杨。
看不起一个人可以不与他来往,但老马说起笑话,又离不开老杨。老杨对人说起朋友,第一个说起的是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老马背后说起朋友,一次也没提到过杨家庄卖豆腐也卖凉粉的老杨。但外人并不知其中的底细,大家都以为他俩是好朋友。
男主角池大为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大学生,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浓重的理想主义氛围里度过了八年大学生活,意气风发,仿佛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毕业后他又作为第一个硕士被省卫生厅马厅长点名要走,直接进入政治漩涡的中心。
在这个小小的卫生厅里,在这个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官场游戏规则里,池大为经历了由对抗到退守直到投降的心路历程,这个历程使他由一个满头棱角壮怀使命的质朴青年,磨砺成内心坚硬干练狡黠的官场红人。
这一整个蜕变过程是惊心动魄而又漫长得残忍的。在炎凉冷暖的人情世故里,一个鲜活的人怎样坚持,坚持到悲哀地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在这个自觉崇高的坚持里越来越无能为力越来越无法坚持。
精彩书摘:
不知不觉你就进入了某种氛围某种状态,在扭曲中失去了被扭曲的感觉,而内心的那种坚挺就像黄瓜打铜锣,去了一截又一截。
很多人在悠闲中失去了体验他人痛苦的能力,他们对别人的痛苦能够保持那样平静的心态。
原则如果可能因个人的理由而变通,就不是原则。沉默不仅是对良知的压抑,简直就是对自尊心的挑战。
一个聪明人应该不做瞎子聋子,但要做哑巴。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许多军人携家属逃难到了台北,住在眷村,成了漂泊在台北的外乡人。几十年后,他们多半是中年老媪或白发苍苍的七旬老人,往昔对比间,有无限的沧桑悲凉。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写的正是这些人。他们有的是随军家属,有的是旧上海的头牌舞女,有的是昔日的国民党军官,辗转流落到台北以后,年轻时的风光不再,只剩了平淡、琐碎和英雄陌路的悲慨。
白先勇喜欢男执女笔,以女性的第一人称叙事,擅长描写人物的衣着、神态和心理,写得非常细腻到位,像《霸王别姬》里的反串旦角,柔情似水。整个小说集读下来,有一种淡淡的历史感萦绕心头。
精彩书摘:
那晚月如第一次到百乐门去,和她跳舞的时候,羞得连头都不抬起来,脸上一阵又一阵的泛着红晕。当晚她便把他带回了家里去,当她发觉他还是一个童男子的时候,她把他的头紧紧的搂进她怀里,贴在她赤裸的胸房上,两行热泪,突的涌了下来。那时她心中充满了感激和疼怜,得到了那样一个羞龈的男人的童贞。一刹那,她觉得她在别的男人身上所受的玷辱和亵渎,都随着她的泪水流走了一般。
点击阅读原文,来书叔的小店逛逛,找到属于你的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