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YottaChain
YottaChain重定义区块链存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视频长天新闻  ·  什么?下周江西最高温27℃? ·  6 小时前  
吉安发布  ·  最高26℃!吉安天气即将大反转!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YottaChain

YottaChain:区块链治理的灯塔

YottaChain  · 公众号  ·  · 2019-09-20 19:37

正文


国家与公司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理念; 公链要想可持续发展而臻“优秀”境界,必须有理念。 理念是优秀公链治理的“脑”,是优秀公链治理的核心与灵魂。


YottaChain(简称“YTA”)一开始就有独特而清晰的核心理念——最专业存储公链。


很多人都以为“区块链存储”是将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上,这其实是误解。 区块链存储是区块链驱动的去中心化存储系统的简称,是以存储为核心场景的区块链应用,是去中心化存储加上区块链的激励, 利用区 块链的激励让更多的节点和用户加入到系统中,从而构建更可靠、更低成本和更大规模的覆盖全球的存储服务。


YTA 从一开始就根据自身在“不可能三角”中所处的位置与价值取向,制订了一个较有特色的理念——最专业存储公链,为日后百链齐举时汇入“公链共同体”交响曲埋下了伏笔。YTA独特而清晰的 理念除却会 深远地影响自身发展,还会自下而上、分布式地引致与其相连的众多子链、侧链及Dapp,形成与其理念、价值取向共鸣的理念,从而形成理念层面的“蜂巢”效应,达成价值共识。


人看脑、公链看理念, YTA 创始团队在发力技术与经济系统层面之前,就赋予 YTA 以独特价值。 作为存储公链, YTA 所追求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存储技术上,实现数据可靠性、数据安全性、服务可用性、存储成本、容灾性等方面核心技术指标对现有中心化存储巨头的全面超越,也体现在公链本身。 YTA 认为一个公链需要同时在技术、商业模式、经济模型和治理结构等四个维度都有完备的设计和实现,才能称得上是专业的公链,


除了确定了独特而清晰的理念,YTA还提出了治理方面的核心理念——Law is implemented by code。


法律是通过代码执行的。


这在崇尚“Code is Law(代码即法律)”的区块链世界,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怎么能让人占据中心位置,而把代码与机器挤兑到边缘、将其沦为工具呢? YTA如此“离经叛道”,难道就不怕被区块链业内人士挤兑到边缘吗?


带着上述疑问,陶庐参照自己对于区块链治理与人的价值等方面的理解,对 YTA 的治理机制做了一次粗略的扫描。


陶庐认为,2019年9月1日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人都是元价值,区块链项目还是必须以人为本,区块链治理也是如此。 因此, YTA 第一版白皮书提出“法律是通过代码执行的”这种治理理念,陶庐不仅认为可以接受,还想在这里略加引申以明其要。


众所周知,人有很多价值维度。 按价值的表现形态,一个人有思想、创意、个体品牌等无形的价值维度; 还有图文影音流、物、各式资产等有形的价值维度。 按信用度,一个人的多维多阶多态信用度决定了这个人在不同维度、阶段与状态下的价值。 另外,还可以根据一个人对生态的贡献度、在线上线下产生的数据对其价值做出评定……


人的价值划分维度还有很多很多以至于无穷,结合量子非定域确定性与纠缠原理,人在不同维度的价值属性,更是呈现出无比复杂的多态纠缠格局。 每一个价值维度、每一种价值属性都有强烈的映射与锚定诉求,因此也导致价值互联格局盘根错节、无比复杂; 而人性趋于自利,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价值最快显示、利益最大化。


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博弈格局下,如何充分规避人性恶的一面,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在善性一面的元价值? 合情合理因而巧妙的通证经济系统是一个要素,但是,更为重要、迫切而且关键的是治理机制。 因为良好的治理机制,是一系列规则与制度的催化剂,是让生态迅速走上正反馈路径的一系列共识的有力保障。


假设一个由无数鲜活生命组成的区块链社区,完全无视人基于价值的诉求,而一味地推行什么“代码即法律”,必然会将那个区块链社区异化成冷冰冰的机器人战区,并坠入混乱、黑暗与恐怖的深渊,难以自拔。


“Law is implemented by code.”则不然,它首先肯定了人对于机器的重要性,其次还有可能比较充分地释放出人在各种维度的价值属性。


如果说理念是区块链治理的“脑”,那么,治理架构就是公链治理的“四肢”。


如何防范少数人(包括但不限于恶人)的黑箱操纵? 怎样激发大多数人的利他性与公心? 元道先生有言——公链的机制,固然是要防范少数人的黑箱操纵,但不应该以“密码学的暴政”取代之。 人的问题,最终要由人来解决。


