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最敢说真话的中国经济原创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宝  ·  最新筹码大幅集中股出炉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果然爆了!网友:强到可怕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英伟达,突发利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土地流拍,业主砸楼,房子要大面积降价了?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10-10 17:23

正文

正在全国人民国庆欢腾的时刻,楼市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段时间,业主因开发商调低房价,纷纷“砸毁售楼部”;9月末,西安某小区500套新房无人购买;厦门房价连跌不止。

楼市的这个秋天有点冷。

1


从2015年开始,三四线城市就是房价上涨的发动机。柳州、徐州两地这两年房价涨幅竟然达到了678.6%和471.5%。让三四线城市房价火箭般往上窜的燃料,是“货币化安置”政策。简单的说,这种奇葩政策不借道银行放水,而是直接给拆迁户送钱。


于是,房地产海量的库存有钱接盘了,全国住宅狭义库存接近2012年水平。地方政府紧巴的财政缓过来了,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金2.7万亿,同比增长43%。于是乎,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飞了起来。

情况正在变化。根据央行数据,8月份PSL(即抵押补充贷款,棚改货币化的大金主)共91亿元,规模跌破一百亿元。存量上看,从去年年初以来,这已然是最低值。而且,从近几个月的情况看,增量上,PSL的投放是不断收缩的。从6月份开始的货币化安置政策收紧,资金层面的效果正在显现。


于是,有媒体测算,2018年货币化安置率将减少六成,未来两年将缩减到原来的三成。毕竟,库存已经清得差不多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月末的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015年末减少了1/4。别说去库存,一些城市房子都不够卖。


伪砖家有一个亲戚。2014年的时候在一个四线城市的郊区,集资购买了两套房产。没过多久,三四线城市库存高企,鬼城的报道屡见媒体,三四线城市房价气数已尽。亲戚以为,房子肯定砸手里了。即便拿房价格很低,但是对于小城居民来说,也是砸老本儿。


结果,挺到2015年末,碰上了去库存的大潮,房价开始猛涨,就赶紧卖了。没过俩月,又后悔了。就在所谓的“开发区”又买了一套大的。现在,可能是真烂手里了。


三四线城市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外流趋势明显,房价没有上升的基础,这波涨价全靠央妈PSL这口仙气儿。果不其然,随着货币化安置的撤退,房价应声而落。


2



二线城市的日子,并不比三四线好过。拿土地流拍的数量来说,截至7月末,全国土地流拍近800宗!从增量上看,二线城市流拍量同比涨了近两倍。


前些年一线城市调控加码房价火力不足,许多资金被挤到所谓的“强二线”城市。于是,拉升房价的重担就落到了杭州、太原、厦门、南京这些城市上。那时这些城市风光无限,堪称明星。


娱乐明星吴秀波的人设挺不住了,城市明星的房价也岌岌可危。最近武汉的一块非核心但不偏僻的地块流拍、太原8宗黄金地块流拍。


即便是已经成交的土地,溢价率也不乐观。简直是“两元店”挥泪大甩卖。数据显示,8月份40个典型城市的土地成交溢价率同比下降了1/5。创造了39个月最低记录。而且,为了安抚老业主情绪,地产商纷纷祭出非精装、不送仓房等手段,把降价包装得更为隐秘。


风向的调转,聪明的房企早看出来了。万科改名、恒大改名,这些有钱的,都在弱化地产色彩,强调综合经营。而没钱的,比如地方性小型房地产公司,危局之下,苟延残喘。


房地产是重资本行业,具有先天的资金饥渴症。流拍的背后,还因为房企没钱了。如今银行面临强监管,罚单雪片一样飘落;险资从呼风唤雨到销声匿迹。资金流向房地产的渠道被彻底掐断。

大面积流拍,就不稀奇了。

3


成本并不决定价格上限,但绝对影响价格下限。土地流拍,地价下落,很大程度将会影响房价走势。市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如果有人嗅到了这个味道,改变了对价格变动的预期,就会在市场中表现出来。


地产企业先知先觉,民众预期也在转向。根据最近发布的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接近六成的居民认为房价保持平稳或将会下降。尽管认为房价波澜不惊的人数较多,但是从历史维度去看,这个报告在之前的主流可是看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出现之后,温总理曾经说过。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信心,其实就是良性预期。在2014年的时候,房价已经进入下行区间,“房价不会上涨”预期即将形成。但是,“去库存”大行其道,房价不降反升。“房价只涨不跌”像神话一样烙刻在中国人的认知里。


预期,已被扭曲。本来,病症已经显现,不刮骨疗毒,非要打强心针。症状虽然缓解,但毒素仍然存在,而且形成了抗药性,再治就不好治了。结果很可能是,对房价下跌无法接受,出现过激行为。


人们既是理性的经济人,又是感性的群居动物。2008年万科那次降价促销,造成了极大的连锁反应,业主、政府、媒体群情激奋,万科股价暴跌,仿佛就在昨天。2018年,合肥豪华大盘“合肥院子”直降80万,业主大闹售楼部的新闻以后可能成为常态。从上图的欣喜到下图的愤怒,背后是预期扭曲的业主。



官方的预期管理模式也在变化。曾经,谈及房价调控时,官方总是浓墨重彩地大肆宣扬,意图调整预期。但事与愿违,房价总是跟高层唱反调。


如今,官方不是扯破嗓子喊,而是一声不响地做。比如,开会虽然直接说“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但货币政策从稳健过渡到宽松,媒体解读大多认为房价又得飞上天。但实际上,部委、地方接连发文,政策不间断,定向宽松而非大水漫灌,资金流向楼市通道已被切断。

预期转向,也是意料之中。


4


人们最关心的,是房价将会走向何方。要做出判断,需理清两个要素,一个是高层意志如何,应对楼市变局,政策如何调整;一个是国外,从实体层面看是中美贸易战,金融层面看是美联储加息。


如果用一个字描述当今政策,即一个“稳”字。八月初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六个稳”。既然如此,官方在楼市的态度,还是求稳的,上涨不行,暴跌更不行。从目前的政策路径也看得出来,楼市调控政策一点都没放松,地方政府变着法的出政策,从上到下,一心一意。


既然求稳,暴跌很难发生,如果楼市趋向崩盘,托市政策工具箱里手段不少。当然,这里的“托市”可不再是稳价格,价格该降就降,只是调控节奏,保持价格回落速度在一定区间。


其实,对国内形势的把握与控制,对高层智慧还是相信的。但是,国外就不好说了。为了11月的中期选举,川普总统会不会弄出什么幺蛾子,贸易战走向如何,影响怎样,都充满了变数。


坊间传言的加息倒是如期而至:9月27日凌晨,美联储加息25个BP。这事确实不好办,跟着加息,对增长就有影响;不加息,资本外流也肉疼。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看楼市,看的是宏观经济走势。房子也是资本品,与经济状况高度相关。魏杰说2018、2019、2020三年是最艰难的日子。如此状况下,房价上涨,都是极不正常的。


所以,这轮楼市狂欢已近尾声,未来几年房价分化是大概率事件,一二线城市横盘或缓慢上涨,三四线城市可能要迎来一波阴跌。


持续了20年的房地产狂欢,可能逐渐接近尾声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