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一则不幸的消息传遍互联网 - 中金公司一位30岁女员工因降薪后无力还房贷而跳楼。
对此中金公司回应称:“近日,我司上海地区一名员工不幸离世,我司对此突发事件感到非常悲痛,并向员工的家人朋友表达了深切的哀悼。我司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和员工家属共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妥善处理好相关事宜。”
后来,更多信息流出,我们得知当事人为郑女士,其人生轨迹几乎是天之骄子的路径。
她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成绩特别出色,直接被保送攻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金融学硕士学位。
完成学业之后,顺利进入中金公司工作,2021年就登记为“一般证券业务”,工作中的她专业素养高,能力也很强。
在2016年,她还参加了弗吉尼亚大学“海上学府”项目,102天时间手握七个国家签证到访11个国家15座城市,写下自己航行日志,文章乐观积极,幽默又真实,对未来充满希望。
高学历、中金、年入百万,你很难想象集这些标签为一身的人居然会想不开。
但在金融行业普遍降薪,甚至大量从业人员被要求返还过往奖金和薪资的大背景下,行业内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寒意,中金更是首当其冲。
2023年,中金员工人均薪酬从2021年的116.42万元减至70.04万元,薪酬确实出现了大幅下降。但即使是降薪之后的薪资,也已经远远高出社会平均水平。
对郑女士来说,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可能是她巨额的房贷...
房子已经开始吃人了。
根据网传信息,郑女士在2023年购入位于上海北外滩的一处豪宅,单价15.6万,首付480万,贷款1177万,杠杆拉满。
这使得她月供接近5.7万,一共要还30年。
知情人士称,郑女士的丈夫也在金融行业工作,已经降过薪,而她又怀有身孕,有一定的产前抑郁。今年3月,郑女士便开始出现精神恍惚,产前抑郁加上巨大的还贷压力,成为了压死这位“天之骄女”的最后一根稻草。
郑女士的悲剧之源,来自于错误的决策。
因为如果她通过租房的方式到市场上去租她买的房子,月租也就只有2W左右,这个数字甚至只有月供的三分之一水平
,即使是她和她丈夫遭遇降薪也完全能够hold住,更重要的是,这不占用她的首付,在她不需要的时候很快就可以停止租约,完全没有风险。
我们在往期主题
(更新版)房价见底了吗?
明确说过,只有按照最新的按揭利率水平,在三成首付三十年按揭之下,每个月的月供和这套房的租金差不多的情况下,房价才算跌到位了。
令人遗憾的是,在悲剧发生后,互联网上出现了无数攻击当事人的信息,指责她在高薪的情况下还想不开,那月薪3000的还怎么活,并表示她不值得同情...我反对这样的论调,因为这些声音都缺少同理心,没有换位思考。
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这个社会是一类镰刀对应一类韭菜,韭菜越茁壮,镰刀的力度就越大。
你看到的是中金人人来自名校、人人年薪百万,没看到的是他们也不过是一批茁壮的韭菜,稍有不慎就会遭遇比其他人更大的风险。
我们往期主题(
2024年,怎样继续避坑?
)中谈过的一个明确观点:很
多人的失败本质是来自于曾经的成功
,比如2020前后是房地产、互联网、教培等造富行业的巅峰,之后各自因为不同原因走向了衰落。
在巅峰期,这些行业就有无数成功的从业者充满斗志满怀信心,激进地扩大家庭资产负债表,典型的就是加杠杆买房...然后接下来的两三年是降薪裁员、房价下跌,在收入下降和月供压力下,现金流难以支持、首付也跌没了,一切甚至都不如起点了,这就是典型的成功带来失败的案例。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另一个场景,如果郑女士选择的不是买房,而是买入英伟达微软,甚至只要像存钱一样买入QQQ和SPY,或者哪怕只是把钱存起来,以她的收入能力和本金,我想她现在根本就无所谓降薪,那么她抑郁到想不开的概率至少也会大幅下降吧,
这就是选择大于努力的证明,再优秀的人也逃不开这个基本常识。
但无论如何,并没有人拿枪指着她逼她买房,她买房的决策来自于自己和自己的家庭。
她作为一个如此聪明,并且还置身于中国金融圈头部公司的一线工作人员来说,早就应该看到包括上海在内中国楼市隐藏的巨大潜在风险,不应该犯下这种赌上自己半生财务状况并且结果几乎必输的致命错误。
作为郑女士的同龄人,我身边也有一些和她经历类似的同学朋友,因此我看到她的悲剧就像是自己少了一个同学一样,感到非常遗憾。
真心希望郑女士的悲剧能够引起更多人的警惕,能够早日走出落后传统观念,能够摒弃买房的执念。
至少从2017年起,我在新旧微博公众号最大的两个主要观点其实非常简单明了:一是劝退买房,二是劝买美股。
我不胜其烦地通过各种主题来输出这些观点,但很遗憾,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因为这些观点说我是屁股歪了,是汉奸美狗不爱国。
我后来意识到,很多人是不值得你的任何帮助的,他们就该一辈子活在谎言、失败和痛苦之中,你任何一点想要帮助他们的言行,他们反而会说你是别有目的,给你扣上汉奸不爱国的帽子甚至一有机会就把你批倒批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