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交通918  ·  突发!秋涛路一建筑内发生火情 ·  16 小时前  
浙江市场监管矩阵  ·  同比增长5.41%!浙江民营企业韧性向上 ·  昨天  
杭州交通918  ·  大S骨灰已运回中国台湾,生前遗言曝光 ·  3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太猛!金价大涨,创历史新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人口爆炸!孟加拉国靠什么养活1.7亿人?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 2024-06-01 20:00

正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642-孟加拉国天灾人祸


文字:那日苏

制图:果栗乘 / 校稿:辜汉膺 / 编辑:果栗乘


点击下方视频,关注视频号

第一时间观看视频



1.7亿人 ,是个什么概念?


2个四川省,50个蒙古国,或者地球上 这些地方 的人口总和。这范围看上去很大,但他们也可以 被压缩在孟加拉国


这个国家大小差不多是中国一个省,人口排世界第8,刚好排在比自己大116倍的俄罗斯前边。


这么点地方能养那么多人属实不容易▼


孟加拉国,是亚洲最穷国家之一 ,人均GDP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在全球自然灾害风险指数里排名第五,不算人口极少的国家,实际上是 自然灾害第二大受灾国




但与此同时,孟加拉国却有着 密度极高的人口 ,这都得益于他脚下这片大地—— 恒河三角洲


此地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大英因之以成帝业,至今仍然是 恒河流域的膏腴所在 ,只可惜, 土地如此富饶,人民却极度贫穷 ,富饶与贫穷如何在这个国家相互绑定?一次次天灾人祸又是从何而来?


恒河三角洲在卫星地图上放大来看

基本都是成片的农田(图:google map)▼


在本文中,我们将 深入孟加拉国的“本质”——一种异常脆弱的内卷结构



勉强养活1.7亿人

首先,要清晰一个概念—— 人口密度 ,即 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多少人


比如上海是每平方公里近四千人(3956),相当于250平方米就有一个人,城市的人口密度高很正常,如果摊到中国全国,每平方公里就只有150人,不到日本的一半,在全世界排第59,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 地狭人稠




世界人口密度排在前边的,基本都是城市国家和袖珍岛国,排除这部分,就会发现 孟加拉国遥遥领先 ,每平方公里1342人,比后面的黎巴嫩、韩国、荷兰高出一大截,可以说是 长满了人


横屏- 人口密度排名前十五的国家


而且后面这几位都有很高的城市化率,换句话说,都是大号的城市国家,但孟加拉国有 6成人口都在农村 ,这意味着不光人多,而且很穷。


在联合国45个最不发达国家名单里,只有八个亚洲国家,包括孟加拉国,他们都 躺在国际经济分工的底层 ,被中国民间极力抵制的洋垃圾产业,在这里仍然是重要的创汇来源,其中就包括世界最大的拆船基地吉大港拆船厂,能养活20万工人。




但这点人和1.7亿相比约等于0,大部分人还是要 靠农业吃饭


非常幸运的是,孟加拉国没有严重的粮食缺口,每年只需要进口几百万吨小麦, 最关键的稻米基本自给自足 ,这个成绩比菲律宾和韩国、日本都要好,虽然穷,但勉强过得下去。




有此成绩,主要取决于两点: 大河的馈赠,以及极度压缩的个人需求


这两者实际上都是 季风区稻作农业文明 的特征,只不过孟加拉国在这方面比中国、日本、越南、印尼要极端得多。


恒河三角洲作为地球最大三角洲,极为辽阔,宽度惊人,相当于从上海到连云港,除了少部分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基本都在孟加拉国,这就导致该国除了东南的吉大港山区、以及像“孙德尔本斯”这样的自然保护区外, 几乎全国皆可种田


孟加拉国土地利用地图


地处三角洲,孟加拉国 完全不缺水 ,而且水太多了,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格纳河三条大河全都挤在这里出海,很像加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东江,而且是加强版本,年合计流量1.3万亿立方米,是珠江的4倍,是黄河的26倍。


三条大河最终流入孟加拉湾

形成了壮观的出海口景观

(图:壹图网)▼


再加上可以 一年3熟 的纬度、 极高的稻米种植比例 ,这片大地几乎把所有点数都点在种田上了,这才能勉强养活1.7亿人


所以首先要肯定,这里 极高的粮食生产力 ,是一切的基础。


地多,吃饭的人更多

(图:shutterstock)▼



极端紧绷的人地平衡


但福兮祸所伏,这里我们要清晰第二个概念——内卷,“内卷”这词已经被广泛滥用,万物皆可内卷,其早期源头是美国人克利福德·格尔茨在考察印尼爪哇岛水稻农业时提出的“ 农业内卷化 ”,即 “没有发展的增长”


后来黄宗智将这一概念引入,描述中国的农村状况,写了两本书,一个是《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一个是《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概念的本意是, 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劳动越多,相应增加的劳动收益越少,边际收益逐渐趋近于0


农业亦有内卷▼


直白了说,就是精耕细作都有一个极限,一亩水田即使把他伺候成皇上,双季丰收的情况下也就能养活5个人,但人口又在不断增加,最终逼近这个极限,导致 农业生产完全没有剩余 ,社会随之停滞。


