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我们已经习惯了流量担当们横行娱乐圈,却依然架不住他们时不时立下的“远大志向”。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些振聋发聩的金句:
“我觉得我如果顺利的话应该把奖拿了一个大满贯呢。”
“看清楚时代吧,C-POP的王朝!”
“我要做的是艺术家。”
不仅豪言壮语惊人,粉丝为了他们皇帝的新衣不眠不休艹出的流量数据更是惊人。可是最后你一问只对娱乐圈有最朴素认知的路人,他们还你致命三连:
“这谁啊?他干什么了这么火?我怎么连他的一个作品都不知道?”
雷声大雨点小,实力和口碑只存在于粉丝嘴里,大概是娱乐圈霸占着头版的年轻人们最受人诟病的一点了。
不过现在的市场也快到了倒逼流量担当拿出真东西的时候,能拿出本职工作里令人信服的表现绝对是路人好感度的加分项。
最近一个风评逆转、让人觉得“原来他有两把刷子”的小鲜肉,是王嘉尔。
王嘉尔在《中国有嘻哈》的帮帮唱环节,和GAI合作《Papillon》
▽
王嘉尔,王嘎嘎同学,韩国男团里的中国爱豆,一个大众眼中的傻白甜综艺咖。
大家都以为以为GAI的江湖匪气会将细皮嫩肉的小爱豆碾压得片甲不留,没想到
嘻哈的王嘉尔跟综艺的王嘉尔,简直是两个物种
,突然亮出实力的反差萌非常加分。
而且这首歌还是他的自作曲,靠着才华buff再加十分。
一板一眼虎扑直男的赞美↓↓↓
(难度指数:❤
❤❤❤❤)
但其实这种评价也透露出一丝王嘉尔之前的尴尬处境:
综艺咖印象太根深蒂固,路人从来没认真对待他歌手的身份。
他从韩国男团GOT7出道,是队里的舞蹈担当,也有嘻哈音乐创作能力和野心,可是在国内逐渐打开知名度却是靠各种
综艺
(还因为总被何炅提携被诟病为关系户)。
综艺之路也走得不是很顺。因为普通话说不好、从小生活在香港不了解大陆等原因,成为各种
“小白”担当
。小白的次数多了,他还被质疑过,到底是真的天真无邪傻白甜,还是故意卖人设?
王嘉尔曾经在节目里说自己不认识汪涵,被骂得很惨
▽
因为经常出没于各种游戏类综艺,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很会逗人笑的综艺小能手,八成就是乘着国内综艺的东风赚一些知名度而已。
但是,王嘉尔身上也有个“音乐梦”的标签。毕竟这年头,没有点跳出人设的追求都不好意思当明星。
他也很困扰自己上综艺太多、只给别人留下发笑的印象,表达过很多次自己想好好做音乐,尤其是
对嘻哈的热爱
,和
把中国嘻哈带向全世界
的理想。
粉丝津津乐道的追逐音乐梦的故事也是很drama啦。毕竟不是每个娱乐圈爱豆都有过爸爸是击剑教练、
17岁获得亚洲青
年击剑冠军
的经历,弃剑从艺的选择更显得很不容易。
但是少年时对亚洲流行音乐和嘻哈文化的热爱,却胜过了他从10岁起从事的事情,所以他勇敢地对人生轨迹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去韩国走上了爱豆的道路,彻底
把爱好变成了生活的全部
。
话虽说得好听,娱乐圈旁观者却总是很苛刻的:既然你那么爱音乐,你那么有音乐追求,那你就去做啊。(
毕竟我们已经被“我上综艺是为了赚钱做更好的音乐”这种说辞深深伤害了)
还好王嘉尔抓住了全民嘻哈的这个机会,
用一次成熟的表演把自己的原创牌打了出去
,让路人看到原来他不是个只会搞笑的绣花枕头。
用流量的身份给一个在流量身上少见的作品,这也算是流量明星里走得比较踏实的一步了。
所以,“没有作品的流量只是一盘沙”真的不是瞎说的。普通人的反应其实正说明,
只要能拿出踏踏实实的作品,我们并不讨厌小鲜肉啊。
话说回来,王嘉尔虽然在小鲜肉里跑得不算快,在“为作品转型”这件事上却开始得比谁都早。
一个爱豆能在上升期能冷静下来,放弃一些来钱快的东西,闷头做那些耗时耗力、不能立刻见效的积累,其实并不容易。
虽然王嘉尔还在继续上综艺,但画风却不大一样了。这其实也可以看作他转型要证明自己的一部分。
最近他出镜的综艺,是北京卫视的
《生活相对论》
。
这个节目,是让有相似之处、也有理念差异的一对
明星和素人
