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欣说言语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有关言语的全方位的备考建议,对言语各个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的答疑解惑,同时提供言语相关素材的视频讲解,言语真题的语音讲解等。公务员,公考,言语,葛欣,张赛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楼主说楼市  ·  曾经以为在做梦,现在真的来了 ·  11 小时前  
楼主说楼市  ·  曾经以为在做梦,现在真的来了 ·  11 小时前  
李楠或kkk  ·  elon musk ... ·  昨天  
十点人物志  ·  拍下5000栋千禧年老楼:站在世纪末,憧憬一 ... ·  2 天前  
十点人物志  ·  拍下5000栋千禧年老楼:站在世纪末,憧憬一 ... ·  2 天前  
股妖姬  ·  数据合成崛起,Grok-3核心受益个股梳理 ·  3 天前  
股妖姬  ·  数据合成崛起,Grok-3核心受益个股梳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欣说言语

掷果盈车

欣说言语  · 公众号  ·  · 2025-02-22 10:00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欣说言语~






来看看今天的这一期吧



题目






诗歌的面貌并不完全取决于作者人品的高下,而是与作者的学力素养、心灵的敏感程度有更为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 _______________ 。典型的例子就是晋代的潘岳,他虽然有“拜路尘”的卑劣行径,但其《闲居赋》一文却展现了一份清雅独绝的隐逸情怀。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个品格并不高尚的人同样有可能创作出动人的诗篇

B. 人格是否高尚并不是决定作品质量高下的唯一要素

C. 一些杰作的作者反而更擅长掩饰自己的真实品格

D. “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情况在创作领域尤为常见




解题过程:


第1步:确定横线出现的位置。横线居中,承上启下,引出下文,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话题,来判断所填句子的内容。


第2步:前文说“诗歌的面貌并不完全取决于作者人品的高下”,后文举例表示“虽然人品不高,但是作品优秀”。


一看到“典型的例子”你应该有一个敏感度,这个例子,证明的就是横线上的话语。


那么,横线上所填的句子,应该跟例子中的内容,保持一致,即人品不怎么样的人,一样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


第3步:同义替换,A项胜出!


再来看看干扰项:


选B的伙伴们,擦干眼泪回答几个问题。


1.人格是否高尚中的“是否”,能对上后边的例子不?对不上,后边并没有说人格高尚的人创作出不好的作品。


2.如果横线上说,……不是唯一的要素,那么接下来应该说,还有……要素,这样逻辑才合理。


3.文段一直说的是“诗歌”和“人品”,A项的范围更合适。 所以,排除B项。


选C和D的伙伴们,面壁思过起来!咋能选到无中生有的选项呢,跟上下文话题都么啥关系~排除!








通过这道题,我们收获了语句衔接题的知识点,那么能不能收获其他科目的知识点呢?


其实,还有常识。


这个“拜路尘”的人,他叫 潘岳,字安仁 ,是 西晋的文学家

与他有关的事情,我们就要说他个一二三四了。

PS:故事后边,还有常识题要做哦



1.潘安



这个潘岳,就是坊间所说的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 潘安


我们形容一个男子长得美,经常会说 “貌比潘安” ,没错,这个潘安,就上题中提到的那个潘岳!


成语 “掷果盈车” ,就是出自于他。


相传潘安人长得很美,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都为之着迷(好奇脸),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


所以,这个成语通常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


(记得往你心仪的小哥哥车里丢水果哦,哈哈哈)




2.拜路尘




“拜路尘”说的是潘岳这个人,性格浮躁,趋于势力,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总是等到贾谧出门,看到飞起的尘土就开始下拜。


(大概这也是他在官场寻觅到的生存之道吧,至于是不是无奈之举,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也衍生了一个成语, “望尘而拜”,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3.《闲居赋》




即便潘岳有如上行为,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文学造诣。


像开篇题目中说的一样,潘岳回顾自己三十年的官宦生活,仕途沉浮,一时心灰意懒,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意念,因而写了 《闲居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 《悼亡诗》 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 ,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所以,大家会发现,即使潘岳的有了“拜路尘”的卑劣行径的,但是人家的作品依然是棒棒滴!


元好问还特意写过一首诗,来讽刺潘岳这个人。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其实,这里的安仁,就是潘岳(上边我们提到过:潘岳,字安仁)。


可见 文章和人品之间并不具有一致关系






一起来做一道常识题吧!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第六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是

A .说潘岳文章没有写出他的高尚情志

B .批评潘岳文格与人格的不统一

C .赞扬潘岳《闲居赋》情感高尚,但仍未写出他真实而高尚的人格

D .说文章总是不能表达作者的真实心声




答案: B 项。

解析:好像不需要解析耶!






再来一道言语题!




中国人对知识与思想、文风与人品、政治与学术,向来很难划开一道理性的界限,把本来只是经验和感觉的判断,常常当成评价一切的铁律。其实,元好问早就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刘因也曾说“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

以下观点与原文意思最相符的是

A.“文如其人”式的说法过于武断

B.凭感觉去评价人是不可靠的

C.知人知面不知心

D.识人的标准应多元化



答案:A项。

解析:文段用一个转折词“其实”引出本文的重点,即“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和“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这两句话的含义就是在说我们不能完全依据文章去判定一个人的内心,也就是对文段首句所提出的“中国人对知识与思想、文风与人品、政治与学术,向来很难划开一道理性的界限”中的“ 文风与人品 ”提出了质疑。对应选项,A项正确,符合文段转折之后所强调的重点。


B项,“凭感觉去评价人”无法从文段中得出。

C项,与文段意思不符,文段说的是“文如其人”并不一定正确,而非无法真正看出一个人的内心。

D项,文段只是对“文如其人”提出了质疑,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识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