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行业研究报告
"订阅本号
,以便随时来访。
新经济浪潮下的城市战争,其核心战场不再是大港口、大机场等硬件基础设施,而在更高技术含量的人才争夺战上。武汉这个时候喊出留住百万大学生,是对自己核心优势的深刻理解,也是对时与势的准确把握。
武汉求才若渴的声音,北上广深的朋友们听到了吗?
PS:免费索取报告,请关注“行业研究报告”下方菜单栏“我要报告”项;投资、理财、研修,请关注下方菜单栏“我要投资”项;IPO咨询、BP报告定制,请关注下方菜单栏“我要合作”项。
来源:孙不熟 城市战争(ID:sunbushu123) 武汉慧生活
武汉求才若渴的声音,北上广深的朋友们听到了吗?
种种迹象显示,武汉正在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争夺战,请看这几个动向:
2017年2月,武汉正式提出力争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
2017年3月,武汉推出专项政策解决留汉大学生住房难问题,宣布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一个月后,武汉、成都、长沙、合肥、南昌等5省会城市在武汉召开联席会,就自由职业者和在校大学生自愿缴存使用公积金等议题达成合作行动计划。
2017年4月,武汉正式成立“招才局”,将招才引智列为“一把手工程”,并聘请陈东升、雷军等16名知名企业家为“招才顾问”和“招才大使”。
2017年4月,武汉大力放宽大学生落户条件:毕业3年内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凭毕业证即可申请登记为武汉常住户口;毕业超过3年的大学生,只要在武汉有合法稳定住所,与就业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缴纳了社会保险,就可申请落户武汉。
一
5年之内留住100万大学生,这是来自武汉的最强音。100万是什么概念?分别相当于旧金山与西雅图全市人口的1.5倍、1.2倍。也就是说,五年之后,武汉有望在人才规模上再造一个旧金山都不止。武汉对大学生毕业生的拳拳之心,毫不掩饰。
留住100万大学生,可谓戳中了武汉的痛点。长期以来,武汉都是我国的人才输出大市,桃李满天下,却为他人做嫁衣。这座城市拥有79所大学、130万在校大学生,数量居世界第一(也有统计口径认为广州超过武汉),但这座“人才生产大市”就是留不住人才。以2014年的数据为例,武汉市在该年的应届毕业生达到30万,但只有10万留在武汉就业,其他2/3基本上都流向沿海地区。
这些流失的人才都去了哪里?蚂蚁金服在2015年做过一个很有针对性的大数据报告——《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在这份报告里,武汉的人才流失现象令人震惊。报告显示,在前五大热门的跨省就业迁移路线中,分别分别是武汉到深圳(第一),武汉到北京(第二),长沙到深圳(第四),武汉到广州(第五),哈尔滨到北京(第五)。前五名中,武汉出现了三次,而且均是人才流出方!
“武汉到深圳”成为中国最热门的大学生跨省求职路线,毫不奇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如果不是武汉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今天深圳的辉煌会大打折扣。以深圳最成功的科技公司华为为例,该公司相当比例的员工以及多个高管都来自武汉的华科大,在知乎上有人问“华科对华为的影响有多大?”,论坛上有人说“华科是华为的娘家、华为是华科的东家”。
过去30年,深圳的辉煌,武汉的失落,说明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那就是
留住人才比生产人才更重要,
这大概也是武汉痛定思痛之后决定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的动力。
武汉的这一计划既是对自己的要求,也可以视为对北上广深的一次隔空喊话。过去30年,武汉的基础设施水平、政策支持都与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今时不同往日,经过最近十年的跨越式发展,武汉的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城市的居住品质有了明显的改善,武汉在吸引人才上是有一定底气的。
除此之外,武汉还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外部条件,那就是北上广深的房价这两年暴涨,导致这些地区人才外流的动力空前强大。安居与乐业不可分割,只能乐业不可安居的北上广深,对广大的90后、00后阶层已经关上了机遇之门,他们对北上广深的情结远不像80、70后那么坚定,他们见多识广,对大城市的利与弊认识的更为深刻……这都是武汉的机遇。
二
当然,五年之内留住100万大学生,平均到每年就是20万,武汉目前每年有10万毕业生留汉,这需要每年新增10万,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武汉是有筹码的。
在这方面,武汉可以立志成为中国的休斯顿。据研究,最近20年美国的人口流动出现新迹象,东部的纽约与西部的加州在人口增长上表现平平,南部的得州成为人口增长表现最好的州,越来越多的纽约人和加州人选择到德州居住,该州最大城市休斯顿也趁机超越芝加哥成为全美第三大城市。
德州的地理位置不如纽约,气候条件不如加州,靠什么在人才争夺战上动摇了纽约与加州的地位?最大秘诀是
税收优惠与低房价
。德州是共和党的大本营,向来秉持低税率政策,平均税负远低于加州和纽约,不仅如此,德州不像纽约和加州那样严格控制土地供应,在这里建造房屋比后者容易得多,其房价也远低于纽约和加州。在房价面前,美国人比中国人更务实,他们的流动性和机动性更强,哪里的成本低就涌向哪里,这也是德州走红的重要原因。
德州在人口战略上的成功说明,在基础设施日渐均衡化的今天,成本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居住成本。目前,武汉的房价和北上广深以及南京、杭州等东部城市比起来,还有很大的洼地效应,这是武汉的机遇,却是北上广深的压力。纽约和洛杉矶的吸引力会下降,北上广深们为什么不会?