放眼整个季风区,农业内卷最深最残酷的,正是孟加拉国, 人均耕地0.05公顷 ,只有中国的60%左右。


孟加拉国的水上农田

(图:shutterstock)▼


这种极端内卷、极端紧绷的人地资源平衡,除了让社会发展停滞,还伴有 极高的风险 ,因为平衡一旦打破,就是重大灾难,说白了就是 马尔萨斯陷阱


而孟加拉国, 恰恰不缺灾难 ,作为与菲律宾、柬埔寨并立的亚洲多灾多难三兄弟,菲律宾的问题主要是台风,孟加拉国则是洪水,这里是天然的“季风泄洪区”。


放眼整个南亚+东亚季风区,孟加拉湾向北弯曲,喜马拉雅山向南弯曲,孟加拉国位于其中的“腰部”位置,这里面积不大,却是喜马拉雅山一线绝大部分河流的入海口,相当于 承受了南亚季风的全面冲击


位于“腰部”的孟加拉国

注定要面临季风冲击的问题▼


所以这个国家的水系,从北到南,都显得 过于粗壮且混乱


恒河、布拉玛普特拉河、梅格纳河这三条巨大的干流将土地分成几个大块,全国八大专区也基本以此划分,如果按中国的起名习惯,甚至可以称之为“河间”、“河西”、“河东南”、“海口”......




这三条大河动不动就有5-8公里宽,比长江要宽得多,如同流动的湖泊,而且像鄱阳湖一样, 雨季和旱季变化很大 ,水面可以在20天内从一两公里扩张到十几公里,靠近喜马拉雅山脉的“河东北”山洪灾害最为严重。


1998年,孟加拉国 三分之二的面积 被洪水淹没,导致3000万人流离失所,1000余人死亡,粮食损失450万吨,相当于当时年产量的14%。


约70万公顷的农作物被毁▼


这么多水再往南流,又分散成 数十个入海口 ,每到雨季,“海口”都会压力山大,因为这里被河流切割出的近海岛屿上也都种满了田,很多地方 海拔不到1米 ,很容易被洪水团灭


1991年,孟加拉飓风掀起了 高达6米的海浪 ,洪水席卷整个沿海地区,在已经撤离了近300万人情况下,还造成了13.9万人死亡。


飓风袭击后的村庄

土地完全被洪水淹没

图:USAF )▼


在这片土地上,水比陆地更加强大。 修桥、建坝、拉电线都非常困难 ,毕竟基础设施是死的、河是活的,你今年修好可能明年连地基都变了。


去年经受洪水冲击的河北省,最大淹没面积也只占了全省的0.75%。而孟加拉国有80%的土地都属于洪泛区,简直就是一个 伪装成国家的超级泄洪区 。相比之下,靠北的印度东北部就安全得多,所以印度在印孟边境前的法拉卡修大坝,孟加拉国极力反对,万一哪天关系不好,大坝完全可以变成人造天灾。



丰饶中的贫困


没错,孟加拉国的灾难,除了天灾,也可以是人祸,这里脆弱的粮食供应, 既需要稳定的自然条件,也需要把尽可能多的土地用来种粮食 ,而非经济作物,也就是所谓“糊口农业”,但这种糊口农业是赚不到钱的,尤其是对于英国人来说。


当年英国人殖民这里的目的就是搞钱,但要从“糊口农业”里榨取剩余价值是非常难的,对于殖民当局来说,这些占用土地的农民,只是一种“低端生产力”,与虫害无异,要想产业升级,必须“ 改稻为鸦 ”。


为此,英国人决定苦一苦百姓,从1767年开始,他们 毁掉大片稻田 ,改种各种经济作物,包括罂粟,再制成鸦片向中国贩毒。


巴特那的鸦片工厂中

重达1.5公斤的生鸦片球被包裹在罂粟叶中

晒干后将运往中国

(图:wellcome)▼


但很快, 百姓就从苦一苦变成了死一死 ,孟加拉地区脆弱的粮食供应被打断,叠加上1768~1770年的三年灾害,富饶的恒河三角洲竟然 饿殍遍地


学界公认饿死了大约1000万人,要知道当时孟加拉地区人口不到4000万。时任英国驻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廷斯也 亲自承认饿死了三分之一的人 ,这远远超过了人道主义危机的程度,简直就是种族灭绝。


孟加拉大饥荒 (图:壹图网)▼


出生于孟加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在他的《贫困与饥荒》中,提到的四个饥荒案例就有两个是孟加拉,书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绝大多数饥荒是“丰饶中的贫困”。


即使到了1943年,英国统治下的孟加拉仍然会发生 饿死300万人的大饥荒 ,当时留下的影像可以说是悲惨至极。




如今的孟加拉国已有1.7亿人口,可能会达到2亿,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必须加大力度搞农业,尤其是 提升稻米的单产


通过优化品种、投用化肥,大米年产量从1971年的1000万吨 大幅增加到3500万吨 ,这才支撑了近50年的人口飞涨。


毕竟民以食为天

让百姓吃饱是头等大事▼


顺便提一句,孟加拉国最大的化肥厂——沙迦拉化肥厂,就是 中国企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