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春节,马化腾在牌局上打出“对Q”,一个嘴里叫着“滴滴滴”的小企鹅横空出世,成为见证三代人青春的社交软件。
这两天,充满情怀的
“QQ个人轨迹”
H5刷屏,这才提醒大家QQ已经20岁了,年龄比当前的主力用户还大。
尽管,如今回看QQ,就像是杀马特青年的行为大赏,但当今年3月QQ发布注销功能的时候,很多柠檬精还是一边高喊“火速注销”,一边又偷偷潜回QQ空间浏览一下“不堪”的往事。
在老文青泡BBS、大V写博客、中学生传小纸条的年月里,QQ是绝对不输微信、微博的神奇存在,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如今互联网产品形态。
比如,选头像是精修自拍生图的启蒙教学,装扮QQ空间是美化朋友圈的预先练手,开黄钻、绿钻、蓝钻则是最早的会员付费尝试。
可以说,QQ并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黑历史,还浓缩了整个互联网的青春。结合刷屏APP内容推荐官推荐的文章,我们一一分析。
01 / 头像+昵称
注册QQ头像和昵称,基本可以视为“人设文化”的历史起点。
当头像还不能自己上传的时候,大家就试图在规定头像中选出最贴合自身形象的一个;
从当年使用率最高的男生和女生头像中,可以依稀看到第一版《流星花园》的影响;
上线第二年,QQ开放了自主上传头像的功能,整个用户界面生态就开始生动起来。
不仅仅头像,昵称更是一言难尽。
当时的年轻人还都很坦诚,大多数从昵称就可以判断性别;
之后
“齐刘海的萌妹@、产萌机器?d、會腻wo何”
等昵称兴起,昵称中间带一个符号或拼音成为标配。
如今很多人说话的时候喜欢夹杂一些英文,估计就是当年养成的习惯。
再后来,也许是觉得修改备注太麻烦,QQ用户推广了一场返璞归真的思想运动。
很多人的头像都变成了一只企鹅,昵称也改成了本名,这可以视为网络实名制的开端。
02 / QQ秀
在当年的PC端界面,聊天窗口最显眼的就是对方的QQ秀。
作为最早的人物形象投射,用户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切换人物的衣服,并在QQ首页展示。
QQ秀成了活脱脱的大型比美现场,甚至还影响了如今的时尚圈。
当然,借力QQ秀,腾讯完成了最早的用户分级。
普通玩家的QQ秀就是“跨栏背心+大裤衩”,开通了红钻RMB玩家才可以“美美哒”。
红钻兴起没多久,拥有不同优惠体验的黄钻(空间)、绿钻(音乐)、粉钻(宠物)、蓝钻(游戏)接踵而至,掏空了不少学生族的荷包。
03 / 分 组
QQ分组非常考验审美水平和记忆能力。
如果审美不够,分组名称就会土的掉渣,比如什么同学、老师、我的兄弟姐妹之类的;
而什么够了,还要提升记忆水平,要不然真不知道每个组里面装的是谁。
据说当时的成功的标准之一,就是有了一个“一人组”。
现在在QQ上分组的都是00后了,他们说这“NMSL”“XSWL”等黑话在QQ上扩列,然后把好友安排得明明白白。
2005年,QQ推出了它的大杀器——
QQ空间
。
十几年后,它终于成了全国网友的最想干掉的黑料宝库。
当年的QQ空间就如同一个巨大的产品漏斗,而且这个漏斗的每一处都是精心打点过的。
首先,就是要设计一个完美的首页。
QQ空间首页如同微博、微信的背景墙。一般背景优选“黑色背景配上炫彩文字”,非常后工业古典欧式风格。
照片也是每个来访的人必看的内容。
现在微博上流行土味文化,打开空间才发现,原来自己就是土味文化的先行者。
和同伴挤在狭窄的机器里,嘟嘴、抬头、做剪刀手,这种叫做大头贴的古董,是智能手机普及以前,自拍必备的工具。