三
在这方面,深圳的危机感最强,这座经济至上的城市在高等教育上的短板实在太多。过去一年,深圳与北大、清华、武大、中大等多所名校达成合作,计划在深圳设立分校区,但发展高等教育不像招商引资那样可以立竿见影,它实在需要历史的沉淀,年轻的深圳想追上老牌城市,不是那么容易。例如,深圳计划到2025年建成20所大学、拥有全日制在校生20万,这个数字只相当于今天武汉每年应届毕业生的2/3。
在这个意义上,武汉的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如果成功,就等于在给深圳这样的城市“断奶”,在“人才红利”上睡大觉的深圳准备好这一挑战了吗?
我曾经说过,武汉这座城市最牛逼的基础设施,不是长江,不是高铁,不是机场,而是拥有100多万在校大学生,这为武汉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力资源,就看武汉能不能留住。武汉领先郑州、长沙、合肥等竞争对手的最大筹码,不是高铁枢纽地位,也不是副省级行政地位,而是这100多万在校大学生。
新经济浪潮下的城市战争,其核心战场不再是大港口、大机场等硬件基础设施,而在更高技术含量的人才争夺战上。
武汉这个时候喊出留住百万大学生,是对自己核心优势的深刻理解,也是对时与势的准确把握。
作为一个湖北人,我希望武汉赢一次。
延伸阅读:
武汉超越北上广,列居全国创新能力城市第二!
创新的两大实体:
一为产业与技术,二为人口。本次排名体系主要围绕这两大因素,设立了五大指标因素。
1.武汉是全球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万人高校在校生数,独步全球
武汉是
中国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拥有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7所、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百所,均仅次于北京、上海,居中国第三;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
总数106.95万人居中国第一
。
其中,世界500强的大学,武汉占了四所,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
2.武汉将打造成创新型国家中心城市!——高技术制造业比例不断增加
武汉近年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84%,超过100亿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13家。未来武汉将进入工业化后期,可进行调整,在更多高端制造领域实现突破。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确定武汉等8个地区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武汉再次被推上引领中部直至全国的改革创新排头兵。
去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点名提到了武汉,并提出一项新决定:用两年时间,在10个省市和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武汉是中部唯一入选城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武汉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资源、重大工程和试点示范项目优先在武汉布局。
去年8月,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实施方案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此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0发运载火箭的生产能力,以及年产40颗100公斤以上、100颗100公斤以下商用卫星制造能力,填补武汉星、箭产业空白。
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武汉市将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重点产业,构建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迭代体系。
3.不断地研发投入与改造升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占GDP3.5%
日前,武汉市通过《关于实施“十大计划”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的意见(草案)》。意见提出武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3.5%;争取组建1至2个国家实验室,组建10家世界级产业研发机构,创建1至2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推动“光谷”“车都”升级为“世界光谷”“中国车都”,成为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双核”“双引擎”。
打造“光谷”升级版
建设自由创新区,充分发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作用,破除一切制约改革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打造“车都”升级版
作为武汉市建设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另一“引擎”,“中国车都”将构建面向未来的迭代产业体系,将其建设为全球重要智能制造高地、开放创新国际示范区、产城一体的智慧绿色新城。
大力推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健康食品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实现产业链集群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制造与再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为了促进大学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将武汉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学之城”。
4.武汉被定义为“超大城市”!——城市活力足,常住人口1033万
人口的活力对于城市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素有大江大湖之称的武汉,不仅是因为城市面积之大,还因为武汉人口之多。常住人口达到1033万人的武汉,成为了中部地区唯一的“超大城市”。
另外,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成为了城市人口活跃的主要原因之一
武汉,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高铁网将由“四纵四横”变“八纵八横”!
坐火车能到港澳台!
武汉,全国高速公路枢纽。
武汉在修的武深高速,
将形成一条与京港澳高速平行的南北大通道,
让市民南下又多了一个选择。
武汉新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全国水运“亿吨大港”!
阳逻港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
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的长江沿线港口。
5.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武汉专利发明量年增55%
近年,武汉越来越重视专利工作,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授权数量都呈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武汉市发明专利申请量15065件,同比增长27%;发明专利授权量6003件,同比增长55%,居全国前列。
另外,在2015年发布的福布斯“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中,武汉名列第12位。
2015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
▼
▲此榜单来自于创新指数。
2017年,武汉已获得不少荣耀,
相信未来的武汉将会越来越棒
!
——END——
文章非声明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果您这篇文章很“赞”,请
点击一次底部广告
,这也是支持我们运营的一种方式,行研君在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