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药经济报
《医药经济报》是CFDA南方所主办、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报刊,1980年创刊,与中国医药经济全球化历程同步,解读全球产经数据,引领主流思维创新。以办中国最好的专业报为宗旨,旨在成为产业的良心和脑袋,为促进公众健康及医药发展提供智库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nsight数据库  ·  新药研发情报丨2024 年 12 月全球新药月报 ·  3 天前  
Insight数据库  ·  报名即将截止 | 中国抗体药物 & ADC ... ·  2 天前  
药明康德  ·  只需15秒,在家就可注射!FDA ... ·  3 天前  
丁香园临床用药指南  ·  临床补液常用的 11 种液体,你真的了解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药经济报

B证模式全面提质,集团产能如何应对

医药经济报  · 公众号  · 药品  · 2025-01-15 16:35

正文

2024年11月,国家药监局相继征求《关于加强药品受托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和《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相关政策大概率在2025年落地实施,预计对药品企业委托生产相关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近期集采规则的影响下,业界对委托生产药品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即B类许可证(简称“B证”)相关业务的开展有了新的认知。鉴于本文撰写时,正式稿尚未发布,本文仅从政策监管发展趋势分析2025年B证模式与管理方向,并对集团内产能如何布局应对等提出建议。

B证转A证成趋势

集采新规下,同一产品多家企业委托在同一家企业生产中标机会减少,即使集团内的委托生产也可能会导致产品在集采时竞争加剧,企业应对现有的委托生产情况进行梳理并重新布局。根据目前的集采规则,预计B证主要会有以下几大变化趋势:

1.目前已经集采中选的产品的B证持有人预计短期内很难变更持有人。但是为了未来应对集采续约,这类持有人特别是前九批集采中选且多家企业委托在同一家企业生产的,预计会选择变更生产产地,拥有同剂型生产线的,会尽量选择转回自己企业生产,没有生产线的,会选择成本/质量性价比最高的生产产地委托生产。

2.已上市的产品未集采或者产品已集采但是未中选(包括落标、批文获批赶不上集采)的B证持有人如果能转让,预计会积极转让给现受托生产企业。但如果也属于多家企业委托在同一家企业生产的,CRO企业会更积极选择买家。因为上市后B证三年内不得交易的新规出台导致不能转让的,则会选择成本/质量性价比最高的生产产地委托生产。

3.集团内委托生产的,会重新梳理自己的产能情况,尽量将持有人和生产产地放在同一企业。

4.重新梳理未报临床/生产的在研项目,不少企业可能终止目前在研的项目,新增产品申报生产涉及B证的申请数量预计也会较过往减少,除非是产品已经备案临床/BE,否则难以变更B证申请人。

综上所述,未来一年生产产地变更/新增的业务预计会大幅度上升。B证模式转为持有人和生产产地都在同一企业下即A证模式是大趋势,相关的持有人交易也会增加。

委托生产着重降成本

由于受托生产和委托生产的企业管理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和生产成本(含检验成本)上升,预计受托生产企业加工费用会整体上升。

集采常态化,企业要采取成本领先策略应对竞争。将跨省的受托生产转移到B证所在的省份委托生产是降成本的一种方式,各省省局也可以相对降低管理成本,预计各省会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导B证企业将委托生产落在当地省份。

眼下B证企业的管理成本大幅度上升,突显了B证企业不是最优的成本管控模式。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将B证模式转为A证模式应对之外,将不同产品持有人集中在一家B证公司摊分管理成本也是一种应对方式。如果B证公司下没有产品,该B证将要被取消,预计2025-2026年会有不少B证企业不存续。综上所述,B证公司整体数量将会下降。

集团内产能布局应对挑战

《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九条“【异地和共用车间的生产管理】 持有人或者生产企业可以对前处理、提取设立异地车间,也可以与同一集团内执行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药品生产企业共用车间。受托生产中成药的药品生产企业除外”。集团内委托生产属于同一集团下的管理体系,理论上可以同时允许集团内的产能调配下的委托生产和共用车间。

集采规定下同一集团的委托生产不属于联合体管理,属于委托生产范围,会导致竞争加剧,预计不少企业要对集团内的产品持有人变更进行重新评估,但是持有人的变更还涉及复杂的税务问题,还有由于产品的所有权变更导致的企业收入变化。

目前业界对于集采竞争下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的质量体系存在担忧,提出应该鼓励由具备规模效应,质量体系较好的集团型企业承接生产。

对于通过集团并购方式获得的批文的生产转化,持有人试点曾经有相对积极的政策,未来需要政策激励有临床价值的产品批文通过集团型企业优质生产力保障供应。

特殊产品生产投入需慎重

笔者认为,没有无菌制剂生产经验的生产企业应该慎重新增无菌制剂生产线的投入。一是由于无菌制剂目前的产能充足,新的监管要求需要有无菌制剂生产经验才能获得受托生产订单,持有人会更倾向于找有成熟质量体系的现有企业委托生产;二是由于大部分无菌制剂是注射剂和液体制剂,仿制药申报不需要做BE,研发成本较低导致申报数量太多,集采竞争激烈,且不少无菌制剂的应用场景在医院终端,集采不中标基本没有市场;三是无菌制剂的质量体系要求较高,中标价格容易“卷”出低价,资产的回报周期较长。暂无产品落地但已经建成的无菌制剂生产线只能通过购买批文,或者将车间租给别的企业作为厂外车间应对。

此外,休眠产品恢复生产前途未卜,特别是没有产线的休眠产品能否恢复生产和委托生产同步进行,仍需要政策进一步明确。没有产线的休眠产品如果能够直接从持有人转持有人,即A转A,并且转让后增加相关的研究内容后允许恢复生产上市,则有望解决目前企业的困境。

编辑:陈丽娜

来源:《医药经济报》2025年第1期

版式编辑:晚晚

治理非法渠道购药!广东一药店被重罚1600万,多地发布典型案例
齐鲁首仿报产,诺华、罗氏扩市场!渤健明星药四面楚歌?
国内药企冲击诺华大品种!则正新剂型首仿,如何突破齐鲁、正大天晴、科伦重围?




www.yyjjb.com.cn

洞悉行业趋势

 长按关注医药经济报  

《中国处方药》

学术公众号

聚焦药学学术和循证研究

   长按关注中国处方药    
《医药经济报》

终端公众号

记录药品终端产经大事件
 长按关注21世纪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