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有聊、有趣、有料,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和100万小伙伴一起玩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夜读|幸福生活的三个秘诀 ·  2 天前  
人民网  ·  事关就业!教育部最新通知 ·  4 天前  
新华社  ·  又有新发现!“三国迷”快来集合 ·  4 天前  
澎湃新闻  ·  樊振东、马龙、陈梦,退赛 ·  5 天前  
人民日报  ·  石破茂再次当选日本首相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新闻周刊

三大“国字号”试验区,助贵州成中国开放战略生力军

中国新闻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09 19:34

正文


贵州为何能成为样本?

端午节期间,镇远县24支队伍参加传统龙舟节比赛。


三大“国字号”试验区,

助贵州成中国开放战略生力军

《中国新闻周刊》 文 | 张伟 刘鹏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6日总第794期《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底,中国外交部蓝厅贵州推介会后,“风从贵州来”赢得持续多时的赞誉,贵州以崭新的姿态亮相于世界舞台。“十三五”开局之年,贵州相继获批建设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将助力贵州成为中国开放战略新的探路者、生力军。


2016年12月6日,一场专门为贵州准备的全球发布会在中国外交部举行。“开放的中国:多彩贵州·风行天下”推介会上,外交部长王毅表示:贵州虽然处于中国西部内陆,但在中国对外开放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地位。今天,贵州正依托“一带一路”连接线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实行开放战略的生力军。


此言一出,引人倾听。


来自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负责人,部分世界500强企业代表、中外记者齐聚一堂,聆听从内陆跨步到开放前沿的贵州故事。


两千多年前,产自中国的丝绸、茶叶穿越云贵高原的“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南亚大陆,贵州成为中国同世界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


近年来,随着综合交通运输条件显著改善,贵州牢守生态、发展两条底线,利用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吸引海内外客商投资、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贵州的发展“加速度”让人刮目相看:“十二五”期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连续6年增速位居中国前3位;2016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中国第2位。


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表示,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贵州将面向世界扩大共享全域旅游、共促大数据发展和共建生态文明的“朋友圈”。


也正是这三个“超级大礼包”,让贵州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大生态  贵州主旋律


端午节期间,镇远县24支队伍参加传统龙舟节比赛。

 

天蓝、地绿、水清、气净。在贵州,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造就的福祉。


 “在贵州,我们可以处处感受到绿色发展的脉动和气息,体会到推动绿色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赞誉有加。


贵州何以领跑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因为,贵州知绿、护绿,更懂绿,以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知行合一的哲学思维,持续追求绿色发展,向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提交出了“贵州范本”。


知绿。贵州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践行,矢志不移。


贵州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构建了问责制度的基本框架。贵州省还在中国率先建立了职能集约、功能完善、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体系,司法力量强力介入生态领域。


尤让人赞叹的是,2016年起,贵州将每年的6月18日设立为“贵州生态日”,首善之举,标志着贵州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


护绿。贵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经济和生态“双赢”之路。


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是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的“秘诀”。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了贵州向搭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产业平台转型,如今贵州以粮食、生态畜牧、茶叶、蔬菜、烟草、马铃薯、精品果、中药材和核桃9大类为主导产业,优特色食粮、油料、特色养殖、特色渔业和林业特色经济5大类为特色产业,通过农村电商让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


为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贵州创建了20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点,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0万千瓦。


更懂绿。贵州正更加扎实有力地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贵州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推出大生态产业工程包,创建一批绿色园区和绿色企业,促进以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产业为重点的绿色经济加快发展。


打造绿色家园,贵州坚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实现山水、田园、城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营造山水城市,打造绿色小镇,同时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


更加完善绿色制度,贵州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完善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扩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


培育绿色文化,贵州鼓励各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作为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唱响绿色主旋律,谱写了一曲动听的美丽生态乐章: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连续举办八届,推动了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试验探索,逐渐形成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资源利用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筑牢绿色屏障,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构建了绿色发展新格局。


