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ata”
奏鸣曲的英文
,源自拉丁语sonare,指由
个乐章组成的重奏曲,若说得简单点,便是
“发出声音”
。我们胸腔中有那么多情感急待表达,有时就连自己都分不清这汹涌又复杂的情感来自何处。但孩子们却很清楚,他们把每日的小欣喜和小赌气藏在心里,他们想笑的时候就放声笑,不开心就会嘟起嘴,孩子的情感真挚,他们不仅靠耳朵来聆听内心的交响乐,还会用双眼去分辨其中的奥妙。
在绘本国一切皆有可能,踩在暑期的尾巴上,一场筹划已久的交响乐就此拉开序幕。
如何用双手演奏出一场可视的交响乐?
让我们把记忆拉回八月,来回顾这场别具一格的演出吧。
●
1/5
快板乐章
轻快明朗的快板像一列小小的火车头,喷着白色蒸汽拉出后头一段又一段车厢。过往的回忆是朦胧弥漫的雾气
。
最清晰的不是图像,而是留在指尖和皮肤上的触感。
亚历山大·卡尔德 《龙虾笼与鱼尾》
1939年 MOMA藏
在暑期交响乐团上,黑眯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在记忆和情感的河流上漫步,收获了一场“轻飘飘”的旅行。
用手去感受材料的硬度,把小棍压弯,盘起铁丝,感受不同材质的媒介在手中变形的过程
。
就像现代艺术家亚历山大·卡尔德所说的那样:“
雕塑承载了记忆和情感,这种活动和轻盈的质感更适合它们
”。
在小朋友们的手中,这些形态各异的雕塑也代表了他们独一无二的体验吧。
●
2/5
色彩的互动
在交响乐中,慢板就像悠闲地在海滩散步一般,迈着不大不小的步子,给人以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这慢悠悠的步调里,小脑瓜也跟着动起来,于是就到了交响乐的第二章:
色彩是什么模样,我们又该如何亲近色彩呢?
“
若想最有效地运用颜色,必须明白颜色在不断欺骗你
。”
颜色一样的小球?🤔
大卫· 诺维克
Fish老师熟知色彩的小秘密
,于是在活动中,小朋友抛下了以往的颜料和调色板,用彩色纸张裁剪拼贴出心中最适宜的色彩,把它们摆摆弄弄组成一幅画,Fish老师称之为“变魔术”。对哦,现成的色彩纸张好比棋盘上的棋子,如何比较它们的色调和色相,如何又把它们变成一幅画?总之小朋友们都做到了,如果想要了解其中奥秘,赶快去问问他们吧。
“你能看出来是透明颜色的创作吗?”
快板乐章
版画思维体操
迈着急急的步伐,来和黑眯老师一起做一场艺术思维的体操!把纸摁在木板上又揭起,啪嗒啪嗒就像一首快板,是颜色与材料碰撞的乐声。
艺术家亨利·马蒂斯也把版画称为一项有益身心的活动,这位艺术家一生中尝试了许多种创作手法,从拼贴到油画和版画,从未停止创作的脚步,创作确实是一件快乐到停不下来的事啊。
版画就像铁人三项,需要许多步骤,得先在纸上画好草图,再转印到木版上,层层叠叠,印上一层又一层的颜色。既要抓住许许多多的颜色,又要让它们乖乖地待在自己的地盘上,这可不简单,但难不倒小朋友们,看看这些成果,墙上的一幅幅版画都是五彩的奖牌。
“我是黑白灰的小狐狗!”
●
4/5
小步舞曲
绘本创作实验课
“哒哒哒”,“哒哒哒”,伴随着这三拍子的节奏在舞池里翩翩起舞,在跳舞的
同时,我们也是导演、编剧和演员,这就是绘本的魅力。
我们编写剧本,绘制画面,扮演纸上的角色,有时我们是一只蓝色小猫,下一格就变成红色小狐狸。
绘本好比一首小步舞曲,动的是手,但心随手动,在纸上画出的人物仿佛是从某部戏剧中截出的一帧,令人浮想联翩。
fish老师像一位仙女教母,哗啦啦地挥洒神奇的魔法粉末。
小朋友们的笔就成了一支神奇的魔杖,故事就源源不断地从笔下流出来,画啊,写啊,哗啦啦地一张张纸上充满了图案和颜色,一册绘本就这样诞生了。
●
回旋曲式
水墨动画奇想
水流着流着,打着圈儿,风一吹又荡漾起一阵阵的涟漪,究竟要如何才能描绘出这转瞬间千变万化的水波呢?
如何增强自己的感受力?
如何拥有发现的眼睛?
如何跳出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
开启更加多维的创作方式,孝尤老师带着我们另辟蹊径——没有笔,没有墨,我们来做属于自己的水墨小动画!
我们做下雨的过程、做水流动的感觉、做光散步在水面上的样子,把棉花揉成云,把锡箔搓成卷,洒上黑沙用手抹出纹路,把云和水都搬过来,摄像机架起来,属于小朋友们的小片场正式落成,开拍在即,让我们去看看大家都在做什么吧。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沛沛老师精心剪辑的小型鸿篇巨制定格动画(附赠小朋友们的一百八十种鬼脸方式)🤗
看小朋友们如何用这些可可爱爱的小道具来演绎独特的水墨风格诗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