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检索、浏览及关注同类型公众号“㱏史蹊”:
九段沙位于长江口外南、北槽水道之间,于20世纪70年代出露江面,包括江亚南沙、上沙、中沙和下沙及附近水域。近几十年来,长江年输沙量变化显著,却未能影响九段沙的面积变化趋势。读“九段沙位置示意图”(图3)和长江下游某水文站年输沙量变化示意图(图4),完成6—8题。
6、近几十年来,九段沙的面积变化趋势可能是
A.波动缩小
B.持续缩小
C.持续扩大
D.保持稳定
7、近几十年来,九段沙面积变化最显著的可能是
A.江亚南沙
B.上沙
C.中沙
D.下沙
8、长江年输沙量变化对入海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水体污染加剧
B.湿地系统遭破坏
C.旱涝灾害减少
D.生物多样性增加
本题以九段沙为背景材料,以九段沙的面积变化趋势,九段沙面积变化最显著的区块,长江年输沙量变化对入海口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了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河流特征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6、近几十年来,九段沙的面积变化趋势可能是
A.波动缩小
B.持续缩小
C.持续扩大
D.保持稳定
解析:
九段沙是目前长江口最靠外海的一个河口沙洲,也是长江口最年轻的河口沙洲。它是现代长江河口拦门沙系的组成部分,是在长江径流和潮流两个不同水体频繁的相互作用下,由长江流域来沙在该地区淤积而成。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近几十年来,长江年输沙量呈减少趋势(上中游大型水利设施的兴建,具有拦沙的作用,而保护森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也能减轻水土流失)。
【继续滑动查看】
但要注意,材料中写的“长江年输沙量变化显著,却未能影响九段沙的面积变化趋势”。换言之,输沙量减少,对于该沙洲的影响小,沙洲面积不一定的缩小(照常理来推断,不是缩小,就是扩大)。长江的输沙量减少,不代表河口(近海)的淤沙量减少,受潮流(潮汐)的顶托、上溯的影响,九段沙的淤积或较为明显,面积扩大(长江输沙量减少的同时,输水量或也有减少,淡水水位下降,更是利于近海咸水挟带泥沙“上溯”)。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九段沙形成较为年轻,但是面积巨大,说明其淤积或冲刷作用显著,不太可能保持面积稳定)。
7、近几十年来,九段沙面积变化最显著的可能是
A.江亚南沙
B.上沙
C.中沙
D.下沙
解析:
沙洲面积的变化,要么因为冲刷侵蚀,要么是因为泥沙淤积(侵蚀和淤积是同时存在的,如果以侵蚀为主,则面积缩小,反之亦然)。结合上题结论,九段沙或仍在扩大,而其中易淤积的区块应该是水深较浅的位置(无论是淤积,还是侵蚀,水流对于低地的影响最简单且最显著)。下沙一带等深线稀疏(而江亚南沙、上沙、中沙的等深线较为密集,同等地势范围小,侵蚀、沉积变化面积有限),河床较为低平,易受变化。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继续滑动查看】
注意,现实中自2000年以来,受流域减沙及周边涉水工程实施影响,九段沙滩涂地形总体呈现“高滩淤扩、低滩冲蚀”的变化特征;九段沙高滩和江亚南沙滩面淤涨扩大;九段沙南沿冲刷、江亚北槽发展,上沙码头南沿滩坡陡化,下沙南沿冲蚀北退、串沟发育发展。
8、长江年输沙量变化对入海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水体污染加剧
B.湿地系统遭破坏
C.旱涝灾害减少
D.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析:
长江年输沙量减少,意味着构成湿地的泥沙物质会有所减少(部分生物栖息地缩小),且泥沙(腐殖质)的减少更会导致湿地系统遭破坏(部分生物没有食物来源,继而影响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泥沙量过大,对于水体来说本身就是污染,而输沙量减少,也许是缓解水体污染。故A项错误。
【继续滑动查看】
输沙量的多寡,主要跟水体及沿线的生态环境有关,跟旱涝灾害(天灾—气象灾害)关系不大。再者说,下游(及河口)泥沙淤积量减少,能够减轻涝灾,而下游(及河口)泥沙淤积量减少(即伴随着河水量减少),又可能会加剧旱灾。故C项错误。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朗里格
审核 | 利之王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关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动力
转载需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