共同生活两天一夜,是个少见的岁月静好、生活哲学流的路子。
作为明星体验者之一的王嘉尔不用再拼了老命搞笑,不需要时刻情绪高涨炒热气氛,反而让观众看到他
作为一个音乐人的更多可能性
。
这块新大陆的挖掘,也要感谢王嘉尔在节目里的同居人,
素人秦思源
。
秦思源也是个一心爱好音乐和声音的人。他年轻时候是个不羁的乐队青年,如今身为北京人,担起了
留住消逝的老北京
的重任,走街串巷收集那些属于老北京的声音,办了一个
“老北京声音博物馆”
。
在地域特色慢慢消亡、都市文明吞噬传统文化的今天,这样的努力真的很可贵了。
(悄咪咪说一句,秦思源其实也算是素人中的战斗机:中英混血,姥姥是民国著名作家凌叔华,姥爷是鲁迅著名论敌陈西滢,北京东城区的史家胡同博物馆是他母亲捐给国家的……啊素人和素人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秦思源所代表的那个老北京的世界和文化,对于在西式文化里长大、做音乐也走国际范儿的王嘉尔来说,就是一扇神秘的新世界大门。
跟着秦思源拜访
精通老北京响器的老艺人
时,这些奇形怪状的、能发出各种惊人声音的物件儿,想必给王嘉尔同学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冲击……
老艺人听到的:香油梆子,骆驼铃,马铃,卖酸梅汤的叫卖歌
王嘉尔听到的:%¥…@……##¥@……???
但是王嘉尔很快就从这种差异中找到了他需要的。
他跟着秦思源拜访养鸽子的大爷,爬上屋顶捕捉天空里转瞬即逝的鸽哨声——北京天际线最特别的BGM。
两个人也在北京的街头巷尾,收集所有陌生而鲜活的声音——蛐蛐儿的叫声,有轨电车的叮当声,炎炎夏日里令人躁动的蝉鸣。
在听到秦思源收集的那些老北京叫卖吆喝声时,王嘉尔一边努力模仿,一边认真地听出了很多音乐上的专业问题。
这些都是秦思源这个北京人热爱并努力保存的东西,可是当足够用心和认真时,王嘉尔这个前卫嘻哈的小孩一样能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得到触动。
所以节目最大的惊喜是,王嘉尔从
老北京卖酸梅汤的叫卖歌
里获得了灵感。(这种叫卖歌的画风,请回忆一下你家楼下的:“磨剪子嘞~~~”)
在这个基础上,王嘉尔竟然和秦思源合作了一首酷炫的当代电子流行乐,名字就叫:
酸!梅!汤!
(不,这不是一篇打歌文,也不是酸梅汤广告,下面继续。)
唔……把传统文化融进潮流音乐里,想想还是挺带感的哦?志在全球的王嘉尔要是考虑刮起一阵嘻哈中国美食风,选材我都给他想好了:
《冰糖葫芦》、《北冰洋》、《涮羊肉》、《磨剪子
(???)
》……
不仅是迅速地和传统文化元素打成一片,
王嘉尔这个嘻哈boy
也在节目里表现出了让人很不熟悉的认真。
他琢磨秦思源声音宝库时的样子,就像是他在《中国有嘻哈》那次一整期的表现——让很多人知道了,原来王嘉尔在做音乐的时候还挺不苟言笑的,完全不是其他综艺里那个活泼好动的样子。
在和秦思源聊天时他也做了一番自我剖析说,大家都习惯了一见到他就发笑,都默认他是个24小时无敌high的多动症儿童,没有认真的一面。
所以,也许确实也是时候静下心来,收敛撒得太广的大网,专注于自己最重要的追求,把认真做音乐的态度和成果传递出去了。
节目里的素人们恰巧也传递了同样的价值观——
既然知道自己热爱什么,那就好好地把它活成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吧
。
比如王嘉尔和秦思源拜访的那位养鸽人,他只是单纯地爱好养鸽,却把养鸽这件事坚持了几十年如一日。
比如秦思源也曾经做过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当他发现他热爱收集北京的声音时,就用超强的执行力和耐性把这件看似枯燥又琐碎的工作,变成了他生活的灵魂。
对王嘉尔这样的明星来说也一样,哪怕当年让18岁的他抛弃击剑、选择音乐的动力再狂热,也不可能在没有吃苦、坚强、毅力这些特质的支撑下,让一个人变成人气高涨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