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搜建筑
关注全球时尚的、新的建筑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  ·  经济大省何以挑大梁 | 人民时评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搜建筑

百年铁路 | 工业遗迹再利用:打造多样化的公园空间,变身城市地标!!

搜建筑  · 公众号  ·  · 2024-06-23 13:32

正文

更多精品, 关注 搜建筑

武汉四美塘铁路遗址文化公园(景观篇)
水石设计





项目基地从1918年起,便以粤汉铁路湘鄂段的身份出现在武汉大地上,成为粤汉铁路配套的“武东车房”,后改为武昌机务段。这里是 武汉铁路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 承载着几代人的生活记忆


△记录城市历史与变迁


通过对在地历史做深度解读,让工业遗产更具有价值感和真实性,这是对铁路遗址改造的核心意义。我们在此宗旨上,基于场所的实际条件做改造开发,尽可能 留存或复原历史印记,并与新构建的公共场所相融合,形成富有生命力的城市空间,实现铁路遗址的重生。


△保留城市文化记忆, 激活城市新活力

重塑四美塘片区价值(摄影:赵奕龙)




构建新的城市基底关系

遗留的铁路印记连接着轮渡码头旧址及周边公园与江滩,成为综合性的公共开放城市绿地。 功能业态上与周边联动和补充 ,为区域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形成完整的城市形象展示长廊


△打造更完善的城市框架

包容性的城市公共空间提升该片区价值







具有文化记忆的场所营造

设计复原老火车站站台、1938年徐家棚车站建筑墙面等极具场地感和历史独特记忆的构筑群,以组成公园最为标志性的场景。


△复原1938年徐家棚车站 建筑墙面及 老火车站站台

加强了场地独特历史记忆

百年铁路文化名片



功能化的工业遗产与艺术装置应用

设计将工业设备进行保护与修缮,保留现状乔木、龙门吊、水泥梁等历史遗存,通过动线的组织,串联场地内部多种空间元素, 打造成为可参与的“大型铁路遗址户外博物馆”。


△龙门吊改造前后对比

艺术剧场: 满足公园活动、城市展览、 艺术市集、

音乐节 等功能丰富的热门空间(摄影:赵奕龙)


历史遗存的再利用 为公共空间提供了 更为丰富、多元的色彩 ;结合线性水景、休憩树阵、多功能活动草坪与建筑、雕塑、艺术装置等共同形成公园的核心剧场。场地中的废旧机器也得以保留与利用,并植入参与性的城市功能形成公共艺术装置,从而 赋予新的艺术形象


工业遗迹再利用

艺术化景观再现百年铁道风华




塑造多元的城市活力空间

场地 预留多 公共弹性空间 ,场所结合旱喷水景、公共绿化草坪、树阵广场,形成丰富的活动区域,为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功能 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历史遗存结合红砖、绿化、艺术水景

共同形成公园的参与性场所

△以时光水景打造进入公园后的第一印象

吸引不同的人群驻足

△丰富多元的市民活动空间

在不同时间和功能下提供多样的可能性

△铁路生态文化长廊

恢复生态基底,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提高公共空间活跃度

通过 地景式的设计手法和多维度的空间处理 ,连通地面与建筑屋顶空间,结合公共看台、台地花园、商业模块等多种景观场景, 将消极的街巷空间转换为功能丰富的活力空间 ,满足公园活动、园区办公、城市展览等需求。


△阶梯驿站: 连通地面与建筑屋顶

将消极的空间转换为功能丰富的活力空间

△成为市民重要的休憩、社交场所

满足市民多种活动需求



武汉四美塘铁路遗址文化公园为市民打造了多样化的活力空间,建立了城市归属感和自豪感,延续了历史文化与工业记忆,激发了老工业区及区域社区的城市活力,实现市民与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的和谐共生,改造后的四美塘文化公园承载着多种类型的城市公共活动,已成为武汉市标志性目的地。









项目名称:武汉四美塘铁路遗址文化公园

业主单位:武汉城市铁路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总用地面积:76,00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