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软科曾整理过
成渝地区多所知名高校为建设双城经济圈所展开的合作
,近期又有多所成渝高校秉持共建共享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合作,成立了两个新联盟:就业创业联盟和外语联盟。
10月27日上午,重庆市教委和四川省教育厅在四川大学共同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协同发展协议》,同时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联盟》。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四川省教育厅和重庆市教委共同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协同发展行动。
据悉,在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总体框架下,两地高校将建立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沟通、协商就业创业协同发展长远规划、重要政策、关键改革、重大项目,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通过共同研判就业创业形势,及时调整就业创业政策,更大程度激发就业创业活力。定期举办专题研讨、高峰论坛、专题培训等活动,鼓励两地教师互派,促成两地高校深度互动交流,持续拓展就业创业路径。
基于双城区域的力量和现实,双方将搭建“四大平台”,实现全面融通,做实协同发展。搭建协同发展平台,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联盟”推动交流合作。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组建成渝地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双百”导师团,共建专家库,共享师资资源,通过就业服务云平台,共享成渝地区就业信息资源库。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就业招聘合作,联合开展求职招聘、就业创业大赛、就业创业培训等活动,多方位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协同推进成渝地区高校与域内外企业、行业、园区等深度合作,加强与科研机构、专业协会交流合作,推动两地高校创新创业成果即时高效对接转化。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覃正杰说,两地高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加强跨区域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完善合作机制体制,共享就业创业资源,互通就业创业信息,构建一体化就业创业市场,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合作新机制,努力打造在中西部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校就业创业协同发展创新示范区。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戴作安说,两地高校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将为高校毕业生在两地顺畅流动打造平台、打破障碍、打开通道,使毕业生能在更广范围择业,用人单位能够在更多资源中选才。推进两地高校就业创业一体化发展,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能力,必将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10月2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预备会暨成立大会顺利在渝召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李翔,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西华大学副校长王政书,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宗立,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副校长吴舸,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欣,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冯文坤,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彭静,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等嘉宾出席了此次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川渝地区联盟单位以及来自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地的特邀院校代表。
大会现场
首届理事会成员确立!
“大咖”云集,23个理事单位共促发展
此次会议通过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首届理事会名单,23个理事单位欢聚一堂,审议联盟章程,共谋发展。
“成渝山水相依,一脉同根!”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在会议现场发起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倡议。他表示,联盟将秉承“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遵循“推动成渝地区外语教育协同联动与改革创新,促进外语学科发展、外语教育改革、外语资源整合和外语教育质量提升与特色发展,努力打造能够辐射西部、影响全国的外语教育创新示范区,产出一批具有示范价值的外语教育研究成果、教育资源及改革经验,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实施和地方对外开放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宗旨,共同为西部地区外语高等教育添砖加瓦。
据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发起单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由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成渝地区建有外语学科的高校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的代表高校组成,联盟指责主要是促进外语学科发展、改革外语人才培养、加强外语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外语科研创新、提升外语服务能力和加强外语资源共建共享。
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祝朝伟认为,联盟对推动成渝地区高校外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成渝地区高校外语师资培养、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谱写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教育事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