深以为然。 人机和合是优秀公链治理架构的骨骼。 因为公链治理说到底,就是机治与人治; 而正如上述,人治与机治之间,必须以人为本,以机为辅,切不可假借“去中心化”等名词,而入“唯机治”误区。


人机和合共有三个领域: 人人和合,机机和合,人机和合。 人人和合也许会涉及到效率较高的社交媒体,眼下 区块 链相关微 信群呈现出爆发态势就是明证; 在此之外,有利于大范围分布式协作的各类工具与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有形成链外生态、促成共识、实现“人人和合”的趋势。 机机和合很明显,源于密码学终于密码学。 公链治理的关键性难点是人机和合,是人机规则共享与算法匹配。


YTA 在治理结构方面,可以说有机融合了目前为止所有比较合理的元素。


首先, YTA实行代议制,由全体持币者投票选举设立社区治理委员会,由社区治理委员会来制定YTA的规则。 这就充分保证了人人和合。


其次, YTA设立代码规格委员会、编码委员会、代码颁布委员会,各司其职。


代码规格委员会职责是将社区治理委员会制定的规则转换为产品需求规格。 编码委员会的职责是牵头组织与号召全世界的程序员贡献代码,实现去中心化的编码。 代码颁布委员会的职责是确认研发出来的代码符合需求规格而且没有严重的 bug,签字发行。


代码规格委员会、编码委员会、代码颁布委员会均由社区治理委员会任命,受社区治理委员会管制。


代码规格委员会、编码委员会、代码颁布委员会之间互相监督、制约均衡。 代码规格委员会提交的需求规格如果与社区治理委员会制定的规则不符,不用等社区治理委员会采取行动,编码委员会就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异议。 编码委员会提交的代码不符合需求规格,代码颁布委员会就不会批准,也就不会执行生效。 反之,如果代码颁布委员会想做点手脚,因为代码不是其编写的,也就无法批准发行带有其不轨意图的代码。


综上可知,YTA治理架构的系统应力集中点是代码颁布环节。 这是一个最后把关的环节,必须慎之又慎,因此YTA所有节点最底层都封装了 YTA宪法客户端程序。 该程序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自动下载安装及更新代码颁布委员会多重签名后的程序。 代码颁布委员会成员投票表决、颁布某一代码,是代码自动签名、节点自动更新的充分必要条件。


这就保证了YTA人机和合治理的有效性与完备性。


YTA在治理方面让人佩服的,除了上述理念与架构,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去创始人化。


充分考量了项目一开始就去创始人化的缺陷后,YTA采取了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案: 参照人类社会的君主立宪制,给创始人礼仪性的待遇和紧急情况下的有限权利,但正常情况下创始人拥有的权利和普通持币者是相同的。


在这种方案中,项目上线、选举出第一届社区治理委员会之后,就由社区治理委员会接管社区,原基金会解散,创始人只担任礼仪性的社区领袖,相当于君主立宪的王室。 创始人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去号召大家,但无权替社区做任何决定。


通过以上的制度化设计,不仅保证了 YTA项目可以不断发展完善,所有的权力都归于全体持币者,还可以高效专业地制定规则,所有的规则都能确保变成代码执行,任何人犯的错误都有对应的紧急纠正措施,实现多维度人机和合,从而充分释放出人、机器与代码的能量,体现出人、机器与代码应有的价值。


自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发表《比特币: 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至今,全球发布白皮书数以千计; 自2015年8月至今,陶庐读过约500份白皮书,并对部分项目做了长期跟踪,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绝大部分项目都只谈技术,不谈治理 站在2019年8月31日回眸过去,那些标榜自己技术如何如何高超、根本无视治理的项目,绝大部分都已烟消云散、不知所踪。


我国十大青年科学家王东临先生领衔的YTA,针对区块链行业“代码即法律”这一“公理”展开纠偏,并在绿色贡献资源挖矿的基础上,提出了极其独特而清晰的治理机制,让人如沐春风。


YTA 如灯塔,照亮区块链存储的同时,照亮数字经济的道路。


近期活动总览

【YTA征文倒计时】

26300个YTA等你来领!


【蒲公英计划启动】

招募U粉和生态节点


【生态节点招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