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矛盾不出家门”的思路。我国从1990年起,女性相比男性的收入就是一路暴跌。其中生育结婚家务都在越来越少,但是学历和受教育年限却在越来越高。归因不能是其他,只能是女性在家庭中被她丈夫压迫。她要是没结婚呢?就是她未来的丈夫在压迫她。
#家庭照料负担导致的女性职场损失#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的数据,中国15-64岁女性劳动参与率从2000年第11位下降到2022年第51位。2022年,全球GDP排名前15的国家中,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排名第8,在15个国家中下降幅度最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教授张丹丹长期研究国内劳动经济、健康经济方向,关注国内转型期的弱势群体。她从2015年开始研究国内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问题,发现从1982年到2020年,国内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22%,比同时期下降16%的男性劳动参与率速度更快、范围更大。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张丹丹发起疫情对国内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相对男性劳动力,女性劳动力失业率更高,复工进度更慢,居家办公可能性更大。”其中,处于家庭内部的已婚、有未成年子女的女性劳动力市场地位下降更明显,“家庭照料负担是导致女性职场损失的重要因素”。
张丹丹发现,总体上,相对男性劳动力,女性劳动力失业率更高,复工进度更慢,居家办公可能性更大。2020年末,女性从业者相对男性失业或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增加了6.1个百分点。周工作时间显著减少了3.7小时,月工资损失了462元。女性失业时长超出半年的比例高达28%,男性则为16.4%。而居家工作的女性比例更高,特别是2020年上半年,女性居家办公的比例比男性高出25-35%。
这个结果主要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疫情的带来的经济下滑主要打击的是服务性工作,而这些行业多为女性主导;二是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庭照料工作,她们更可能牺牲工作,顾全家庭,导致工作时间减少、失业以及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增加。
这两种解释哪个更主要?通过对家庭内部数据的回归分析,可以发现职业、行业的分布差异不是女性处于就业劣势的最主要原因,关键在于婚姻、未成年子女会加剧女性在职场上的不平等。疫情期间,“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合作模式更明显。相对丈夫,妻子更不可能复工、更易失业或退出劳动力市场;有6岁以下子女会进一步加剧职场妈妈的弱势地位。妻子们在疫情年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劳动,特别是更多地陪伴孩子的学习,同时妻子们的社会活动参与度、上网时间和运动时间都明显少与其丈夫。
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收入或人力资本水平比丈夫高的妻子,可以扭转其家庭劳动参与上与丈夫的差异,但也不意味着妻子的劳动时间因此减少。如果有6岁以下的子女,妻子即使有“强议价能力”,也几乎无法减轻她在家庭照料上的负担。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教授张丹丹长期研究国内劳动经济、健康经济方向,关注国内转型期的弱势群体。她从2015年开始研究国内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问题,发现从1982年到2020年,国内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22%,比同时期下降16%的男性劳动参与率速度更快、范围更大。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张丹丹发起疫情对国内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相对男性劳动力,女性劳动力失业率更高,复工进度更慢,居家办公可能性更大。”其中,处于家庭内部的已婚、有未成年子女的女性劳动力市场地位下降更明显,“家庭照料负担是导致女性职场损失的重要因素”。
张丹丹发现,总体上,相对男性劳动力,女性劳动力失业率更高,复工进度更慢,居家办公可能性更大。2020年末,女性从业者相对男性失业或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增加了6.1个百分点。周工作时间显著减少了3.7小时,月工资损失了462元。女性失业时长超出半年的比例高达28%,男性则为16.4%。而居家工作的女性比例更高,特别是2020年上半年,女性居家办公的比例比男性高出25-35%。
这个结果主要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疫情的带来的经济下滑主要打击的是服务性工作,而这些行业多为女性主导;二是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庭照料工作,她们更可能牺牲工作,顾全家庭,导致工作时间减少、失业以及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增加。
这两种解释哪个更主要?通过对家庭内部数据的回归分析,可以发现职业、行业的分布差异不是女性处于就业劣势的最主要原因,关键在于婚姻、未成年子女会加剧女性在职场上的不平等。疫情期间,“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合作模式更明显。相对丈夫,妻子更不可能复工、更易失业或退出劳动力市场;有6岁以下子女会进一步加剧职场妈妈的弱势地位。妻子们在疫情年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劳动,特别是更多地陪伴孩子的学习,同时妻子们的社会活动参与度、上网时间和运动时间都明显少与其丈夫。
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收入或人力资本水平比丈夫高的妻子,可以扭转其家庭劳动参与上与丈夫的差异,但也不意味着妻子的劳动时间因此减少。如果有6岁以下的子女,妻子即使有“强议价能力”,也几乎无法减轻她在家庭照料上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