 

大数据  中国“蓝海试验田”

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电子信息产业的这些“前沿”,都与“大数据”密切相关,甚至以之为基础。


2016年,贵州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万亿元,增长10.5%。当年,贵州大数据引领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1.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5%,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大数据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数博会展馆展出概念车


2016年2月,贵州获批建设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获得又一重大发展机遇。


贵州依托气候、能源、区位等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多重先天优势,科学谋划,先行先试,创新突破,种下“智慧树”,试掘“钻石矿”。


2014年,当全国其他省份还在讨论或观望发展大数据有何作用时,贵州率先占据了大数据的制高点。


经过2年多的探索与实践,贵州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实现了一系列首创之举: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数据集聚、共享、开放的系统平台,率先设立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率先制定大数据发展应用地方法规,率先举办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率先创建贵阳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并提出“块数据”理论,率先创建大数据资产评估实验室并推动大数据资产评估标准化大数据在贵州的蓬勃发展,让贵州有了与世界对话的语境。


2014年3月,贵州在北京举办了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掀起产业招商热潮,签约项目57个,投资总额667.01亿元。2016年3月,招商引智活动再次在北京举行,签约项目297个,投资总额1253.94亿元。


2015年1月,在贵州与美国高通公司双方频繁会晤期间,高通公司问:贵州在哪里?贵州有什么?人才愿意到贵州吗?贵州答: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已将数据中心建在贵州,集聚了200万台服务器资源。此后,高通公司派要员亲赴贵州考察,2016年5月25日,高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落户贵州。


一大批国家级、行业龙头级企业数据在这里汇集,让贵州成为全国最活跃的大数据创新中心。


依托大数据,贵州培育催生了一批本土新兴企业。“货车帮”已拥有30万家物流企业会员和230万货车会员,日均平台结算金额80亿元左右,是覆盖全国的公路物流最大平台与中国公路物流信息化领跑者;朗玛信息公司互联网医院网点总数已达200个,日问诊量达3000人次;贵州重点培育的数据存储、加工、交易和集成电路、智能端产品制造、呼叫服务、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金融、智慧旅游等产业,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


2016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来自官、产、学、商等领域2万余名海内外嘉宾共聚贵州,探讨大数据领域发展趋势。300余家全球知名大数据企业设立展台,集中展示了1000余项高端技术和最新应用。同期,微软、戴尔、英特尔等一大批全球IT领先企业与贵州签订多项合作协议。


一时间,贵州成为中国大数据产业布局的“热点区域”。


大数据,为贵州经济找到了腾飞的风口。


成功闯入大数据“蓝海”,贵州将继续探索,并加快发展资源型、技术型、融合型、服务型“四型”数字经济,构建数字流动新通道,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大数据,为贵州探索政府治理现代化开辟新路径。


2014年10月,贵州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数据统筹存储、管理、交换、共享的云服务平台—“云上贵州”,实现了政府数据信息的融汇和应用。同时实施的数据资源汇聚工程,促成教育部、公安部、国家旅游局、中科院等一批国家部委和科研机构的数据资源都集聚贵州。


2016年,贵州再次启动以“用”为核心的政府数据“聚通用”攻坚会战,实现省市两级481个应用系统迁入“云上贵州”,同时建成法人单位、人口、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库,实现无缝共享,建成全省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


作为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视之为荣誉,更深知其责任与使命:先行先试,“深耕”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大数据“实验田”,为建设数据强国积累经验。


围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服务提升社会民生改善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大任务,贵州重点开展了七项试验: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数据中心整合利用、大数据创新应用、大数据产业聚集、大数据资源流通、大数据国际合作、大数据制度创新。同时构建三大体系、七大平台、十大工程,作为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先行先试的主要支撑。


2017年,贵州继续谋篇布局,以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土壤”,聚集更多更优的大数据“种子”,扎实有力地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努力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大开放  贵州关键一招


