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浙江省信息化工作小组与阿里云共同公布了“十万企业上云”计划,浙江成为首个以ET大脑推动智能化制造转型的试点。而就在今天,云栖大会·南京峰会上,阿里云又联合江苏省经信委共同启动了“1+30+300”工程,以推进江苏省内30家“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服务机构、300家制造企业高效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最终推进企业的智能制造转型。
阿里云的战略指向很明确,就是要为不同产业替换一颗“ET大脑”,取代过去的思维和生产模式。以ET医疗大脑为例,过去医生的价值在于个性化的经验,机器的能力则体现在算法和速度上。拥有ET大脑的机器无法替代医生,但却大幅增强了医生的能力。显然,ET大脑重构的是传统的产业运作和服务模式。
用ET大脑从系统底层对产业进行互联网化重构,这是阿里云所理解的“互联网+”,而在此之前,大多数企业所理解的“互联网+”则是简单的连接。特别是一些传统企业,片面地将“互联网+”理解为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错误地将产品和服务接入互联网作为转型方向,却不知道“连接”只是互联网+的皮毛。
当然,一种可能是,尽管很多企业认识到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产业转型的价值和意义,但对底层系统、核心模块的开放和上云仍然心存疑虑。在较为典型的汽车产业中,老牌企业丰田就曾出于对核心数据安全层面的考虑一度拒绝与互联网企业间的合作,直到一个月前才与微软在车联网技术专利上达成合作。而此时,上汽与阿里合作的互联网汽车已经发布将近一年。
对国内许多传统企业来说,一面是对智能化转型的迫切渴望,一面又限于长久以来形成的保守思维顾虑重重。“互联网+”战略的推进由此进入深水区。
DT时代的产业革命,只差一颗ET大脑
两年前在情感机器人Pepper发布会上,马云说:“工业时代把人变成机器,DT时代把机器变成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成了工业时代和DT时代的分水岭。对于社会不同产业而言,两个时代之间只差着一颗ET大脑。
大量工农业企业已经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感受到了云计算、大数据带来的技术红利。4月19日,浙江省经信委信息资源与基础设施处洪杰在媒体沟通会上提到了两个ET大脑实际应用的案例。
全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中策橡胶集团,在生产环节引入阿里云的人工智能ET工业大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在短时间内处理分析每一块橡胶的出身,匹配最优的合成方案,极大地稳定了混炼胶性能。目前,阿里云已帮助中策橡胶提升混炼胶平均合格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