接下来就是
说说和日志
。
中二少年为了显示与众不同,充分利用小学语文与数学知识,把几个逻辑混乱的词语排列组合成火星文,把无病呻吟的非主流形象生动演绎。
如
“┊﹎曾经﹎..﹏┊ ┊﹎爱﹎..﹏┊ ┊﹎过﹎..﹏┊ ┊﹎你﹎..﹏”、“亇來ぅ,硪喕遰霺笑;亇辵ぅ,硪泣丆成聲”等内容,养活了好多个“
火星文转换器”。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叫做“看自己十年前的QQ说说是什么体验?”,网友晒图表示,那是一生中文采最好的时候。
当然,一个没有
背景音乐
的QQ空间是不完整的。
当时费了好大力气,才在不充黄钻的情况下给QQ空间插入背景音乐。经历无数次尝试,终于在点开空间的一刻听到喜欢的歌,那种惊喜不亚于现在没花钱就抢到iPhoneX。以至于亲戚朋友访问空间后都说好,纷纷请你来为他们传授插入背景音乐的诀窍。
现在,总有人说自己的青春都是周杰伦。请你们摸摸良心,你的青春除了周杰伦,是不是还有QQ音乐三巨头。
不要给我装不熟,谁不是一边玩着QQ飞车劲舞团,一边感受着直达心底的悲伤序曲:
“玫瑰花的葬礼,埋葬深深爱着的你……”
后来QQ空间还出现了很多衍生产品,比如
偷菜
。当时的唯一的乐趣就是每天掐着时间浇水种菜,再跑去别人的农场偷点菜回来。
后来QQ还开发出了抢车位、QQ宠物等游戏。尤其是QQ宠物那句
“主人,我来陪你啦”
,真是比那只旅行青蛙贴心多了。
除了产品,QQ在功能上也非常贴合人性。
2000年,QQ推出了多种上线的方式。
隐身、在忙、Q我、免打扰、离线…
用户可以根据心情,自主切换在线状态。对自己心仪对象,还可以设置
“隐身对其可见”
。
时年很流行的一句表白就是:
“我对你隐身可见了。”
QQ开创的等级系统,也被如今的互联网产品广泛借鉴,成为用户留存和激励的“法宝”。
QQ等级系统,上线时间越长,QQ等级越高,拥有的权限也就越多,有了1个太阳就可以免费建1个群,那时班主任想建群都得去找那些有太阳的大佬们。
不过,现在等级太高反而变成了暴露年龄的事情。头像后面拖出的一串太阳,照亮了大叔们的油腻。
“QQ个人轨迹”
的刷屏并不仅仅是因为情怀。
在互联网上,还有很多处境尴尬的网络怀旧之地。人人、贴吧、饭否等都是你不愿意登录的存在,但它们的关停却并没有闹出什么动静。
而QQ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还持续地发挥影响,在微信、微博等主流社交APP上,还能看出QQ的影子。
有朝一日,微信、微博也会以“影子”的形式沦为另一个尴尬的存在,如此循环。
这也印证了一句名言:
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QQ产品的分析
你还可以看这些精选长文章
《QQ轨迹刷屏:一流的起牌,二流的牌技,三流的营销》
推荐理由:来自资深从业者刘志刚的十万加,内含本次QQH5营销活动更多信息。
《我混进 00 后的 QQ 群,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推荐理由:来自科技公众号“爱范儿”,详解当前主力用户黑话。
《互联网30年挖坟记│千万别再打开你的QQ空间》
推荐理由:来自“新周刊”的十万加,尽数QQ空间的黑历史。
《QQ20年社交史:来往的用户,与不变的社交心》
推荐理由:来自科技号“花边科技”,一文复盘QQ20年发展史。
《QQ帐号注销来了!但第一批尝试的人已经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