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绝望的时候有一个因素往往被忽略
。科学证据表明,在压力、焦虑、抑郁和药物滥用这一整个循环中,一个共同的支配因素是身体疼痛。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间,大约有110,000名美国人死于药物过量。这个数字其实只是一个更大的令人不安的趋势的一部分。美国人的整体预期寿命在经历了数十年的进步之后,在2020年和2021年开始出现了下降,而酒精、毒品和自杀相关的死亡是这一变化的主要源头。
(当然,死于 COVID 也是一部分原因)
。药物过量、自杀和其他“绝望之死”
(deaths of despair,
这是经济学家Anne Case和Angus Deaton提出的一个概念)
自 1990 年代以来一直在攀升,并且近年来可能可能在加速攀升。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回答这些紧迫的问题,许多学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压力和抑郁、绝望等心理状态上。这是有道理的:
根据定义,绝望意味着没有希望。
失去工作、从事故或疾病中恢复、经历离婚或经济困难都可能引发绝望。人们可能会使用药物和酒精来缓解这些不舒服的心理状态。
但是,在研究绝望的时候有一个因素往往被忽略
。科学证据表明,在压力、焦虑、抑郁和药物滥用这一整个循环中,一个共同的支配因素是身体疼痛。
作为一名行为科学家,我研究社会经济、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如何导致疼痛。我和该领域其他人的工作结果表明,研究一个社区的身体疼痛和痛苦非常重要。
绝望和痛苦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大多数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已经了解到身体疼痛会增加心理困扰和焦虑。几项研究发现,与轻度或中度疼痛的人相比,患有剧烈疼痛的人对身体痛苦以及可能的后果的担心更大。并且疼痛可能导致睡眠质量差,这也进而会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反过来的关系也是可能的,即心理上的痛苦会导致身体上的痛苦。
例如,社会歧视,紧张的家庭关系或者成年早期的不良经历造成的工作压力和焦虑会加剧身体疼痛。神经科学家甚至发现了一种可以解释这些发现的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负责身体疼痛的大脑区域也会很大程度地活动。
最后,当我们考虑“绝望之死”所涉及的有害行为时,身体疼痛很重要。例如,有些人会使用药物和酒精来控制疼痛。
2020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药物滥用与身体疼痛的联系比与不良心理状况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也就是说,感到剧烈或慢性疼痛会导致自残或自杀。
阿片类药物的流行可能是身体疼痛和绝望如何相互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止痛药滥用,尤其是阿片类药物,会导致大脑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更高的疼痛敏感性,以及对这些药物的更大耐受性和成瘾性。因此,人们也就继而更有可能过量服用这些药物。同时,过度使用药物和饮酒会引发身体疼痛,这因此又会进而加剧疼痛引发的负面行为。也就是说,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研究清楚地表明痛苦和绝望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疼痛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治疗病人,也可以帮助研究社会幸福感。不幸的是,研究疼痛的核心工具正在失宠。许多美国医生质疑使用自我报告的疼痛评估,因为这些问卷有时会促使医生开阿片类药物。事实上,出于这个原因,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在 2016 年决定从全国医院调查问卷中删除一些关于止痛药的问题中。但失去这些疼痛数据也意味着失去对人们需求、心理状态和行为的重要洞察力。
此外,我的研究表明,在更大范围内理解身体疼痛可能是应对不断上升的绝望死亡的重要做法。
例如,我和我的同事Andrew Oswald 在 2021 年使用来自 146 个国家/地区的十多年数据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当失业率很高的时候,身体疼痛的报告会更多。我们认为,经济衰退会造成财务压力,进而导致更大的身体疼痛。这个想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如果美国因绝望而死亡与财务不安全相关联,那么决策者就需要批判性地思考如何帮助家庭应对经济困难时期。
美国并不是唯一可以从此类政策中获益的国家。去年年底,我发表了一项使用全球数据的分析,我发现近年来全球范围的身体疼痛都在大幅增加。2009 年,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报告身体疼痛。
今天,三分之一的人处于痛苦之中。就像美国的绝望一样,不平等为这些数据增加了一个惊人的维度。我的研究发现,身体不适的增加在女性、年轻人和收入或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中最为明显。为了应对这些模式,社会必须记录和监测疼痛数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如何应对这些紧迫的趋势。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 Price D. D. (2000). Psychological and neural mechanisms of the affective dimension of pain. Science (New York, N.Y.), 288(5472), 1769–1772.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288.5472.1769
2. Gregory, A. M., Buysse, D. J., Willis, T. A., Rijsdijk, F. V., Maughan, B., Rowe, R., Cartwright, S., Barclay, N. L., & Eley, T. C. (2011). Associations between sleep quality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a sample of young adult twins and siblings.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71(4), 250–255.
https://doi.org/10.1016/j.jpsychores.2011.03.011
3. Wiech, K., & Tracey, I. (2009). The influence of negative emotions on pain: behavioral effects and neural mechanisms. NeuroImage, 47(3), 987–994.
https://doi.org/10.1016/j.neuroimage.2009.05.059
4. Jay, M. A., Bendayan, R., Cooper, R., & Muthuri, S. G. (2019). Lifetime socioeconomic circumstances and chronic pain in later adulthood: findings from a British birth cohort study. BMJ Open, 9(3), e024250.
https://doi.org/10.1136/bmjopen-2018-024250
5. Glei, D. A., Stokes, A., & Weinstein, M. (2020). Changes in mental health, pain, and drug misuse since the mid-1990s: Is there a link? Social Science &Amp; Medicine, 246, 112789.
https://doi.org/10.1016/j.socscimed.2020.112789
6. Macchia, L., & Oswald, A. J. (2021). Physical pain, gender, and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in 146 nation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982), 287, 11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