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企业加大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力度,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一批延伸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升级项目,规划、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5月11日,金能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成为山东省首家主板上市的煤焦化企业。募集资金10.34亿元,主要用于5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及5×4万吨/年高性能炭黑项目的建设。
潞宝集团国内首套10万吨焦化苯合成己内酰胺装置近日建成投产,标志着山西省煤化工产业从煤炭产品拓展向碳分子结构延伸的突破,和从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精细化工的跨越。
山西孝义鹏飞集团结合企业实际贯彻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循环、生态立企”发展战略。通过与北京三聚环保公司合作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改造工艺升级,并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工艺,对焦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各种余热进行回收,实现了资源化综合利用。在国内首家投产的60万吨甲醇联产4亿立方米LNG项目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后期将采用国际一流工艺装备建设40万吨费托合成蜡项目,实现废物利用最高效、生态效益最大化。
最近,内蒙古黑猫煤化工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签订了年产10万吨合成氨和利用焦炉煤气年产40万吨甲醇项目合作协议,内蒙古黑猫煤化工有限公司将在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投资建设该项目,并以此为依托,利用煤焦化工联产技术延伸产业链,带动本地区上下游的煤化工相关产业。
更值得欣喜的是兰炭产品替代原煤散烧的推广成效显著,2016年仅陕西榆林地区就为河北、山东、陕西、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提供了约500万吨的兰炭产品,今年的供应量将进一步增加,为焦化产业结构调整,煤炭清洁利用开辟了新的领域,并为污染物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
狠抓精细化管理,深挖潜力提质增效
马钢煤焦化公司深入开展“红旗焦炉竞赛”活动,依据焦炉等级鉴定标准、清洁生产标准等要求,制定竞赛机制,促进焦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加强,8座焦炉均达到特级炉操作水平,焦炭强度、平均粒级、焦炉生产系数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河钢邯郸邯宝焦化厂,通过借鉴高炉砌筑经验,对干熄焦采用“并行砌炉法”,使砌筑时间缩短1/3,减少检修时间12天,多创效益500万元。
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炼焦部今年初以来,面对洗精煤价格不断上涨、港口煤场管理情况复杂等不利局面,深挖内部管理潜力,推行洗精煤精细化、项目化管理模式,同时组织开展干熄炉烧损率攻关,对一次除尘、锅炉膨胀节进行密封,减少焦炭烧损。
各企业围绕降成本、补短板狠抓节能降耗措施,主要消耗指标进一步降低。1-5月份,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员生产企业吨焦能耗完成120.50千克标煤,同比降低2.19千克标煤;吨焦耗电完成59.54千瓦时,同比降低0.29千瓦时;吨焦耗新水完成1.35立方米,同比降低0.14立方米;吨焦苯耗洗油完成65.91千克,同比降低1.65千克。企业深度挖潜取得成效,生产成本持续降低。
认真贯彻国家要求,推进节能减排步伐加快
中国炼焦企业认真贯彻中央新发展理念和国家环保新要求,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和环境治理力度。近两年,山西、山东、河北、江苏、辽宁、陕西、贵州、内蒙古等省区的几十家焦化企业,正在积极实施焦炉烟气脱硫和脱硫脱硝工程的建设或已经开展方案优选筹建工作,这必将为全面实现焦炉烟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达标排放,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更为产学研紧密合作,开拓先进适用、安全稳定、高效经济的脱硫脱硝技术装备及催化剂国产化,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在山西、山东、河北、江苏、陕西等省近10家焦化企业,已经建成运行或正在筹建的资源化利用更好的脱硫废液提盐项目,技术流程及装备更加先进完善,运行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显著提升;脱硫废液提盐产品硫氰酸盐进一步延伸精细化工产品技术的开发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为焦化生产污水实现近零排放提供了可靠条件。
与此同时,部分独立焦化企业根据用户需求和自身能源平衡优化配置,已经建设了50多套干熄焦装置;个别焦化企业实施的上升管余热回收项目、煤调湿项目,在技术装备的开发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