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了!”在四川广安市亭子口
灌区一期工程4标项目望子山隧洞
3号检修支洞进口,传来项目总负责
人符业晃激动的声音
,
“有了掘进机
的数字可视化系统这双‘慧眼’的指
引,我们隧洞施工的进程大大提前
了。”
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是国务院
确定的“172”重大水利工程,也是四
川省引水补水生态水网的重要组成
部分,四航局参建的标段线路全长
91.43公里,其中,望子山隧洞长
11.27公里,是全线最长隧洞。隧洞
内地质情况复杂,围岩差,加上雨季
影响,施工难度大,小断面长隧洞通
风布置要求高,安全风险高,导致施
工进展十分缓慢。看着日益临近的
隧洞贯通节点,符业晃十分焦急。
望子山隧洞包含3座检修支
洞,
3
号检修支洞是其中最长的检修
隧洞,隧洞围岩主要以易坍塌变形
的四、五类围岩为主,裂隙发育导致
层间裂隙涌水现象的隐患较大。为
了掌握实时情况,攻坚小组采用悬
臂式掘进机,以“机械化换人、自动
化减人”为隧洞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开挖断面小,隧洞线路长,洞
内作业很容易‘两眼一抹黑’,这时
我们的悬臂式掘进机就派上了大用
处。”项目副经理汪泽文介绍。尽管
有掘进机的帮助,项目团队不敢掉
以轻心。两支小分队分别驻扎在工
点和项目驻地,紧张地关注着望子
山各支洞的作业动态。
随着3号检修支洞开挖的深
入,现场出现了新问题。
“
悬臂式掘
进机截割时有视角盲区,再加上洞
内能见度低,影响了开挖控制以及
人员作业安全。”工程部副部长鄢湘
丁在讨论会上解释道。他随即提出
想法
:
“如果能打造一套数字辅助系
统,实时传递数据,精准控制掘进,
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
有了想法后,项目团队联合四
航局研发中心开展可视化技术研
究。
“
要做好可视化,关键点就是掘
进机的‘眼睛’——传感器。”汪泽文
指出了方向,项目团队抓紧行动起
来。众人首先解决传感器安装的问
题,增加传感器以收集更加全面的
掘进机工作数据。接着,又进行多
次比选和验证,确定了将传感器安
装在悬臂底部等环境干扰小且便于
维护的位置,同时采用波纹管保护
薄弱区域,确保传感器不易受到
损害。
在操作平台上,一个掘进机模
型正在屏幕中挥舞它的手臂,在它
面前,已经开挖过的地方和正要开
挖的区域清晰可见。这是根据传感
器反馈的数据搭建起的掘进机数字
孪生模型
。
“这个数字模型与掘进机
能够实时联动。”鄢湘丁兴奋地说
道,
“
掘进过程实时三维显示,完美
解决了视野盲区开挖问题,控制了
隧洞超欠挖。不仅如此,该模型还
采用了智能技术,能够提供掘进工
艺决策。”
在数字可视化系统的帮助下,
隧洞开挖进度按下了“加速键”。项
目部全体人员坚守一线,在望子山
各个支洞忙碌起来,并且深入洞内
不断监控着掌子面变化,保障隧洞
安全掘进。6月14日,望子山隧洞3
号检修支洞提前17天贯通,项目顺
利转入主洞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