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影响,曾长期欠发达、欠开发。如何实现贵州的扩大开放,始终是中国、贵州高层认真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


为助力贵州对外开放,中国国务院于2016年8月5日正式批复同意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贵州要打造中国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试验田。”中国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司长田锦尘表示,这个试验区的设立,就是要为内陆地区在新常态下开放发展、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生态地区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领受的任务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首要任务,建设以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开放式扶贫试验区“三位一体”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力争对外开放水平处于中西部前列、开放式扶贫走在全国前列。


此前,包括湖南、陕西、重庆在内的内陆多地,均提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升内陆开放水平”的目标。


贵州为何入选?


专家表示:一是区位优势;二是交通优势;三是平台优势;四是市场优势;五是组织优势。


贵州北邻成渝,东南与珠三角相连,西南经云南、广西与中南半岛相通,处于连接西南、华南、华中的咽喉地带,是连接“一带一路”的战略通道。


“南下”即可积极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旅游、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推进与南亚国家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装备制造、化工等领域的合作。


1月17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省长孙志刚在北京会见美国高通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莫伦科夫和总裁德里克·阿伯利一行。


“北上”即可连接长江经济带。


“向东”,贵州还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工程承包等领域的合作。


“向西”,贵州与西部大开发的兄弟省份在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标上,在资源互济、人才互动等方面携手同行。参与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中西亚国家在机械设备、特色食品、磷化工先进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十二五”以来,贵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为贵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贵州的“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已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5个100工程”已成为引导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示范小城镇绿色发展、完善城市综合体功能配套、提升重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重要平台。中瑞产业园、中印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等一批合作园区加快建设。大数据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际酒类博览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国际性重大活动成为贵州与外界加强信息交流、促进生产要素和商品流动的重要载体。


贵州对外开放活跃度和投资开发吸引力大幅度提升,与贵州省保持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发展到190多个;“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万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9.3%,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34家,服务贸易年均增长58%。


2016年底,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推进大会在贵阳举行,顶层设计呼之欲出:“开放高地、创业福地、成本洼地”。


贵州主要领导表示,贵州扩大开放,着眼于国家战略,立足于内陆地区,充分用好区位便利优势、生态良好优势、市场需求优势;贵州的开放型经济要注重全方位,体现高水平、涉及多领域。


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州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开放环境;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外开放的硬件支撑;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促进现代产业发展;拓展国际旅游市场,全面提高旅游对外开放水平;聚合省内外各方力量,协力推进开放式扶贫;聚焦试验区建设重点,精准做好保障工作。


贵州省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跨境投资与贸易合作洽谈会”期间,吸引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的海内外千余家企业、海外贵州商会、侨商协会、境外大型金融机构纷纷来黔“淘金”。


“国务院批复同意贵州成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充分体现了新时期贵州省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性和突出位置。”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卢鹏起在“贵洽会”开幕式致辞中表示。


西班牙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专员PedroFerrandez Garcia表示,受邀到贵州参加“贵洽会”,旨在和贵州进行合作,“之前西班牙和贵州往来与合作不多,此行我才发现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当前,印度的经济增速很快,这跟正致力于后发赶超快速发展的贵州有着很多相似点和契合点。”印度驻华公使林凡表示,印度IT产业的发展与贵州大数据产业集群发展互补优势明显,加之印度与贵州双方企业之间已经有很多合作尝试,开端良好,双方合作前景向好。


 “贵洽会”期间,贵州省内600余家企业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143家企业进行现场洽谈,最终达成合作并签约项目193个,签约总金额1449.68亿元人民币。其中投资项目109个,金额1061.82亿元人民币;贸易合作项目84个,金额387.86亿元人民币。


“内陆开放大发展,贵州经济再上新台阶。”这是愿景,又是目标。诚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所言:如果你错过了三十年前广东等地的投资机遇,“今天一定不能错过贵州!”