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核
电正常运行过程产生
的含氚废水
没有
有效技术进行净化。
核事故产生的含氚核污染水的高效处理更是核污染控制领域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也是影响核电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水精馏法被认为是目前最
为
成熟的含氚废水处理技术之一。然而,由于
水
与
氚
之间的沸点差异极小,分离因子
极
低,
因此
通常需要
显著
增加分离级数才能实现有效分离。这导致
水精馏氚处理技术的
分离效率低、设备
成本高
、
运行
能耗
大
,
从而
难以
实际应用于
含氚废水
的净化处理
。
二、文章简介:
针对这一
问题
,由
王殳凹
教授
领衔的苏州大学放射化学研究团队基于
前期
在环境化学
、
分离化学、防护化学
及同位素化学
领域的系列研究
基础
,提出
了
催化质子交换(
Catalytic Proton Exchange
,
CPE)
-
精馏新分离机制,
将具有快速质子交换路径的
晶态多孔材料
MIL-101(Cr)
与传统精馏填料耦合,构建了
汽
-
液
-
固协同传质体系,突破了传统
水精馏体系中
“
汽
-
液
”
两相同位素交换的热力学限制,实现了
水精馏分离效率的大幅提升,显著降低了水精馏氚分离技术的设备成本和运行能耗
。
近日,
王殳凹
教授团队与
合作者
在
Nature Sustainability
发表了研究论文,
阐述了一种新型的催化质子交换
-
水精馏新技术
用于含氚核废水的高效净化
。
该工作由苏州大学联合中核核电运行管理公司、苏州思萃同位素研究所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日本
CFORCE
株式会社、南京大学、中核四
0
四、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湘潭大学等单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汉洲
教授、博士生
杨钱
、博士生
栾妮
、副研究员
陈黎熙
、博士生
张姝雅
和
代星
副教授为该论文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苏州大学
王殳凹
教授为通讯作者。
三、研究内容:
实验数据显示:
研发的填料理论塔板数达到
35
块
/
米,比同等条件下报道的最优填料提升
94%
,总分离因子提高
2.56
倍;当
处理
3.77×10
5
Bq/L
含氚
废
水时,
使用仅
2.59
米高的分离塔便可将氚化水浓度降至
1500 Bq/L
;在相同高度(
10
米)下,新填料的总分离因子比已知最优填料高出四个数量级。该工作为未来工业级氚分离工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同位素分离领域提供了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方案。
该工作得到了
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延续资助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江苏省科技厅
等
项目
的
支持
。
Authors:
Hanzhou Liu†, Qian Yang
†
, Ni Luan
†
, Lixi Chen
†
, Shuya Zhang
†
, Xing Dai
†
, Aiping Jin, Tianping Wang, Jie Shu, Nannan Shen, Jian Xu, Jia Li, Linwei He, Zhihong Xu, Gen Zhang, Cheng Gu, Hao Yang, Jianyu Chai, Liang Mao, Shikai Guo, Kaiming Liu, Peng Lin, Xiajie Liu, Xiaoping Ouyan, Yuelong Pan, Xueling Zhang, Zhifang Chai, and Shuao Wang
*
Title:
Catalytic proton exchange in water distillation for efficient tritiated water clean-up
Published in:
Nature Sustainability
,
doi:
10.1038/s41893-025-01537-5
感谢您的关注
!
主营业务:
论文配图与期刊封面制作
、
文献解读的科普动画制作
、
期刊论文语言润色与内容指导
。
投稿荐稿、发布招聘、商务合作、业务咨询等,可扫码联系小编,添加请备注:
姓名+单位+需求
。
网址:www.kejiangculture.com
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辑部)、[email protected] (设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