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老的“画戏”,是从搜集、摹画、绘制开始,进而研究戏曲脸谱的艺术规律。翁老早年对于脸谱的爱好,是基于他对花脸表演艺术的酷嗜。孩童时代,他便从姨父梁惠亭先生和名票胡子钧先生学唱花脸。遇有粉墨登场,常烦盟兄刘连荣帮忙勾画。由于不甘旁人“彩画人头”之诮,遂尝试着自己拿起了画笔,揽镜濡染。稍长,从脸上勾画,激起探讨脸谱的来源、衍变、及艺术个性的兴趣。为便于保存,发展为纸上临摹,分门别类,装潢成册;有特殊扮相的,还加画盔头、髯口、服饰,以准确地纪其舞台风貌。
从那时起,“六戏斋”俨然变成了一间画室,彩笔鳞列,翰墨藻陈。他常常午夜在茶楼戏园观赏杨小楼、尚和玉、钱金福、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诸京剧名伶的精彩表演,默记脸谱,不等戏散,便一溜儿烟地转回家门,挑灯拈毫,仔细摹画;潜心之下,不知东方之既白……京剧以外,还临摹搜集了昆曲、山西梆子、汉剧、秦腔、川剧、绍兴大班等剧种的名家脸谱。与北昆侯益隆、郝振基、侯玉山,晋剧乔国瑞(太原狮子黑)、张玉玺(张家口狮子黑)、彦章黑、马武黑、金铃黑,绍兴大班汪小奎、小恒珊等净行巨擘契交忘年,盘桓切磋。旦角脸谱,如北昆《棋盘山》的钟无盐、山西梆子《美人图》的丑姑姑等,亦收珊瑚于铁网,展珠玑于陋室。
1939年,翁老在创办“辛未社”票房,邀请四九城票友弦管试声期间,宛转托人,数经周折,终于搞到了一部出自清宫升平署“供奉”之手的《钟球斋脸谱集》,共七十二帧。鉴其谱式古朴简洁,知为同光故物,于是理其破碎之迹,施碧研朱,仔细摹画;并在册首郑重写到——
予喜脸谱如痂嗜,旁搜博采不遗余力。虽得旧本多种,均不惬意。昨有人以钟球斋脸谱旧本见示,云系供奉王翁所藏。本多破碎,谱共七十帧。有迷离不可辨识者二,实存六十八帧。予鉴其笔意形象,知为同光间物,距今将百年,确信不伪。虽索重价亦思得之。几经商磋,始得碧纱笼焉。其中如东天门、彤华宫、钱塘龙战、共工触天等,其剧其谱早已杳然不传。今得窥豹一斑,见龙一爪,弥足珍也。冬窗多暇,红泥活火,坐对梅花,痴人寂寞。因施碧研朱,珍重摹写,两月始成。时予所编之《鸳鸯泪》、《美人鱼》诸剧,已由玉茹、金鹏、金璐、玉让诸生上演。案头画剧,台上演剧,岁月有知,当笑予之终为剧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